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濕疹到底是不是過敏呢
中醫認為濕疹是由體內熱毒凝聚所致,是藏于體內的熱毒上升至皮膚表層引起的皮膚問題,又將嬰兒濕疹稱之為胎熱;西醫認為濕疹是由過敏源引起的,不祛除過敏源就會反復發作,因此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濕疹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中醫和西醫在治療濕疹等過敏性疾病上的觀點和方法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意見,中醫和西醫分屬不同體系,站在各自的角度,不能籠統判斷孰是孰非。
父母雙方是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炎、結膜炎等)患者的,孩子是過敏體質的概率大約為80%,父母中有一方為過敏性疾病患者的,孩子是過敏體質的概率大約為60%,家族中有過敏性疾病患者的,孩子是過敏體質的概率也較普通人高。
當然,并非過敏體質就一定會發生過敏性疾病,這又與環境、飲食等因素密切相關。粉塵、煙霧、螨蟲、干燥、濕熱、溫差、不夠清潔或過度清潔等,以及各種污染物質和有害物質都可能是引起濕疹的環境因素。嬰幼兒濕疹多與飲食有關,過早接觸牛奶制品以及過早或不正確添加輔食是常見原因。此外,情緒不安、緊張疲勞、抑郁憂慮、睡眠不足等情況也會導致濕疹,當皮膚酸堿失衡,對霉菌細菌等抵抗力降低時,也會引起濕疹。
二、濕疹的主要治療辦法
1、一般治療
(1)應盡可能的尋找患者發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詳細了解病史、工作環境、生活習慣、思想情緒等;作過敏原檢查,如皮膚點刺試驗或皮內試驗、特異性IgE抗體及斑貼過篩試驗等,以發現可能的致敏原。
(2)盡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熱水洗燙、劇烈搔抓等;盡量不穿化纖貼身內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鮮、辣椒、酒、咖啡等。
(3)患上濕疹的時候,患者要保持皮膚的清潔,這樣可以防止皮膚的感染,并且要避免過度勞累、保持樂觀的心態。
2、內用療法
選用抗組胺藥止癢,必要時兩種配合或交替使用。泛發性濕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質激素,但不宜長期使用。
3、外用療法
根據皮損情況選用適當劑型和藥物。急性濕疹局部生理鹽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濕敷,爐甘石洗劑收斂、保護。亞急性、慢性濕疹應用合適的糖皮質激素霜劑、焦油類制劑或免疫調節劑。 ? ;
三、濕疹的外在表現說明
乳房濕疹:多見于女性,常在哺乳期易患此病。好發于乳頭、乳暈及其周圍,往往雙側同時受累。皮疹呈紅斑、浸潤、糜爛、滲出及結痂,有時伴皸裂。自覺癢甚,且有輕度痛感。若停止哺乳,癥狀可迅速改善,直至獲痊愈。
手部濕疹:本型最大特點是易受氣侯影響,多見冬天加重,而夏季緩解。常常侵犯指背,皮損表現浸潤增厚較明顯,可伴皸裂及脫屑。奇癢難名,往往因洗滌劑等刺激而招致病情惡化。
小腿濕疹:此型臨床較為常見,好發生在脛部內、外側面,分布對稱,皮疹表現與急性或慢性濕疹相同。某些患者并發靜脈曲張,多在小腿下三分之一處,患處因血液回流障礙,可引起慢性瘀血,局部色素沉著頗著,有的還可發生貴瘍。
女陰或陰囊濕疹:發生于女陰或陰囊部位,皮損呈紅斑、糜爛及滲出,也可出現苔蘚樣變,色素沉著明顯,該部濕疹、由于神經分布豐富故自覺奇癢難忍。
肛門濕疹:病發于肛門處,亦可涉及附近皮膚,皮損常為浸潤肥厚,濕潤或少許滲出,也能引起皸裂。劇癢。
慢性濕疹的癥狀表現為患處皮膚浸潤肥厚,皮疹廣泛而對稱,皮損以紅斑、丘疹、水皰為主,境界一般不清,經各種刺激可繼發糜爛、滲液,若伴感染,可有膿性分泌物或膿痂,若治療不當,可表現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的亞急性濕疹。 ? ;
四、濕疹的預防技巧
1、要多吃含維生素多的新鮮瓜果蔬菜
我們想要預防慢性濕疹,一定要記得多吃一些人新鮮的蔬菜水果哦,或是服用維生素C與B群或是B群中的B6。要多吃堿性食物如:葡萄、綠茶、西紅柿、黃瓜、胡蘿卜、香蕉、蘋果、橘子、綠豆、薏仁等。
2、不要吃含有人工添加劑的食物
一定要多吃一些新鮮的食物,不要多吃含有人工添加劑的食物,過于油膩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造成慢性濕疹復發。
3、盡量不要去搔抓皮膚
一般人對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忙用手去抓,可是你有可能不了解,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有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4、皮膚瘙癢不能用熱敷
許多人會用熱敷止癢,雖然熱可以使患部暫時得到舒緩,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能夠導致血管緊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過度包在厚重的棉被里都很有有可能造成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