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兒的營養和需要量
新生兒出生后的2~4周內生長最快,按新生兒中等增長速度計算,每日增長體重在30克以上。新生兒補充營養的主要方式為:母乳喂養、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新生兒期較其它各期相對營養素需要為高,為保證新生兒營養素的供給,減少或避免新生兒生理性體重減輕,應注意新生兒的營養供給量。
(1)熱能:估計新生兒每日每公斤體重需熱能(120~100)千卡/公斤,如小兒出生時體重為3公斤,每日約需熱能360~300千卡。
(2)蛋白質:新生兒時期處于正氮平衡狀態,不僅要求相當高的量,而且需要優質的蛋白質。母乳為新生兒提供了高生物價的蛋白質,如果按母乳喂養時,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要蛋白質2克,而以牛乳為蛋白質的來源時則需35克,而以大豆及谷類為蛋白質的來源時則需4克。如初生小兒為3公斤,每日需蛋白質6~24克。
(3)脂肪:新生兒需要各種脂肪酸和脂類,其中必需脂肪酸的攝入應占總熱能的1~3%,即新生兒每日攝入的脂肪應為15~18克。
(4)碳水化物:母乳喂養時,碳水化物的攝入應占熱能的50%。3公斤的嬰兒每日應攝入碳水化物45克。
(5)其它各種營養素:每日需攝入鈣400~600毫克、鐵10毫克、維生素A200微克視黃醇當量、維生素D10微克,水按每日每公斤體重80~150毫升,母乳喂養的新生兒也應補充水份。
二、新生兒營養補充非常重要
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蔡威教授課題組研究的《新生兒營養支持臨床應用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誕生,據了解,該課題組已完成了《指南》的制定,年內即可公布實施。
蔡教授介紹說,研究表明,合理有效地給新生兒(即出生28天內的嬰兒)補營養非常重要,因為即使是輕度或中度的營養不良也會導致新生兒死亡率增高,且新生兒的營養狀況還會影響到其今后的腦發育和健康狀況。那么,新生兒該如何補充營養呢?《指南》給出了一些答案。
蔡教授指出,《指南》的***主要是為了糾正目前存在的新生兒營養攝入不合理問題。另一方面,該課題組成員陶曄璇醫生也表示,《指南》不僅澄清了以往的誤區,同時也給年輕的父母們提供了一些有用信息。
《指南》指出,傳統觀念傾向于寶寶出生后早期不宜用氨基酸,這是不對的。盡早給新生兒添加氨基酸(腎功能不全者例外)才能保證其營養充足。剛開始應按每天每公斤體重2克添加,之后以每天每公斤體重0.5克的速度遞增,足月兒增至每天每公斤體重3克。
此外,有些父母盲目追求過高的營養含量,給孩子喂成分多、含量高的營養乳品,殊不知,這反而可能對孩子有害。《指南》建議,母乳優于配方乳,且通常情況下,母乳營養足夠,無需添加其他營養。
當然,如果母親正在進行化療,或接受一些可以影響到乳汁質量的藥物治療,就要選用配方奶來代替母乳了。這時,對各種配方奶的適用范圍一定要有所區分。胃腸道功能發育正常的足月新生兒只需要普通配方乳即可;反復腹瀉的寶寶需要免乳糖配方乳喂養。低敏奶粉則是過敏寶寶的首選。此外,《指南》還強調,新生兒對量的耐受性優于對質的耐受性,所以要改變奶方時,應遞減原奶粉,同時遞增新奶粉,千萬不可一下子更改。
對于早產兒與極低體重兒而言,1—2周是一個需要補充高營養的時期。并且,由于早產兒的吸吮力不足,每次攝入量不會太多,所以要多次喂養,一天約12次。
三、三大不良習慣影響母乳喂養
究竟怎樣才能分泌出營養豐富、充足的乳汁呢?這是許多哺乳期的媽媽最關注的問題。其實,乳汁分泌的品質和數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決定的,比如:愉快的心情、有規律的生活、健康均衡的飲食都是重要的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媽媽的營養狀況。
飲食合理、營養豐富是母親分泌乳汁的基礎,科學、健康、均衡的飲食是保證高質量乳汁的必要條件,因此新媽媽要重視食養。如果營養不良,乳汁的質和量就要受到影響,所以,乳母的膳食配制應做到食物種類多樣、數量足夠,并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對于富含蛋白質和鈣質的食物更應注意選用,并調配成平衡的膳食。
媽媽在喂母乳期間,為了自身及寶寶的健康,應避免攝取某些會影響乳汁分泌的食物或個人的一些特殊嗜好,以免這些食物搶走了新媽媽的乳汁。
1、藥物:對哺乳媽媽來說,并不建議使用藥物。因為母親服用的大多數藥物成分都可以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乳汁,影響乳兒。由于乳兒的肝臟解毒能力差,即使母體僅僅使用治療劑量,仍可使嬰兒蓄積中毒。因此,哺乳期媽媽,最好不要使用藥物,而應選擇食療方法來調劑身體。通過食物來調節身體,有針對性地選擇食物來預防或治療身體的某些病癥,既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效緩解癥狀,而且安全、無毒副作用,不會對母親和嬰兒造成影響。
2、會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韭菜、麥芽水、人參等食物。
3、刺激性的東西:產后飲食宜清淡,不要吃那些刺激性的食品,包括:辛辣的調味料、辣椒、酒、咖啡及香煙等。①酒:一般而言,少量的酒可促進乳汁分泌,對嬰兒亦無影響;過量時,則會抑制乳汁分泌,也會影響子宮收縮,故應酌量少飲或不飲。②咖啡:會使人體的中樞神經興奮。1杯150毫升的咖啡,即含有100毫升的***,正常人1天最好都不要超過3杯。雖無證據表明它對嬰兒有害,但對哺乳的媽媽來說,應有所節制地飲用或停飲。 ③太過刺激的調味料:如辣椒等物,哺乳媽媽應加以節制。
四、新生兒牛奶喂養的5大講究
1.奶具消毒。
新生兒所用的奶瓶、奶頭、湯勺、鍋子等,必須每次消毒,并放在固定盛器內,最好是帶蓋的鋼精鍋中,以保證清潔和消毒質量。
2.奶液調配時間。
牛奶是很好的細菌培養劑,要防止變質,宜根據季節掌握調配。炎熱天,應盡量將煮過的牛奶安排在上午分次吃完,必要時刻每次煮沸后喂哺。晚上的牛奶要煮沸后放在冰箱中保存,或者下午喂奶粉按喂哺時間隨時沖調。動機,每日用奶可分上下午兩次調配,煮沸好倒入已消毒的奶瓶中,喂哺時用熱水溫熱即可。
如果用奶粉調制時,可適當減少水分(三分之一)沖制奶液成糊狀后,吃時再用開水或熱米湯添加至應給的水量。這樣溫度適合,不必再隔水溫熱,但盛器要嚴格消毒。若奶瓶中的奶未吃完,應倒入奶鍋中煮沸以備下次再用,食用前仍需煮過后再吃。
3.試溫。
喂奶前需先試溫,試溫方法只需倒幾滴奶于手腕內側即可,切忽由成人直接吸奶頭嘗試,以免受成人口腔內細菌的污染。
4.喂奶姿勢。
新生兒最好斜坐在母親的懷里,母親扶好奶瓶,慢慢喂哺。從開始至結束,都要保持奶液充滿奶頭和瓶頸,以免將空氣吸進。喂奶后需將新生兒抱起,輕拍背部,使空氣排出,避免回奶。
5.保暖杯不宜久放牛奶。
由于牛奶以及食具中不免會殘留一些肉眼看不見的細菌,而保暖杯的溫度很適宜細菌的繁殖,牛奶和米湯優勢很好的細菌培養劑,經過一定時間后,細菌會迅速反之,并產生毒素。新生兒吃了這種牛奶,就會發生腹瀉、嘔吐等癥狀。所以一般可將牛奶和米湯煮沸后,灌入數只小奶瓶中,奶瓶放在陰涼處,上面蓋一塊洗凈的干紗布。待新生兒需吃奶時,取一小瓶用熱水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