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寶寶會流鼻涕
1、感冒引起流鼻涕。感冒引起的鼻炎被稱為急性鼻炎,此時鼻腔粘膜充血腫脹,腺體分泌增多即形成鼻涕,開始為清水樣的,3-5天后漸為膿涕,以后逐漸痊愈。2、過敏性鼻炎。常流清涕并伴有鼻塞、鼻癢、打噴嚏等癥狀,尤其清晨起床后明顯,從溫暖的被窩中出來,立即連連打噴嚏,接著清水鼻涕流個不停,需警惕寶寶是否患有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同時伴有流鼻涕,媽媽更是要注意寶寶是否患有過敏性鼻炎了。3、鼻腔內有異物。如果寶寶的一側鼻腔有臭味,流膿涕,有時涕中帶血絲,需考慮鼻腔內是否有異物。這種情況多發生于3歲左右的孩子,玩耍時因好奇,常常自己把紙張、豆類、等異物放入鼻腔內,塞入后取不出而產生臭味,但金屬類小零件、小紐扣塞入鼻腔后不一定引起臭味。4、急慢性鼻炎。寶寶因急慢性鼻炎繼發鼻竇炎時,常常鼻涕會很多,似乎“流不完”,有時還伴有頭痛。5、鼻息肉。個別寶寶僅單側有鼻涕,但擤也擤不出來,鼻孔不通氣,睡覺打呼嚕,那就要警惕有鼻息肉的存在了。
二、如何緩解孩子流鼻涕
碰到流鼻涕的時候,媽媽們都會自然地拿起紙巾或手帕來幫寶寶擦掉。可是擦得次數多了會發現寶寶的皮膚也磨損了。可是看得寶寶難受的樣子媽媽們真的有點不知所措。寶寶流鼻涕的時候,媽媽們可以嘗試用以下方法緩解。1、熱敷:用濕熱的毛巾,在寶寶的鼻子上進行熱敷。由于鼻黏膜遇熱收縮后,鼻腔會比較通暢,黏稠的鼻涕也較容易水化而流出來。在熱敷時要保持動作輕柔,如果發現寶寶的鼻孔里有鼻屎,可以先用棉花棒蘸水清潔;也可以慢慢地按摩寶寶的鼻子或鼻翼兩邊。2、蒸臉器:蒸臉器對著寶寶的臉,讓他接觸濕氣和熱氣。蒸汽可濕潤寶寶的鼻腔,將大量的鼻涕快速、自然地排出。使用時蒸臉器不要太靠近寶寶,以免傷害到他嬌嫩的皮膚;而且一次使用的時間不宜太長,約3分鐘即可。3、吸鼻器:當寶寶鼻子的分泌物很多、鼻音重時,媽媽可以使用吸鼻器,使用時要注意,吸一邊鼻孔時,要同時按壓住另一個鼻孔,效果會比較好。另外吸鼻器一次可以吸取大量的鼻涕和分泌物。使用前,建議家長先檢查寶寶的鼻腔內是否有鼻屎,動作保持輕柔,避免太深入寶寶的鼻腔,造成疼痛或受傷,使用完要清洗干凈。4、精油熱敷:取精油滴在熱毛巾或小手帕上,敷在寶寶的鼻子上;或用精油噴霧,噴在空氣當中。
三、寶寶流鼻涕要怎么治療
流鼻涕多伴有鼻塞癥狀,有的還表現有頭昏、頭痛、嗅覺減退、說話帶有鼻音等,如果不積極治療,還可引起中耳炎、氣管炎、肺炎、心肌炎、腎炎等并發癥。因此,孩子常流鼻涕一定要重視。不同的鼻涕,又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一、急性鼻炎(即感冒)1、孩子患感冒時,飲食宜清淡,易消化,要多讓孩子喝水。2、注意室內通風。3、發熱時要適當休息,如果病情較重,最好臥床休息。4、在冬春感冒高發季節,可給孩子服用姜糖大棗湯〔生姜10克、大棗10克、紅糖70克水煎服〕,可以預防感冒。二、急、慢性鼻竇炎治療急性鼻竇炎,要用足量的抗生素來控制感染,防止轉為慢性。鼻腔局部點藥可使用鹽酸羥甲唑琳噴鼻劑、3%~3.5%的高滲鹽水等。而慢性鼻竇炎以局部治療為主,可選用鹽酸羥甲唑啉噴鼻劑、3%~3.5%的高滲鹽水、輔舒良噴鼻劑、雷諾考特噴鼻劑、伯克納噴鼻劑等。但血管收縮劑滴鼻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發生藥物性鼻炎。另外可選用鼻淵丸、鼻淵舒口服液、鼻炎丸等口服中成藥,療程一定要足夠。三、過敏性鼻炎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有脫敏療法,藥物療法,微波、激光局部治療和手術療法。過敏性鼻炎的孩子要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另外在飲食上也要注意,忌食寒涼、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冷飲、芥末、辣椒等,慎食魚、蝦、蟹類等海產食物。多吃一些含維生素C、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大白菜、小白菜、白蘿卜等。適量吃些生姜、蒜、韭菜、香菜以及糯米、山藥、大棗、蓮子、紅糖和桂圓等,對減緩過敏性鼻炎的癥狀有一定好處。
四、小寶寶流鼻涕吃什么藥
是藥三分毒,一般情況下,沒什么必要都是不建議寶寶吃藥的。可是如果問題嚴重的時候,還是不得不靠藥物來解決。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的中藥、中成藥對身體的副作用比較少,媽媽們還是可以給寶寶服用這些副作用少的藥品的。寶寶流鼻涕吃什么藥好呢?1、流清鼻涕,小兒哭鬧、情致悲哀會侵犯肺氣,導致流鼻涕,不用管,多喝水就可以。2、鼻涕流時間長導致傷津,體內生熱,或身體抵抗基本成功,鼻涕會變粘稠,此時多喝熱開水就可以。3、遇風寒,寒氣初入,打噴嚏流清鼻涕,如果剛發現,立刻大量喝熱水或熱水擦臉,增強身體御寒能力即可,如果時間長了,或寒氣已經閉塞毛孔,汗不能出,只流鼻涕,可以用姜、蔥白、桂皮等熱性食物煮水,產熱發汗,去除寒氣。4、鼻涕變黃,使用熱藥過頭、病時間過久、病后陰虛導致虛火上浮,出現黃鼻涕,可以根據嚴重程度,逐級使用白開水、菊花水、金銀花水調整。另外多吃生津食物。流鼻涕不是病,不要隨意用藥,特別是西藥。如果有其他癥狀無法控制,可以看醫生解決,但是不用抑制類藥物,要用輔助身體的方式治療。平時經常冷水洗臉,能增強抵抗寒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