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孩子長高個。春天,陽光充足,孩子的戶外活動開始增多,因此每年四五月份都是孩子的“長高旺季”。家長可不能忽視這個黃金時期,一定要做足功課,當好孩子的“后勤兵”。
早喝牛奶晚喝酸奶。均衡的營養有助于長個,除了保證飯量,還要適度多吃豆腐、雞蛋、蝦、魚、紫菜、海帶、西蘭花等,保證優質蛋白、維生素及鈣、磷、鎂等礦物質的攝入。尤其要保證奶制品攝入量,建議早上喝一杯(500毫升)牛奶,晚上喝一杯(150毫升)酸奶。牛奶中的營養素很全面,符合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早餐喝牛奶能給一天的活力提供保障,建議搭配面包、雞蛋等食物,不要空腹喝牛奶。如果牛奶是煮過的,不要丟掉奶皮,以免損失維生素A和各種脂類。酸奶的營養成分與鮮奶相近,但鈣等營養成分更豐富,而且更易被人體吸收;其中的乳酸菌能促進腸道微環境平衡,增強消化功能;乳酸還可與鈣結合,促進鈣吸收。深夜,人體血鈣含量最低,影響鈣吸收的因素也較少,所以晚上喝酸奶更有助補鈣。
9點前上床睡覺。合理睡眠對長高很重要,父母要保證孩子在晚上9點前上床睡覺。晚上九點到凌晨一點是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而且生長激素只有在深度睡眠時才會開始分泌,如果九點多還沒上床或者還沒睡著,其分泌量就會大大降低。一般來說,2~5歲兒童需要11~13小時睡眠,6歲~13歲兒童需要9~10小時睡眠。
多曬太陽補維D。骨骼生長需要鈣,但一味補鈣卻并不一定都能被身體吸收利用。而多曬太陽可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進而改善血液中的鈣磷代謝,促進長高。一般來說,上午九十點或下午4點左右是一天中最佳的曬太陽時間,家長要多在這兩個時間段帶孩子去戶外玩,每次以1~2小時為宜,一周至少三次。在溫度不太低的情況下,盡可能讓孩子多暴露皮膚,在保證不著涼的情況下多曬曬背部;但也不要讓孩子一直在陽光下暴曬,每隔十幾分鐘就到陰涼處休息一會,并注意補充水分。需要提醒的是,隔著單層玻璃曬太陽,紫外線減少60%,因此還是要帶孩子到戶外享受陽光浴。南方地區春季經常陰天,但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因為陰天時也有紫外線。
多做跳躍和懸垂運動。運動的孩子長得高,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鍛煉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環,改善肌肉骨骼營養;還可增加對骨端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細胞增殖,促進骨骼生長;鍛煉還能提高生長激素的敏感性,刺激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使孩子長高。孩子最好選擇自由伸展的項目,如單杠懸垂、跳繩、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等。跳躍、懸垂的項目可直接刺激骨骺或拉伸關節,更利于孩子長高;而舉重、舉啞鈴等負重運動對身高增長不利。建議不要做單一的運動,而要兩三種運動交替進行。運動強度要因人而異,以微微出汗為宜,避免因劇烈運動而損傷關節。鍛煉頻率以每周3次以上、每次2小時為宜。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4~6歲是診療矮小癥關鍵期。4~6歲的孩子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分泌已基本穩定,飲食、睡眠習慣逐漸形成,是矮小癥的診療關鍵期。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近期明顯長得慢,則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生長發育門診,進行血生化、甲狀腺功能、染色體核型分析、生長激素測定和骨齡檢查,排查影響長高的先天性疾病,如垂體瘤、染色體異常、性早熟、遺傳代謝病等。一般來說,3歲至青春期的孩子每年身高應增長5~7厘米。若小于5厘米應積極排查矮小的可能;若大于7厘米應積極排查性早熟。如果查出生長發育相關疾病,應及時治療。年齡越小,骨骺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生長潛力及空間越大,對治療的反應越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