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色素簡介
1、血色素的介紹
說到血色素大家一定都比較陌生的,但是說到血紅蛋白大家一定都知道的,是評價病人是否貧血的一個重要指標。該指標的成年人正常范圍大約在32-36g/dl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會在小細胞貧血癥中偏低。而在大細胞貧血癥中,該指標會依然正常。
2、血色素的正常值
血色素的正常值是多少呢?對于血紅蛋白通俗的講是來區別人體貧血與否的一個標準,通常男性的血紅蛋白在120g/l,女性的血紅蛋白在110g/l,妊娠期女性100g/l,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血紅蛋白為105,那就是處于輕度貧血狀態。
這個時候,患有輕度貧血的患者就應當加倍生活習慣了。
3、血色素偏低的現象
其實,貧血的原因有很多——在女性每月的月經期,人體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肝功能下降、服用過多藥物等。這時候當人體內的鐵質、B族維生素營養的攝取不足,也很容易引發貧血。腫瘤患者在接受化療或放療之后,也可能出現身體內血色素偏低的現象。在女性做了子宮手術后,很容易出現貧血。
二、血色素的正常值以及偏高原因介紹
血色素正常值
臨床普遍采用的血紅蛋白正常值為110g/L,低于110g/L為輕度貧血,低于90g/L為中度貧血,低于70g/L為重度貧血,各種人群的血紅蛋白正常參考值如下:
正常成年男性:120~160g/L(12-16g/dL);
成年女性:110~150g/L(11-15g/dL);
新生兒:170~200g/L;
兒童:110~160g/L(12-14g/dL)。
血色素偏高原因是什么
血紅蛋白偏高的生理原因:有些生活在高原的居民(高原上氧氣不足,導致組織缺氧造成血紅蛋白偏高的現象)。
剛出生的嬰兒一般有血紅蛋白偏高的現象(新生兒需要適應新的外界環境,需要經過2~3周的生理調節,此時出現特殊的生理狀態,如黃疸等)。情緒在激動的時候容易導致短暫性血紅蛋白偏高。血液濃縮,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相對增多,會造成血紅蛋白偏高。
三、血色素偏低原因及癥狀是什么
營養不良是其中一個最常見因素。很多營養素缺乏會直接影響血紅蛋白數量,如維生素不足(特別是B12)。這種問題最常見于孕婦和飲食不當的女性(缺乏葉酸,維生素和礦物質)。
缺鐵性貧血癥是因為飲食中缺乏鐵造成的。鐵攝入量不足直接影響血紅蛋白生產,因此會導致血紅蛋白分子生產過程中出現重大故障。這無疑會造成血紅蛋白質水平偏低。如血痔,分娩時大量出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月經過多等。
荷爾蒙失調也會導致紅血蛋白水平降低。有時甲狀腺機能降低會引起身體新陳代謝率下降,患者會感覺疲勞和昏昏欲睡,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患脾臟或惡性貧血患者有可能因為過多紅血細胞遭到破壞,導致血紅蛋白水平下降。
長期感染導致的腎功能衰竭,癌癥,克羅恩病等慢性疾病也會引起血紅蛋白數量下降。其他類似原因還有腸道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此外,還有一些藥物有可能也會產生副作用,如化療藥物,或放射治療等。
四、血色素偏低的危害以及如何提高
血色素偏低的危害
缺鐵性貧血起病大都緩慢,由于缺鐵,血紅蛋白的制造發生困難,不僅可引起貧血,而且血液運載氧的能力也會有影響,一般表現在皮膚粘膜逐漸蒼白或蒼黃,發展下去會出現食欲減退,精神不振,頭暈耳鳴、疲乏無力,毛發干燥;指甲菲薄脆弱,嚴重的呈扁平狀,有的象羹匙似中間下凹,邊緣翹起,叫做匙形反甲。
嚴重的會有心慌氣短,甚至心臟擴大,導致貧血性心臟病。如果長期貧血的小孩子,會出現個子較矮小,體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記憶力減退,情緒和智力都會受到影響。少數孩子愛吃爐灰渣、墻皮、土塊等,稱為異食癖。
如何提高血色素水平
血紅蛋白是體內運輸和交換氧氣的必需工具,如果血常規報告血紅蛋白低于110克/升,同時發現自己有上述癥狀,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患了貧血。缺鐵性貧血對身體各器官功能均有影響,應及時改善應對,多食用含鐵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此外補充鐵劑,可以服用貧血常用的鐵之.緣片,用以補充鐵、蛋白質等血紅蛋白必須的造血原料,一般兩個月左右血紅蛋白可恢復正常值,有效糾正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