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醫治療奶癬的方法
(1)黃柏面30克,寒水石面15克,青黛面3克。將藥物用香油調涂患處,每日搽2次。
(2)黃連30克,枯礬15克。將藥物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配成軟膏外涂患處。
(3)地骨皮30克,鮮女貞葉60克,川黃柏15克,青黛30克,生大黃30克,松花粉30克,枯礬9克。將前鮮女貞葉及地骨皮煎湯,放至溫熱后洗患處,洗后用毛巾吸干水分,將后面5味藥共研成的極細粉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使用3-5天可治愈。
(4)生大黃12克,川連12克,黃柏12克,苦參12克,蒼耳子12克。將藥物加水煎湯,外洗患處。每日3次,每次15分鐘。若滲出液量多,可加枯礬15克。
(5)茶葉末30克。將藥物加水煎湯,趁熱外洗患處。之后用藥物敷患處。每日2-3次。適用于皮膚褶皺出現紅腫潰爛的濕疹
(6)僵蠶適量。去嘴研磨,加水煎湯,外洗患處。1日1次或2日1次。
其實奶蘚的治療并不是特別的難,只要我們及時的治療效果還是會比較明顯的,那么中醫療法安全無副作用,對孩子疾病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希望家長們能夠為了您的孩子嘗試一下。祝愿您的孩子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祝愿您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祝愿您的家庭美滿幸福!
二、奶癬的預防
盡量采用母乳喂養,一般來講,人奶容易引起濕疹,極個別者也可由母乳引起。添加輔食時,應由少到多一種一種地加,使孩子慢慢適應,也便于家長觀察是何種食物引起過敏。已患了濕疹的孩子,應避免或減少食魚、蝦蟹等海味品和刺激性較強的食物。給患兒多吃清淡、易消化、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特質的食物,這樣可以調節嬰幼兒的生理功能,減輕皮膚過敏反應。避免孩子過胖,肥胖的小兒患濕疹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如果奶癬的發生與母乳有關的話,那就得仔細分析一下,由于母乳的乳汁成分在很大程度上與母親的膳食有關。母親應仔細回顧一下,是否吃了某些易過敏的食物,以至于這些致敏物質通過乳汁進入孩子體內而誘發奶癬或加劇奶癬的癥狀。如果嬰兒奶癬與母親膳食有關,哺乳的母親就應暫時停止進食雞蛋、魚、蝦、蟹等過敏食物,不吃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千萬不要盲目地停止母乳喂養,因為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品,不僅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強嬰兒的免疫力,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是任何食物都無法替代的。此外,對患奶癬的孩子,還要注意皮膚護理,應避免磨擦或使用熱水、肥皂,衣著應輕軟、寬松和清潔。絲毛織品和有顏色的衣著不要直接接觸皮膚,避免日光等直接照射。對于已發生奶癬的患兒,要積極治療,不要用熱水或肥皂擦洗,以免刺激皮膚。大部分奶癬患兒隨著年齡增長,到6個月以后都能好轉直到痊愈。
三、奶癬癥狀有哪些
奶癬是嬰兒期的常見問題,多在生后1~2月開始,1~2年內消失。表現為皮膚的小米粒大小紅色丘疹、表面可有小白點,嬰兒可無自覺不適。嚴重者可出現滲出、結痂,甚至繼發感染,嬰兒可能有煩躁不安癥狀,甚至影響睡眠和進食。
奶癬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皮損,皮損好發于顏面,多自兩頰開始,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反復發作,嚴峻者可親延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皮損形態多樣,分布大多對稱,時輕時重,在面部者,初為簇集的活散在的紅斑,丘疹在頭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膩性鱗屑和黃色發亮的結痂,輕者,僅有淺紅的斑片,伴有少量脫屑重者,為紅斑,水皰,糜爛,浸淫成片,不斷蔓延擴大,若過分搔抓,摩擦,洗燙,則糜爛加重,滲出增多,常因皮膚破損而繼發感染,引起四周淋巴結腫大,并伴有發熱,食欲減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癥狀。
四、奶癬的護理及食療方法
奶癬的治療,可選用食療方法進行:
1、菜泥湯
分別取適量新鮮的白菜、胡蘿卜、卷心菜,洗凈后切成小碎塊兒,放進鍋里加水煮一刻鐘左右,然后取出搗成泥狀后加鹽服用;菜湯可調些兒童蜂蜜,隨時喝。此小妙方有祛濕止癢功效。
2、絲瓜湯
取新鮮絲瓜30克左右,切成小塊兒放在裝有水的鍋里熬湯,待熟后加鹽調味,讓寶寶喝湯,并將絲瓜也吃下去,對于奶癬有滲出的寶寶較為適用。
3、綠豆百合湯
取綠豆、百合各30克左右,按照平時常用的方法煮湯,待豆子熟后,連渣帶湯一同飲用,可以減輕奶癬寶寶痛癢感。
4、泥鰍湯
取新鮮泥鰍30克,洗凈后放入水中煎煮,然后把湯汁取出,加鹽調服,適應于奶癬癥狀較為嚴重的寶寶。
護理小兒奶癬的方法:
1、避免用熱水或肥皂洗澡或洗臉,應該使用溫開水。若有厚結痂,先用植物油搽在患處,待痂潤濕后輕輕擦去,再進行清洗。平時可以將用淡鹽水浸濕的毛巾敷在患處,減少瘙癢。
2、孕婦及患兒避免吃發物,如海味、雞、鵝、魚、辛辣、牛、羊等。
3、避免患兒接觸容易引起過敏的物品。
4、避免外界的刺激,如直接照射日光等。
5、患兒避免穿化纖或毛織的衣服。宜穿寬松的,不是過厚的衣服。并且衣服和床褥要經常更換與清洗,避免反復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