一、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征
(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于生后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后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5)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可并發膽紅素腦病,通常稱“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等嚴重后遺癥,甚至死亡。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就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病理性黃疸系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引起的黃疸(高膽紅素血癥)。
其特點是:
(1)黃疸出現時間較早或太晚:生后24小時或36小時內即出現黃疸,或于生后1周或數周出現,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后又復出現黃疸。
(2)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3~4周。
(3)黃疸程度較重:血清膽紅素 (血清膽紅素【譯】:血清膽紅素是體內衰老紅細胞裂解而釋放出的血紅蛋白而產生的,包括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通過血液運至肝臟,通過肝細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膽紅素。)峰值足月兒超過221μmol/L(12.9mg/dl);早產兒超過257μmol/L(15mg/dl)。結合膽紅素超過 34μmol/L(2mg/dl)。
(4)黃疸進展快:總膽紅素每日升高超過85μmol/L(5mg/dl)。
(5)伴隨癥狀:均有伴隨癥狀。患兒常伴有不欲吮乳、口渴便秘、發熱,或精神萎靡、肢涼納呆、大便溏薄,肚腹膨脹,青筋顯露等癥狀。
(6)其他:預后隨原發病而異。足月兒間接膽紅素超過307.8μmol/L,還可以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損害中樞神經系統,遺留后遺癥。
二、黃疸有哪些典型的臨床表現
1發熱:黃疸伴發熱多見于急性膽管炎,同時還伴有畏寒。肝膿腫、敗血癥、鉤端螺旋體病均有中等度發熱,甚至高熱;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時常先有發熱,而后才出現黃疸。
2腹痛:黃疸伴上腹部劇烈絞痛或疼痛者,多見于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癥或肝膿腫、原發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脹痛與鈍痛;肝膿腫或肝癌也可表現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隱痛或脹痛。
3皮膚瘙癢:黃疸伴皮膚瘙癢者多見于肝內、外膽管梗阻膽汁郁積性黃疸,如膽總管結石、癌腫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妊娠復發性黃疸等。部分肝細胞性黃疸者也可伴有皮膚瘙癢,而溶血性黃疸常無皮膚瘙癢。
4尿、糞便的顏色:梗阻性黃疸時尿色深如濃茶,而糞便顏色可變淡,膽道完全阻塞時糞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黃疸者尿如醬油色,糞便顏色也加深;而肝細胞性黃疸時,尿色輕度加深,糞便色澤呈淺黃色。
5食欲減退、上腹飽脹、惡心與嘔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黃疸出現前常伴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上腹飽脹等消化不良癥狀,多數患者同時厭油膩食物。長期厭油膩食物或者進食油膩食物后誘發右上腹疼痛或絞痛發作者,多為慢性膽囊病變;老年黃疸患者伴食欲減退等消化不良癥狀時應考慮系癌腫所致,且常伴有體重呈進行性減輕,甚至發生高度營養不良的表現。
6消化道出血:黃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時,多見于肝硬化、肝癌、膽總管癌、壺腹癌或重癥肝炎等。
7鞏膜及皮膚黃疸的色澤:根據黃疸的色澤可初步判斷黃疸的病因或種類。鞏膜皮膚黃疸呈檸檬色多提示為溶血性黃疸;呈淺黃色或金黃色時多提示為肝細胞性黃疸;呈暗黃色或黃綠色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梗阻時間愈長,黃疸呈黃綠色愈明顯。
8皮膚其他異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膚有色素沉著,同時有肝掌、蜘蛛痣或頸胸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腹壁靜脈顯露曲張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活動性肝炎、肝硬化或原發性肝癌。如皮膚有瘙癢抓痕、色素沉著及眼瞼黃瘤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患者一般皮膚色澤較蒼白。
9肝臟腫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時,肝臟呈輕度或中等腫大,質地軟,表面光滑,常有壓痛;肝臟輕度腫大、質地較硬、邊緣不整齊或表面有小結節感多見于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臟多呈變硬縮小表現;肝臟明顯腫大或呈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結節感時,多提示為原發性肝癌。
10脾臟腫大:黃疸伴脾臟腫大時,多見于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貧血以及敗血癥、鉤端螺旋體等疾病。
11膽囊腫大:黃疸伴膽囊腫大時,多提示膽總管下端有梗阻存在,多見于膽總管癌、胰頭癌、壺腹部癌,或肝門部有腫大的淋巴結或腫塊壓迫膽總管。所觸及的膽囊其特點是表面較平滑,無明顯壓痛,可移動,這種膽囊腫大常稱為Courvoisier征。而在膽囊癌或者膽囊內巨大結石時,腫大的膽囊常表現為堅硬而不規則,且多有壓痛。
12腹水:黃疸伴有腹水時,多考慮為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晚期或系肝癌,或者胰頭癌、壺腹癌等發生腹膜轉移等。
三、預防新生兒黃疸有什么方法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后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并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3、嬰兒出生后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并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以便對重癥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5、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6、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7、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并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8、嬰兒出生后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并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四、嬰兒黃疸反復原因有什么因素
1引起肝外膽管阻塞的常見疾病,有膽總管結石、狹窄、炎性水腫、蛔蟲、腫瘤及先天性膽道閉鎖等;引起膽管外壓迫而導致膽總管阻塞的常見疾病或原因,有胰頭癌、胰頭增大的慢性胰腺炎、乏特壺腹癌、膽總管癌、肝癌以及肝門部或膽總管周圍腫大的淋巴結癌腫轉移等。
2肝內膽管阻塞又可分為肝內阻塞性膽汁郁積與肝內膽汁郁積。前者常見于肝內膽管泥沙樣結石、癌栓多為肝癌、華支睪吸蟲病等;后者常見于毛細膽管型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膽汁郁積癥如氯丙嗪、甲睪酮、口服避孕藥等、細菌性膿毒血癥、妊娠期復發性黃疸、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及少數心臟或腹部手術后等。
3.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系指膽紅素的代謝有先天性的缺陷,發病多見于嬰、幼兒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如在嬰幼兒時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來者,其黃疸可反復出現,常在感冒或運動、感染、疲勞后誘發,但患者一般健康狀況良好。這類黃疸臨床上較少見,有時易誤診為肝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