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嚴重抑郁癥的表現有哪些啊
一、嚴重抑郁癥的表現都有思維聯想緩慢:語速慢,語音低,語量少,應答遲鈍,一言一動都需克服重大阻力。最嚴重時,可呈木僵狀態。激越型抑郁癥病人,言語動作都明顯增加,焦慮恐懼,激動自傷,危險性很大。
二、情緒低落:除少見的抑郁類型外,大多數抑郁癥患者表現為愉悅感體驗能力的降低,出現無精打采、興趣消失、做什么都提不起勁、與親人朋友之間情感淡漠。相對的,悲傷的情緒被放大,抑郁癥病人常感到各種不如意,無法釋懷,甚至覺得為了毫無希望,沒有快樂。
三、嚴重抑郁癥的表現還包括睡眠障礙,睡眠障礙中以早醒最為突出,這也是抑郁癥的特征性癥狀之一。病人往往較以前早醒2—3小時,醒后不能再入睡,充滿悲觀情緒等待這一天的到來,此癥狀在診斷上有重要意義。
四、自殺企圖和行為是抑郁癥病人最危險的癥狀,可以出現在癥狀嚴重期,也可出現在早期或好轉時,病人往往事先有周密計劃,行動隱蔽,以逃避醫護人員的注意,因而自殺往往成功。
嚴重抑郁癥的表現都有哪些?相信通過以上介紹之后,現在大家對抑郁癥的表現已經了解清楚了吧。當現實生活中出現抑郁癥的癥狀之后就一定要注意把握治療時機,只有全面開始對抑郁癥進行治療才可以避免病情加重。如果您對抑郁癥的了解還是不夠的話,可以在線免費咨詢專家。
二、抑郁癥患者生活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
1、要加強對病房設施的安全檢查也是抑郁癥的注意點。嚴格做好藥品及危險物品的保管工作,杜絕不安全因素,發藥時,應仔細檢查口腔,嚴防藏藥或蓄積后一次性吞服。
2、安置患者住在護理人員易觀察的大房間,設施安全,光線明亮,空氣流通、整潔舒適的治療休養環境中。墻壁以明快色彩為主,并且掛壁畫及適量的鮮花,以利于調動患者積極良好的情緒,煥發對生活的熱愛。
3、嚴格執行整體護理管理制度,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對有消極意念的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數,重點巡視。尤其在夜間、凌晨、午睡、飯前和交接班及節假日等病房人員少的情況下,護理人員特別要注意防范。這也是抑郁癥的注意點。
4、首先應與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系,要密切觀察自殺的先兆癥狀;如焦慮不安、失眠、沉默少語或心情豁然開朗、在出事地點徘徊、憂郁煩躁、拒餐、臥床不起等。護理人員不應讓患者單獨活動,可陪伴患者參加各種團體活動,如各種工療和娛療,在與患者的接觸中,應能識別這些動向,給予心理上的支持,使他們振作起來,避免意外發生。這是抑郁癥的注意點之一。
三、抑郁癥患者用藥注意事項有什么
1、因病施治
在使用抗抑郁藥物之前,必須明確診斷,只有診斷確切了,才能發揮最佳的治療效果。
2、因人而異
使用抗抑郁藥物必須全面考慮患者癥狀特點、年齡、軀體狀況、藥物的耐受性、有無合并癥,因人而異地個體化合理用藥。
3、逐漸增量
使用抗抑郁藥物時,應該從小劑量開始,采取逐步遞增劑量,盡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應減至最少,以提高服藥依從性。當小劑量療效不佳時,可根據藥物不良反應和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情況,逐漸增至足量(有效藥物上限)。
4、療程充分
任何藥物起效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可能一使用藥物就馬上見效,而且大多數抗抑郁藥物的起效時間較慢,往往需要足夠長的療程,一般4~6周方顯效,即便是起效較快的抗抑郁藥物也要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因此要有足夠的耐心,切忌頻繁換藥。
5、換藥謹慎
換用抗抑郁藥物時要謹慎,只有在足量、足療程使用某種抗抑郁藥物仍無效時,方可考慮換藥,換用同類另一種藥物或作用機制不同的另一類藥。
換用不同種類的抗抑郁藥物時,應該停留一定的時間,以利于藥物的清除,防止藥物相互作用。
6、單一使用
使用抗抑郁藥物應該盡可能單一用藥,以避免藥物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只有在足量、足療程單一用藥治療無效時,才可考慮兩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抑郁藥聯合使用。一般不主張聯用兩種以上抗抑郁藥。
7、注意病變
治療期間應該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在治療前最好向患者及家人闡明抗抑郁藥物性質、作用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對策,爭取他們的主動配合,能遵囑按時按量服藥,提高抑郁癥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8、藥心同施
心理應激因素在抑郁癥發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心理社會問題往往會加劇某些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癥狀,如消極、自我評價下降或婚姻問題等,因此,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輔以心理治療,可望取得更佳效果。
四、抑郁癥應該如何預防啊
對抑郁癥,一般人的理想,是預防疾病發生。中國古代醫生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預防思想。但是科學發展至今天,還不能說對所有的疾病都能“防患于未然”,使之不發生。
抑郁癥,特別是其主要類型,有躁狂抑郁交替發作的雙相型抑郁,其根本發病原因未明,所以目前還談不上有效的病因預防。它不像染病那樣,通過切斷傳染源、打預防針增加機體抵抗力,就可以防止疾病發生。但預防工作也并非完全無所作為?,F代醫學不僅可以幫助病人“走出抑郁陰影”,而且可以告訴人們怎樣防止其發生。各個年齡的軀體疾病、酗酒、***、亂用藥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以導致抑郁發病,那么,防止這些“體因性”的因素侵害人體,保持身體健康,就可以減少抑郁癥的發生。因此身體內臟疾病患者,外科手術以及有嚴重慢性疾病的人,都應作為抑郁癥預防重點人群。
由于精神刺激引起的一大組“心因性”抑郁癥,應該說是能有效預防的。人生在世,不可能不碰到外來刺激,不會沒有一點心理矛盾。從根本上消除刺激源不可能,那只好增強對刺激的抗力,加強心理免疫的能力,從而大大降低心因性抑郁癥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