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兒童肺炎有哪些具體癥狀
(1)一般癥狀:起病急驟或遲緩。驟發的有發熱、嘔吐、煩躁及喘憋等癥狀。發病前可先有輕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數天。早期體溫多在38~39℃,亦可高達40℃左右,大多為弛張型或不規則發熱,新生兒可不發熱或體溫不升。弱小嬰兒大多起病遲緩,發熱不高,咳嗽與肺部體征均不明顯。常見嗆奶、嘔吐或呼吸困難。嗆奶有時很顯著,每次喂奶時可由鼻孔溢出。
(2)咳嗽:咳嗽及咽部痰聲,一般在早期就很明顯。早期為干咳,極期咳嗽可減少,恢復期咳嗽增多、有痰,新生兒、早產兒可無咳嗽,僅表現為口吐白沫等。
(3)氣促:多發生于發熱、咳嗽之后,呼吸淺表、呼吸頻率加快(2個月齡內>60次/min,2~12個月>50次/min,l~4歲>40次/min),重癥者呼吸時呻吟,可出現發紺。呼吸和脈搏的比例自1∶4上升為1∶2左右。
(4)呼吸困難:常見呼吸困難,口周或指甲青紫及鼻翼扇動,重者呈點頭狀呼吸、三凹征、呼氣時間延長等。有些病兒頭向后仰,以便較順利地呼吸。若使患兒被動地向前屈頸時,抵抗很明顯。這種現象應和頸肌強直區別。
(5)肺部固定細濕啰音:胸部體征早期可不明顯或僅呼吸音粗糙或稍減低,以后可聞及固定的中、細濕啰音或捻發音,往往在哭鬧、深呼吸時才能聽到。叩診正常或有輕微的叩診濁音或減低的呼吸音。但當病灶融合擴大累及部分或整個肺葉時,可出現相應的肺實變體征。如果發現一側肺有明顯叩診濁音和(或)呼吸音降低則應考慮有無合并胸腔積液或膿胸。
二、兒童肺炎要怎么辦
1.一般治療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并保持適當的室溫(18~20℃)及濕度(60%左右)。保持呼吸道通暢,經常翻身更換體位,利于排痰。不同病原體肺炎宜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供給充足水分,宜給熱量豐富、含有較多維生素并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重癥不能進食者給予靜脈營養。合并佝僂病者應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伴維生素A缺乏癥或麻疹肺炎,應給予維生素A治療。
2.病因治療 ?絕大多數重癥肺炎由細菌感染引起,或混合感染,需采用抗生素治療。使用原則:
(1)根據病原菌選用敏感藥物。肺炎鏈球菌感染首選青霉素G,青霉素耐藥者可選用第二代或第三代頭孢霉素類或萬古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首選苯唑西林(苯唑青霉素),耐藥者用萬古霉素;支原體、衣原體和軍團菌感染首選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2)早期治療。
(3)聯合用藥。
(4)選用滲入下呼吸道濃度高的藥。
(5)足量、足療程,重癥宜經靜脈途徑給藥。用藥時間應持續至體溫正常后5~7天,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體肺炎至少用藥2~3周,以免復發。葡萄球菌肺炎比較頑固,易于復發及產生并發癥,療程宜長,一般于體溫正常后繼續用藥2周,總療程6周。
三、兒童肺炎治愈要多長時間
小兒普通肺炎一般需要治療7-10天,抗菌藥物一般用至體溫正常后5-7天,肺部羅音基本消失為宜,停藥過早易復發。但支原體肺炎需治療2-3周或更長時間。
小兒肺炎恢復期仍需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預防感冒、加強營養。
肺炎是小兒易患的一種常見病,一般出生后到三歲小兒易患此病。預防肺炎要注意在肺炎高發季節前可注射肺炎疫苗;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服,預防感冒;防止交叉感染,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此外,平時要增強孩子體質,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孩子的居室要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室內溫度保持穩定,切忌忽冷忽熱。同時,還要積極預防容易引起肺炎的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
如果家長發現小孩患感冒,一定要及時去醫院看醫生,按醫生醫囑服藥治療。有些肺炎就是因為感冒治療不及時轉變為肺炎。如果小孩持續發熱3天以上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肺部X片,由醫生判斷是否是肺炎。早發現,早治療。
四、兒童肺炎的預防方法有哪些呢
1.加強護理和體格鍛煉 ?防止佝僂病及營養不良是預防重癥肺炎的關鍵。提倡母乳喂養,及時增添輔食,培養良好的飲食及衛生習慣,多曬太陽。從小鍛煉體格,提高機體耐寒能力。室溫不宜過高或過低。隨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
2.避免感染 ?盡可能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對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應用免疫抑制藥的嬰兒更要注意。
3.預防并發癥和繼發感染 ?積極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等疾病。已患肺炎的嬰幼兒,應積極預防可能發生的嚴重并發癥,如膿胸、膿氣胸等。病房應注意空氣消毒,預防交叉感染。
4.接種疫苗 ?Hib疫苗的廣泛接種,可有效預防Hib所致肺炎。肺炎鏈球菌多糖疫苗對健康兒童可有效地預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但在嬰兒缺乏免疫性。如結合載體蛋白形成復合疫苗,則可起效。肺炎支原體滅活疫苗及減毒活疫苗的應用正處于研究階段。
5.藥物性預防 ?在高危人群中應用紅霉素作為肺炎支原體、百日咳等感染的預防。卡氏肺囊蟲肺炎高危兒應用磺胺甲基異噁唑(SMZ)加甲氧芐嘧(TMP)預防性口服,可顯著減少其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