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齒上有黑點應該怎么辦呢
有些人長期飲用或食用帶有容易染色的食品,或長期接觸某種礦物質,比如長期期用高錳酸鉀水漱口,用硝酸銀治療口腔病可接觸汞等。都可以使牙齒變黑。接觸鐵、硫等物質、容易使牙齒出現黑綠色沉著。此外牙釉質發育不全、牙本質發育不全,遺傳性乳光牙,氟斑牙,四環素牙,齲齒等可使牙齒呈現黃、褐、黑色。
牙齒表面覆蓋著一層牙釉質,呈透明或半透明狀態,其深部為牙本質,呈淡黃色。牙齒的顏色與釉質的鈣化程度有關,鈣化程度越高,釉質越透明,而其深部的牙本質的本色透過其使牙齒呈淡黃色。
成人牙齒出現黑點且不痛,一般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色素沉著。
如煙漬、茶漬、咖啡漬等,刷牙很難刷掉,可通過潔牙去除。
另一種則是牙齒出現了或深或淺的齲壞,(就是我們常說的蟲牙)。
從外面看表現為一個黑點,通常位于窩溝點隙(牙面上點狀或線狀凹陷)。
齲齒的罪魁禍首是口腔中的某些細菌,但它們破壞牙齒也是需要時間的,從初期的變色到最終形成齲洞,通常需要一年半到兩年。在此期間,我們多留心自己的牙齒,完全可能把齲壞扼殺在萌芽階段。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一旦確認牙齒上的小黑點是齲齒就應該盡早修補,以阻止病變的發展。如果任由其繼續發展就會變成明顯的齲洞,這時患者會對冷熱酸甜等食物刺激敏感;當損傷進一步到達牙髓(即老百姓說的“牙神經”),就會疼痛難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臨床上見到很多人都會等到牙痛得受不了,才到醫院就診。這時通常不能靠單純補牙來解決問題,可能還要做根管治療甚至拔除患牙、進行固定修復或者選擇種植牙修復,相比之下,就會花費很多的財力物力??芍^“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不要被“小黑點”的外表所蒙騙,一旦確認牙齒上有小黑點是齲齒就應該盡早去修補,將病變扼殺在搖籃里。不然齲齒發展到牙髓了,只能做根管治療+填充了,花費也多了。當然,平時我們也要認真刷牙、用牙線、定期檢查口腔哦。
二、牙齒上有黑點的中醫食療偏方
1、家里的食醋(陳醋,白醋都可以,但是不可以是醋精)含在嘴里1分鐘到3分鐘,然后吐掉,刷牙。效果非常的好!但是就是牙齒會覺得非常的酸,麻(感覺會持續2分鐘左右)不能連續,經常做,大約2個月左右做一次,就好了。否則對牙齒不利,是有緊急情況的時候,可以救急的方法(如出門約會前,發現牙齒好黃),還可以除口臭。
2、把桔子皮曬干,磨成粉,和牙膏混在一起刷牙,牙齒很快就可以白。
3、在刷牙的時候,在牙刷上用點酵母粉可以幫助牙齒變白的(MODEL們常用的方法)。
4、刷完牙后,沾檸檬汁擦每一顆牙齒
5、把生花生嚼碎,不要吞下去,拿花生屑當牙膏刷牙,可以讓牙齒變白。
6、用墨斗魚的骨頭,碾碎放在牙刷上當牙膏使用,立桿見影(墨斗魚就是墨魚,烏賊。它身體有塊大骨頭,是白色的,用指甲刮一刮,能出來很多白色粉末,把這些粉末當牙膏用,可使牙齒變白)。
窺一“斑”,知全“豹”。這在中醫理論中多有體現,比如看指甲、面色、唇色等都能幫助辨病,而除了這些比較常見的方法,觀察牙齒及牙齦情況,也有類似的作用。
三、牙齒上有黑點的治療注意事項
1、注意口腔衛生:牙宣從發病因素來看,農村發病率較高,口腔不潔是主要原因。注意口腔衛生,自身保護得較好的人,可以少患或不患病,即使患病后,早期治療,可取得較好的療效,并且療效是穩定的。因此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努力提高人們的口腔衛生習慣,對不潔性齦炎開展普及治療等,都可起到預防作用。
2、避免異物損傷,由于長期的食物嵌塞、創傷等原因造成的,應引起患者及口腔醫生的注意,及時予以糾正。
3、早檢查早治療,應該經常開展口腔疾病的普查,以便盡早發現和治療。
4、牙宜洗刷:倡導每晚刷牙,以清除污垢,保護牙齒。牙刷之毛不可太硬,硬則會損傷牙齦,有損于牙齒。刷牙是清潔口腔、保護牙齒的最好的方法。正確地刷牙,能夠清除口腔的軟白污垢,食物殘渣和部分牙面菌斑,并能防止一部分牙石的產生,起到按摩牙齦的作用,從而減少口腔的致病因素,促使組織健康,增強其抗御疾病的能力。
5、齒宜常叩:叩齒既鞏固了牙根和牙周組織,又興奮了牙神經,血管和牙髓細胞,這對牙齒的健康有很大好處的。常用叩齒的方法是:先叩臼齒三十六下,次叩門牙三十六下,再錯牙叩犬齒各三十六下,最后用舌舔牙周三、五圈即告結束。每天只要用兩分鐘的時間,即可收到強健牙齒的良好效果。
四、牙齒上有黑點的飲食注意事項
多喝水
人體70%都由水分構成,多喝水不僅能夠保持身體健康,還能夠刺激唾液分泌,中和酸性、殺滅細菌,提高口腔中的清潔度,遏制細菌的滋生。
保護牙齒的注意事項:
①選擇食物的顏色宜淺不宜深,要減少色素停留在牙齒表面;
②可以吃點蔥蒜姜,它能夠在口腔內殺菌消炎,如果不喜歡這種味道,可以使用淡綠茶漱口;
③喝飲料的時候盡量使用吸管,不要讓有害物質接觸到牙齒。
飲食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與人體的關系最為密切。如《壽親養老新書·飲食調治》說:“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飲食進則谷氣充,谷氣充則氣血盛,氣血盛則筋力強?!睔v代養生家十分重視飲食的學問,力倡宜清淡。如孫思邈《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中說:“故每宜淡食;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币驗轱嬍城宓匀粍t補益之功卓著,厚味甘肥,過食辛辣則易于偏傷臟腑?,F代醫學認為,主食米、面、雜糧、人吃后在體內多呈酸性反應;副食肉蛋也呈酸性反應,只有蔬菜經消化后可成堿性反應,多食蔬菜就可中和酸性,維持體內的酸堿平衡。而老年人的血液里應維持微堿性,經常腸胃清潔,減少糞便中毒素的吸收,這樣身體才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