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晚期的注意事項是哪些
1、孕晚期睡姿:孕晚期最好選擇向左邊側躺著睡,靠床那邊的腿保持彎曲。腹側貼著床,比較有安全感。腿部經常浮腫的準媽媽,側躺的話,腿下面可以放枕頭或抱枕,將腿墊高。這樣腿的血液循環變好,減輕疲勞感。孕期要避免趴著或平躺著睡。趴著睡,腹部被壓對胎兒和孕婦都不好;在孕晚期平躺著睡,變大的子宮會壓到脊椎,妨礙到血液循環。
2、肚子疼:在孕晚期,準媽媽夜間休息時,有時會因假宮縮而出現下腹陣痛,通常持續僅數秒鐘,間歇時間長達數小時,不伴下墜感,白天癥狀即可緩解。如果準媽媽忽然感到下腹持續劇痛,有可能是早產或子宮先兆破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切不可拖延時間。
3、拉肚子:準媽媽一旦發生腹瀉,主要治療措施是適當補液,補足因腹瀉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尤其是鉀離子,補充因腹瀉而失去的熱量,同時要密切觀察胎兒情況是否良好,有無早產的征兆。
4、孕晚期食譜:接近懷孕末期,胎兒會越往骨盆腔下去,因此胃腸的壓迫感小時,食欲會再次旺盛起來。孕晚期的媽媽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取,盡量多吃動物蛋白質和大豆類食物。還要攝取適量的必需脂肪酸,適量吃些動物肝臟來補鐵。
二、預產期將近要做好什么準備
重點一:充實孕產知識
在哲學思想中,懼怕是來自于不了解。換言之,只有真正去了解,才能免除未知帶來的恐懼。因此,建議準媽咪們,在接近預產期時應多多充實生產的相關知識,從閱覽相關書籍、雜志,到參加媽媽教室,甚至多多咨詢產檢醫師,都是能得到正確分娩知識的管道。
重點二:另一半的參與跟鼓勵
很多孕媽咪在愈接近預產期時,情緒會越不穩定,時而擔憂時而喜悅,這時就需要另一半的體貼與鼓勵。有很多媽媽教室都很歡迎夫妻一同參加,讓先生陪著妻子一起練習生產時的呼吸與用力方法,為迎接新生命做好最周全的準備。
重點三:準備生產用品與寶寶用品
一般而言,在懷孕滿36周之后,只要有產兆出現,醫師就不會再進行安胎,而是準備接生了,因此,必須在此之前先準備好入院所需要的物品,才能夠從容隨時迎接寶寶降生。
1. 證件:健??ā⑨t院掛號證、孕婦健康手冊、夫妻雙方身分證
2. 產后用品:產后衛生棉 (產墊)、免洗褲 、會陰沖洗器、看護墊、婦幼保健布巾
3. 哺乳用品:哺乳內衣、哺乳衣、吸乳器、乳墊、乳頭保護器、授乳氣墊
4. 衣物用品:盥洗清潔用品、拖鞋、出院時媽媽與寶寶的衣服鞋襪
重點四:按摩乳頭,為哺乳做準備
母奶是對寶寶最天然、最合適的食品,喝母奶的寶寶通常抵抗力都比較好,因此政府機關跟許多團體都大力倡導母乳哺育。建議孕媽咪,在懷孕的最后一個月里,每天用乳霜按摩乳頭,為哺喂母乳做準備。
三、孕晚期媽媽的性生活
在孕8月以后,孕婦的肚子突然膨脹起來,腰痛,身體懶得動彈,性欲減退。此階段胎兒生長迅速,子宮增大很明顯,對任何外來刺激都非常敏感。夫妻間應盡可能停止性生活,以免發生意外。若一定要有性生活,必須節制,并注意體位,還要控制性生活的頻率及時間,動作不宜粗暴。這個時期最好采用丈夫從背后抱住孕婦的后側位。這樣不會壓迫腹部,也可使孕婦的運動量減少。
尤其是臨產前1個月或者3星期時必須禁止***。因為這個時期胎兒已經成熟。為了迎接胎兒的出世,孕婦的子宮已經下降,子宮口逐漸張開。如果這時***,羊水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有人做到調查后證實,在產褥期發生感染的婦女,50%在妊娠的最后1個月夫妻***過。如果在分娩前3天***,20%的婦女可能發生嚴重感染;感染不但威脅著即將分娩的產婦安全,也影響著胎兒的安全,可使胎兒早產。而早產兒的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疾病。即使不早產,胎兒在子宮內也可以受到母親感染疾病的影響,使身心發育受到障礙。
子宮在孕晚期容易收縮,因此要避免給予機械性的強刺激。
對于丈夫來說,目前是應該忍耐的時期,只限于溫柔地擁抱和親吻,禁止具有強烈刺激的行為。為了不影響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夫妻間不但要學會克制情感,而且最好分睡,以免不必要的性刺激。
有自然流產和習慣性流產的孕婦,應在整個妊娠期間都避免***,千萬不要為一時的沖動造成永久的悔恨。
小貼士:懷孕后期,孕婦腹部逐漸隆起,性欲減退,且子宮口容易張開,易導致感染及羊水早破,尤其是9-10月時,***造成早產的可能性極高,此時***次數要盡量減少。
四、孕晚期如何控制體重呀
1、運動不僅有助于孕媽咪依舊保持輕盈的體態,更有利于保證體內糖、脂肪、蛋白質的正常代謝,加強肌肉力量,避免脂肪過度堆積,對于預防妊娠期增重過多、過快,是非常有好處的。
2、有時候,人們無法克制美食的誘惑,不小心貪吃了。待食物下肚后,才開始后悔。建議你,不妨減少第二天的飲食量,而且以吃清淡食物為宜,如此才能控制體重。
3、多吃一些綠色蔬菜。蔬菜本身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還有助于體內鈣、鐵、纖維素的吸收,以防止
4、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孕婦會加12千克左右體重。如果整個孕期增加20千克以上或體重超過80千克,都是危險的信號。肥胖的婦女最好減肥后再懷孕,不宜于懷孕期間減重,但仍應注意每日攝取的總熱量。體重過輕的婦女,懷孕期間應多增加些體重,但應請教醫師、營養師做適當的增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