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個月嬰兒腹瀉怎么預防
【母乳喂養(yǎng)可防腹瀉】
尤以出生后最初數(shù)月內(nèi)應以母乳喂養(yǎng)。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yǎng)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種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yǎng)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優(yōu)越得多。除患結(jié)核、心腎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應提倡母乳喂養(yǎng)。
【注意正確的喂養(yǎng)方法】
做到定時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母乳喂養(yǎng)可預防小兒腹瀉。
【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別是橡膠奶頭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導致小兒腹瀉。改用碗勺,污染的機會比奶瓶要少。
【及時補液防脫水】
小兒腹瀉大多起病很急,頻繁腹瀉會使體內(nèi)的水分和營養(yǎng)素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在家中,家長可在500毫升開水(或米湯)中,加入20克白糖(兩平匙)和1.75克食鹽(半啤酒瓶蓋),做成口服補液。由于腹瀉的孩子對液體的需求量比平時增加,所以在一開始時就要鼓勵孩子多飲。小于2歲的孩子每次腹瀉后可補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每天的攝入量不少于500毫升;大于2歲者,盡量多飲,每天攝入量不少于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預防脫水。若孩子已出現(xiàn)脫水癥狀,應立即去醫(yī)院就診,在途中應不斷補充口服液體。
二、七個月寶寶拉肚子吃什么藥呀
★對于飲食不當引起的嬰幼兒的輕癥腹瀉可以在家中采取輔助治療措施
●給患兒飲用足夠的液體預防脫水。注意在補充的液體中加入適當?shù)柠}份如稀米湯500毫升中加食鹽1.75 克。
●另外可以采用口服補液鹽法口服補液鹽也稱為ORS配方為:氯化鈉3.5克、氯化押1.5克、碳酸氫鈉2.5克、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
●也可配成家庭簡易配方:糖4克、食鹽0.7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0.3克、水200毫升。每次腹瀉后服用直到腹瀉停止。
★也可在中醫(yī)辨證指導下服用中成藥或方劑治療
●屬傷食型宜消食化積、和中止瀉。可用保和丸、大山碴丸、化積散、小兒化食丸等。
●屬風寒型宜疏風散寒化濕祛邪。可用霍香正氣散、暑濕正氣丸、暖臍膏、健胃止痛片等。
●屬濕熱型宜清熱利濕。可用加昧香連丸、香連丸、木香檳榔片、胃生力片等。
●屬脾虛型宜健脾止瀉。可用七昧白術(shù)散、小兒參苓白術(shù)散、小兒止瀉片、小兒香橘丸、啟脾丸等。
●屬脾腎陽虛型宜補脾溫腎。可用附子理中丸、四神丸、補脾益腸丸等。
三、治療七個月寶寶拉肚子的偏方是哪些
1、山藥棗泥
主治:小兒腹瀉。
配方:大棗3~5枚,山藥10克。
用法:大棗煮爛去皮核,加入煮熟的山藥中攪成泥狀,頓食,每日1~2劑,常食之。
2、柿餅栗子糊
主治:嬰幼兒腹瀉。
配方:栗子肉15克,柿餅半個。
用法:二味共磨成糊狀,煮熟,每日1劑,分2次食用。
按注:一方加白糖,一方單用栗子。
3、扁豆菜
主治: 嬰幼兒腹瀉。
配方:茶葉9克,白扁豆9克,白糖50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煮沸。溫飲,每日1劑,連服3日。
4、糯米麥粥
主治:小兒脾虛腹瀉。
配方:糯米500克,小麥600克,白糖或紅糖適量。
用法:同煮粥,每服1小碗,日2次。
5、黍米粥
主治:小兒脾虛腹瀉。
配方:黍米60~90克,羊脂、臘各20克。
用法:煮黍米成熟后,入羊脂、臘,再煮沸2次至熟。空腹服。
6、煮藕粉
主治:嬰兒腹瀉。
配方:藕粉30克。
用法:藕粉加水120毫升,煮至100毫升,每日分3次服食。
四、七個月寶寶拉肚子的原因
7個月的寶寶腸胃免疫系統(tǒng)還是比較脆弱的,稍有不注意,很容易就會拉肚子,那么導致寶寶拉肚子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般來說,引起寶寶拉肚子有許多原因,但大體分為兩類:
一類為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如飲食喂養(yǎng)不當或天氣變化均可引起腹瀉。飲食方面引起的腹瀉包括進食過多或過少;食物成分改變,加糖過多(反之,糖分攝入過少易引起便秘);添加輔食過快,引起不適,天氣炎熱時給孩子斷奶等。天氣變化如孩子受涼,可使腸到功能紊亂;氣候炎熱可使胃酸和消化酶分泌減少,消化不良引起腹瀉。
另一類為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如孩子進食的奶具或食物不潔,使細菌進入體內(nèi)造成腹瀉;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致使腸到菌群失調(diào)引起腹瀉;小兒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咽炎等病時,由于發(fā)熱及病原體毒素的影響,均可造成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