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感疫苗有哪些副作用
1、局部反應:在安慰劑對照雙盲實驗中,疫苗接種的最常見副作用是接種部位疼(影響10—64%的病人);可延續至注射流感疫苗之后兩天等。在接種疫苗后24小時內,接種者可感覺注射部位疼痛和觸痛。這些反應一般較輕和短暫。在多數情況中,它們在2至3天內自動消失,不需要進一步的醫療措施。
2、輕度不良事件:在整體上,接受者能較好地耐受流感疫苗。這些疫苗是滅活的,即其中只包含無感染能力的病毒,顯然不能引起疾病。因此,接種疫苗后的呼吸道疾病是與流感疫苗無關的偶然疾病。14次按性別進行分析的研究顯示,女性(無論年幼或年老)報告的局部反應顯著地更多。
3、全身反應:也可出現輕度全身反應。以前未接觸過疫苗中抗原的人(例如,兒童)可出現發熱、全身不適和肌痛。這些反應在接種疫苗后6—12個小時內發生,一般持續1—2天。
二、流感疫苗是什么
流感疫苗是一種預防流行性感冒的疫苗,通常建議是每年接種一次,能有效避免人體感染到流行性感冒病毒。尤其是嬰幼兒,由于自身免疫力不夠完善,尤其需要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是一種預防流行性感冒的疫苗,通常建議是每年接種一次,能有效避免人體感染到流行性感冒病毒。尤其是嬰幼兒,由于自身免疫力不夠完善,尤其需要接種流感疫苗。下面我們就來了解流感疫苗的有關知識。
流感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流感病毒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可以避免人體感染和傳播流感病毒。
流感疫苗接種后,能迅速在人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通常兩周內就會產生效果,這種抗體能在人體內持續1年。但由于抗體水平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下降,并且每年疫苗所含成分因一些原因也會發生所變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種當年度的流感疫苗。
目前我國使用的流感疫苗主要有三種,全病毒滅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亞單位疫苗。這三種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副作用相差不大,被接種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宜的流感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流感疫苗只能預防流行性感冒病毒,不能預防普通的感冒。也就是說,即便注射了流感疫苗,也還是有可能發生普通性感冒的。
三、流感疫苗有哪些大眾認識誤區
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可造成大規模流行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與普通感冒相比,癥狀更加嚴重,傳染性更強,抗生素治療無效。但流感是可以預防的,接種流感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在不同年齡組中,兒童最易感染流感,其中,學齡前兒童發病率超過40%,在校學生可達30%。”為防止流感造成的肺炎、支氣管炎、中耳炎、心包炎、腦炎、腎病綜合征等并發癥,6個月以上兒童和小學生應在冬季來臨前及時接種流感疫苗。那么流感疫苗有哪些大眾認識誤區呢?
誤區一:流感疫苗接種防感冒
不對,接種了流感疫苗,并不意味不再得感冒,流感疫
苗只針對流感,只會對流感病毒產生抗體,而對應細菌、其他病毒或支原體引起的感冒則沒有預防和抵抗的能力。故有些兒童接種了流感疫苗后又感冒了,家長則認為是疫苗沒有效果,其實不然。一般性的感冒還需要日常的細心呵護,并加強孩子自身的鍛煉。
誤區二:接種了流感疫苗便可一勞永逸
不對,一次接種了流感疫苗并不代表“終身受益”,要知道病毒的種類很多,每一年引起流感的病毒也是不相同的,故流感疫苗不可一勞永逸。
四、預防接種有什么重大意義
人類在同傳染病進行斗爭的歷史進程中,發現免疫預防傳染病的方法。通過接種痘苗,全球于20世紀70年代末消滅了天花,這是人類同傳染病進行斗爭的偉大勝利,是預防醫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預防接種為人類建立的豐功偉績。在消滅天花的啟示下,我國的計劃免疫和全球的擴大免疫規劃活動,正朝著消滅脊髓灰質炎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進而消滅麻疹的目標奮進。
然而還應看到差距和不足,現有疫苗可供預防的傳染病不過25種,約占人類已知傳染病的5%,許多傳染病的預防制劑有待開發。況且現有疫苗的預防效果也有局限性,如對一些蟲媒傳染病和人畜共患傳染病的防制還要靠殺蟲、滅鼠和控制動物傳染源;對于腸道傳染病還要靠改善環境衛生和食品衛生,把住病從口入關;只靠接種疫苗難以有效地控制和消除這些傳染病。
同時還必須看到,即使接種同一種疫苗,由于個體的免疫功能有差異,每個人產生的免疫效果不盡相同;即使有同樣的免疫水平,由于個人的衛生觀念不盡相同,所受感染微生物的程度有差異,預防效果也不會相同。
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和任何情況下都應強調衛生保健意識,提高人民的文明衛生素質,始終把個人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和預防接種工作全面重視起來,才能收到衛生保健、防病滅病的最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