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掌心發熱具體怎么回事
一些人手心、腳心都感覺熱,甚至心里老是煩煩的,容易發脾氣。在中醫學中,這叫“五心煩熱”,多見于陰虛、血虛和食積。前二者多發于女性,后者多為兒童。
陰虛所致的手心熱多見于腎陰不足,或肝腎陰虛。表現為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咽干口燥,舌質紅少津,嚴重者可出現性機能虛性亢奮。這樣的患者可選用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這一類滋陰清熱的藥物。有可能血虛導致的手心發熱,這樣的情況多見于年輕的女性朋友,此時還常常伴有痛經的情況。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夏天手心熱、冬天反倒手腳冰涼。
這類患者,平日可服用當歸補血丸這類補養氣血的藥物,或者用當歸6g、黃芪30g,配合來熬湯。
食積也稱“停食”,是指小兒由于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引起小兒脾胃功能失常,造成小兒消化功能紊亂導致食積癥。此時常表現出來的情況是食欲不振,手腳發熱,小孩手心發熱的話既不要補陰也不要養血,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其進行按摩。
總的來說,手心熱的成人,不管哪種癥狀,生活中一要忌生氣,二要忌食辛辣。這是因為“氣有余便是火”,火熱損傷陰血,會發生手心熱;
辛辣食物也容易損傷陰血,陰不制陽,則會手心熱。兒童要注意飲食有節,多食易消化的食物。手心熱,癥名。兩手掌心有發熱感覺。一名掌中熱。手三陰經是動、所生病證之一。又為勞倦內傷及五心煩熱的癥狀之一。
二、手掌心發熱是幾種疾病的征兆
肺結核
為最常見的手心發熱原因 ,特別是青年人,同時伴有盜汗、乏力、咳嗽、精神萎靡不振等。照胸片或化驗檢查一般可以發現病變的存在。
慢性腎盂腎炎
大多數中青年女性,慢性活動期一般有持續性或間歇性手心發熱 ,或伴有全身發熱。仔細回憶在當時或以前有腰酸、乏力、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尿液檢查發現異常。
肝病
病毒性肝炎(乙肝等 )、肝硬化、慢性膽道感染等,均可能有手心發熱現象。這些病一般還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脹、肝區隱痛、失眠等。肝功能或肝炎免疫學檢查通常能查出病情。
結締組織疾病
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雖可引起手心發熱,但發生率不高 ,而且一般伴有明顯全身發熱癥狀。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有時候能預報健康和疾病,如果在體溫并沒有上升的情況下,自覺手心發熱,甚至有手心冒火的感覺,那一定要引起警惕,因為這多與某些疾病有關。
三、手掌心發熱要怎么辦
陰虛所致的手心熱
多見于腎陰不足,或肝腎陰虛。表現為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咽干口燥,舌質紅少津,嚴重者可出現性機能虛性亢奮。這樣的患者可選用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這一類滋陰清熱的藥物。
因血虛導致的手心熱
多見于年輕女性,多伴有痛經。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夏天手心熱、冬天反倒手腳冰涼。這類患者,平日可服用當歸補血丸這類補養氣血的藥物,或者用當歸6g、黃芪30g,配合來熬湯。
疳積脾虛引起的手心熱
多見于小孩,由于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引起小兒脾胃功能失常,造成小兒消化功能紊亂導致食積癥。多表現為食欲不振、兩顴潮紅、手足心熱、腹脹噯氣。小孩手足心熱,既不能用滋陰的方法,也不能用養血的方法,當以健脾消積為治法,或以捏脊療法緩解。
四、中醫如何鑒定手掌心發熱
1、疳積脾虛
手足心發熱其原因一是飲食不節,即有的飲食無度,食不定時,常吃零食,長期下去可損傷脾胃功能,引起運化失常,形成積滯,積滯日久,水谷精微無能吸收,形成疳積而發熱。二是患其它疾病后,如吐瀉,痢疾、寄生蟲病等治療不當,遷延日久,損傷氣血,導致營養不良而形成疳積發熱。
這部分常見為手足心發熱,面黃肌瘦,毛發干枯,腹部脹大,食欲不佳,常食異物,夜睡不寧,大便較稀,有不消化食物,小便黃濁如米泔。
2、血虛陰虧
手足發熱其原因多由于平素體質虛弱,或大病、熱病后,失于調理,陰血耗傷,正氣尚未恢復而致。這部分常表現為手足心發熱,形體消瘦,精神萎靡,咳嗽少痰,目眩耳鳴,口干舌燥,午后潮熱,顴紅盜汗,小便頻數,大便秘結。
手足心發熱,以疳積脾虛引起的多見,絕大多數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補充一定數量的富有營養的食品,多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以促進體質的恢復
注意事項
手心發熱的人,生活中不要生氣,要禁食辛辣,這“氣有余便是火”,火熱損傷陰血,會發生手心熱;辛辣食物也容易損傷陰血,陰不制陽,則會手心熱。兒童要注意飲食有節,多食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