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介苗可以什么疾病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簡稱BCG,中文名稱來自于其發明者卡氏-介氏)是用于預防結核病的疫苗,使用活的無毒牛型結核桿菌(Mycobacterium bovis)制成。接種人體后通過引起輕微感染而產生對人型結核桿菌的免疫力。90%以上的受種者會在接種局部形成潰瘍持續數周至半年,最后愈合形成疤痕,俗稱卡疤。牛型結核桿菌在特殊的人工培養基上,經數年的傳代,喪失對人類的致病能力,但仍保持有足夠高的免疫原性,成為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結核的疫苗,對于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結核有效。
卡介苗是一種用來預防兒童結核病的預防接種疫苗。接種后可使兒童產生對結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這一疫苗是由兩位法國學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念發明者,將這一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定名為“卡介苗”。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已將卡介苗列為計劃免疫必須接種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種的主要對象是新生嬰幼兒,接種后可預防發生兒童結核病,特別是能防止那些嚴重類型的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接種卡介苗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卡介苗接種被稱為“出生第一針”,所以在產院、產科新生嬰兒一出生就應該接種。如果出生時沒能及時接種,在1歲以內一定要到當地結核病統治所卡介苗門診或者衛生防疫站計劃免疫門診去補種。兒童要防癆,快種卡介苗。
二、接種卡介苗有什么注意事項
1.本菌苗嚴禁皮下或肌內注射。
2.卡介苗接種時不可使用同一注射器,避免肝炎傳染率增高。安瓿有裂紋或過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與其它疫苗同時使用時應不在同側注射。
4.本菌苗接種后還要和結核病人隔離2個月,以免在這期間受到傳染。2-3月后再作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的表示接種成功,陰性的應再補種。以后每3-4年復種一次,復種前也應先作結核菌素試驗。
5.對化療后免疫力降低患者施以活菌免疫接種將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感染。化療停止及接受活疫苗接種之間的間隔期至少為3個月。
6.若注射后出現疤痕,在處理時切忌手術切除,可采用局部封閉療法,將醋酸氫化可的松12.5mg、異煙肼100-300mg、0.5%普魯卡因溶液適量,充分混合后用消毒注射器將混合液作局部注射,每周2次,連續10次后,停2周,再繼續注射,直至疤痕疙瘩變平為止。
7.接種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現紅腫浸潤,若隨后化膿、形成小潰瘍,可用1%龍膽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結痂;如遇局部淋巴結腫大可用熱敷處理;如已軟化形成膿皰,可用滅菌注射器抽膿;如已穿孔可用10%磺胺軟膏或20%對氨基柳酸軟膏處理。
8.使用時制品應注意避光,活菌苗用時不得日光曝曬。
9.皮內免疫注射時切不可注射到皮下,否則會引起嚴重深部膿腫,長期不愈。注射劑量過高可致接種處膿腫或淋巴結炎,應遵循推薦劑量。
10.接種對象必須詳細登記姓名、性別、年齡、住址、菌苗批號及亞批號、制造單位和接種日期。
11.制備該品者應戴手套、口罩,穿隔離衣。盛裝過疫苗的容器、注射器及其它物品不得用作其它注射,以防產生化膿反應。丟棄前應消毒處理。
12.凍干注射劑菌苗稀釋方法:用滅菌的1mL注射器將隨制品附帶的稀釋液按要求量精確吸至凍干卡介苗安瓿中,放置1分鐘后搖動安瓿使之溶化,用注射器來回抽取數次,使之充分混勻。每支安瓿自稀釋時起,必須在半小時內用完,以防污染。
三、預防接種受哪些因素影響
預防接種的目的是通過接種自動或被動免疫制劑使個體和群體產生自動或被動免疫力,保護個體和人群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和發病。預防接種的目的是控制針對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最終消除或消滅所針對的傳染病。
但要達到上述目的,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些因素包括:
1.要有優質高效的疫苗,這是預防接種工作的基本條件和物質基礎。
2.科學正確地使用疫苗,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掌握傳染病流行規律及進行疫情和免疫監測,把握疫苗正確使用的時機、對象和地域范圍;熟悉疫苗的性能和貯運條件及使用方法,使疫苗成功地接種到人體,保持人群髙接種率和髙免疫成功率。
3.嚴格的科學規劃,精心實施,科學管理,使絕大多數地區在群體中持續保持高接種率。對疫苗可預防傳染病,除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外,也起到了切斷傳播途徑和減少傳染源的作用,從而達到控制傳染病的流行直至消滅傳染病的目的。
四、什么是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傳統上是針對傳染病綜合性預防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接種疫苗使接種對象獲得對疫苗所針對傳染病的免疫力,是傳染病免疫預防的具體實施,是控制乃至消滅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貫徹“預防為主”衛生工作方針的行政行為。因此開展預防接種工作,是落實免疫規劃,搞好衛生防疫、保護人民健康、保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項重要策略。
從現代疫苗學的觀點,根據疫苗的作用將傳染病分為疫苗可預防和疫苗難以預防兩大類。一般認為,凡屬人是唯一傳染源,除人以外無中間宿主的某些傳染病屬疫苗可預防之類,如已消滅的天花和已納入計劃免疫的白喉、麻疹、脊髓灰質炎、百日咳、乙型肝炎等;而某些人畜共患病和蟲媒傳染病則屬于疫苗難預防之類,如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布魯氏菌病和斑疹傷寒等。
從免疫學觀點,預防接種制劑依其免疫學性質不同可分為自動免疫制劑和被動制劑兩大類前者為疫苗類制品屬于抗原,而后者為免疫血清類制品屬于抗體。血清類制品包括抗菌、抗病毒血清、抗細菌毒素和抗動物毒素抗體,雖然有時也用于預防但主要是用于臨床治療。
從血清類制品的治療作用機制,殺滅體內病菌或中和體內毒素屬免疫治療,但仍有預防的含義。從流行病學觀點,通常對傳染病采取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等綜合措施,而預防接種則是后一措施的有效手段。
綜上所述,預防接種是泛指用人工制備的疫苗類制劑(抗原)或免疫血清類制劑(抗體)通過適宜的途徑接種到機體,使個體和群體產生對某種傳染病的自動免疫或被動免疫。
就廣義而言,預防接種包括了所有疫苗的人群使用,如兒童計劃免疫,成人常規接種和應急接種;免疫血清類制品的臨床治療和免疫預防;體內用診斷用品的使用方法等。計劃免疫用疫苗只是預防接種總體疫苗中的一部分,計劃免疫中的預防接種也是預防接種總體中的一部分。
兒童的計劃免疫是針對某些傳染病采取按免疫程序有計劃地預防接種,它的目的更加明確、管理更加科學、措施更加具體的預防接種實施。隨著疫苗學的發展,如核酸免疫、基因治療、疫苗治療、轉機因植物食品疫苗等的應用研究已提上日程,預防接種將增加新的涵義,概念也將增加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