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兒受驚嚇怎么安撫
首先寶媽一定要第一時間出現在寶寶身邊,多拍拍寶寶,多親親,多抱抱,跟寶寶說“媽媽在”雖然寶寶可能聽,但是聽到媽媽的聲音,多數情況下寶寶會立刻安靜下來的,多做肢體語言,讓寶寶第一時間知道由你在保護他,所以他很安全。
如果寶寶還是哭鬧的話,可以換一個姿勢,視野上換了,會讓寶寶忘了剛才受到驚嚇的事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拿孩子平時就喜歡玩的玩具,放舒緩的音樂等等,都有助于寶寶緩解情緒。
其次就是要找到寶寶受到驚嚇的原因了。
1、在沒有任何的預兆下突然的從高處落下,突然的巨響。
2、被強迫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比如說被陌生的人抱,強迫洗澡,換尿布。
3、見到新奇的事物,比如說去動物園里看到大象,蛇,第一次出門見到移動的火車等等。
4、睡眠環境不好,比如說房間里有人突然大聲說話,電視的聲音過大等等。
5、先天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只要有點動靜就會被嚇到,或者是鈣元素的不足也會容易引起寶寶易受到驚嚇的。
在知道了這些有可能會引起寶寶驚嚇的原因之,就要帶離孩子遠離這些另他“害怕”的地方,加以引導,告訴孩子這些沒有什么好怕的。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受到驚嚇之后,只要寶媽們注意引導的話,那么驚嚇就可以很快的煙消云散的,其實對于準媽媽而言,平時做好預防寶寶受到驚嚇才是最為重要的。
平時要盡量多抱孩子,多和孩子做親子互動,一定不要欺騙孩子,不要無端的給孩子一些不法實現的愿望。對孩子要求不要過大,盡量不要用太大的聲音和孩子溝通。清楚的知道孩子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盡量不要用強迫的方式要求孩子去做什么,或者不要做什么,如果有朋友來訪,切記強迫要求孩子讓對方抱,要本著孩子愿意的原則讓孩子和外界進行溝通。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不要開燈睡覺,不要在有電視的房間睡覺,不要大聲的說話。如果寶寶和家長一起睡的話,夜里父母要做什么,盡量不要吵著孩子,尤其是不要讓孩子看到父母性生活。
如果帶孩子外出的話,則要少去擁擠雜亂的地方,如果寶寶感覺累了哭鬧的話,要盡量的安撫,并提前帶回家。
最后, 要多注意孩子日常的膳食結構,尤其是當孩子受到驚嚇,或者孩子本身就容易受到驚嚇的話,那么要盡量多讓孩子吃一些有靜心安神的食物,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多注意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這些對于預防孩子受到驚嚇,減少受到驚嚇對孩子的影響都是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二、寶寶受到驚嚇怎么辦?
寶寶受到驚嚇怎么辦?
1、寶寶一受到驚嚇,媽媽應該多拍拍他,摸摸他,小孩需要時時示以親昵。媽媽應該要和他多作肢體交流,讓他知道你是在保護它,輕輕地拍他,以你的身體為軸左右搖晃他。
2、寶寶一受到驚嚇,媽媽應該多用它的語言跟他交流,雖然他還聽不懂。媽可以跟寶寶說說話,比如說,寶寶不要怕,媽媽在這里什么的。
3、嬰兒有肌膚之渴,喜歡被人撫摩,大人可以隔著衣服給寶寶做嬰兒按摩操,增強寶寶的安全感。寶寶一受到驚嚇,媽媽立刻用輕柔的聲音安慰寶寶,同時進行肌膚的觸摸,如用手順著寶寶頭發輕撫或者輕拍背部。親人的聲音和肢體接觸能很快讓寶寶得到安全感,最大程度地起到安撫作用。
4、換一個奇怪的姿勢抱寶寶。如讓寶寶臉朝下趴在你的手臂上,用你的手掌托起他的臉;也可以左手輕輕地晃蕩,右手輕輕撫摸寶寶的背。視野掉了個頭,寶寶會感覺奇怪。
5、如果是環境原因造成小孩受驚嚇,那么首先要離開這樣的環境,去到相對安靜舒適的場合,這樣避免了一些噪音、光線、景象的刺激,小孩往往會很快穩定情緒。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找一些小美食、糖果、玩具等轉移小孩的注意力,這樣便可以很快緩解小孩的情緒。
6、如果寶寶受驚后苦惱不肯睡覺,可以在寶寶入睡前放一點舒緩的音樂,寶寶睡熟后注意不要讓他的小手壓到胸口,寶寶驚覺時,輕輕握住他的小手,或者拍拍他的后背,給他安慰,他會很快入睡的。
二、寶寶受驚的常見原因:
1、如果寶貝缺乏某些營養元素(如鈣),就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就較容易出現興奮、哭鬧不安、易受驚等情況。
2、突然從高處(床、桌子等處)落下;突如其來的巨響。
3、被新奇的事物驚嚇。比如頭一次見到浩瀚的大海,頭一次看到軀體龐大的動物,頭一次見到轟隆隆的火車等。
4、睡眠環境不穩定。比如:在移動的車上睡覺;抱在大人懷里邊走邊睡;在嘈雜的公共場所中入睡。
5、被強迫做不愿做的事情。比如:不愿意洗澡的寶貝被強行洗澡;被寶貝所認為的陌生人強行抱抱親親等。
6、小部分寶貝因為先天心理承受能力弱,動靜稍大一點就會導致受驚。對這類寶貝更要注意,少讓他受刺激。
三、小兒推拿治驚嚇
小兒推拿可用以緩解寶寶驚嚇過度,驚嚇是由于小兒神經系統不完善,對突然產生的聲音與事物產生恐懼,多表現為煩躁哭鬧不安、睡眠不沉易驚醒;兼有發熱等癥狀。中華保健養生學會的小兒推拿師介紹,小兒受到驚嚇多因受外來不良刺激所引發,如聲、光、接觸或跌落等。驚嚇癥治療及時預后良好,但若不及時治療,可影響患兒智力發育,導致其無神、反應遲鈍、精力不集中等,通過小兒推拿也可以治療小兒受驚嚇。
1、清心經3分鐘,心經是手少陰心經的簡稱,十二經脈之一。
2、清肝經3分鐘,全稱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之一。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
3、分手陰陽3分鐘,大橫紋又名橫紋,即腕部掌側的橫紋。
4、揉小天心2分鐘,位于手掌根部,大魚際與小魚際相接處。
5、運內八卦2分鐘,內八卦穴是小兒推拿中的臨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的作用。
6、摩囟門2分鐘,小嬰兒的頭頂上方有一小片摸上去較軟的地方,有時還可見到它在上下跳動,這就是小嬰兒的前囟門。它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菱形間隙。
四、小兒推拿需注意事項
1、小兒推拿適用對象為9周歲以內的小兒。
2、給小兒推拿時,應選擇避風、避強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內應保持清靜、整潔,空氣清新、溫度適宜。推拿后注意避風,忌食生冷。
3、推拿時家長要保持雙手清潔,摘去戒指、手鐲等飾物。指甲要常修剪,剛剪過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銼銼平。冬季推拿時雙手宜暖。
4、小兒過饑或過飽,均不利于按摩療效的發揮。在小兒哭鬧之時,要先安撫好小兒的情緒,再進行推拿。
5、小兒皮膚嬌嫩,按摩時切勿抓破小兒皮膚。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質,以防推拿時皮膚破損。
6、小兒推拿手法的操作順序:一般先頭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點,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搗“等強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兒哭鬧不安,影響治療的進行。小兒推拿手法操作時間的長短,應根據病情、體質而定,因病因人而異。在臨床實踐中推法、揉法運用較多,做摩法用的時間較長。運用掐法、按法時,手法要重、少、快。如果僅按摩一側手部穴位,可不論男女,均按摩左手。
7、一般情況下,小兒推拿一次總的時間為10—20分鐘。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兒年齡的不同,在推拿次數和時間上也有一定的差別。年齡大、病情重,推拿次數多,時間相對長。反之,次數少,時間短。一般每日1次,重癥每日2次。需長時間治療的慢性病7天至10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可休息數日,然后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做保健性按摩,針對不同的系統,可以進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規律性按摩。推拿時穴位可以相對治療時少取,刺激程度應略低,時間可以保持在15分鐘左右。
8、小兒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勻、柔和、輕快、持久。
9、在施行手法時要注意小兒的體位姿勢,原則上以使小兒舒適為宜,并能消除其恐懼感,同時還要便于操作。
10、小兒推拿的禁忌證有:骨折、創傷性出血;皮膚破損、皮膚潰瘍;燒傷、燙傷;急性、烈性傳染病;癌癥及危重病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