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兒麻痹癥真的能治好嗎
(一)前驅期及癱瘓前期治療:
1、臥床休息:病人臥床休息持續至熱退1周,以后避免體力活動至少2周,以減少麻痹的發生和進展。臥床時使用踏腳板,將腳和小腿置于功能位,以利于功能恢復。
2、對癥治療:有肌痛者,可使用退熱鎮痛劑、鎮靜劑等,以緩解全身肌肉痙攣不適和疼痛。還可使用濕熱敷,每2-4小時一次,每次15-30分鐘。此外,熱水浴也有一定療效,特別對年幼兒童,與鎮痛藥合用可有效緩解癥狀。
(二)癱瘓期:
1、保持正確的姿勢:患者臥床時身體應成一直線,膝部稍彎曲,髖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關節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功能恢復鍛煉,以避免肢體畸形。
2、藥物治療:促進神經傳導功能的藥物,如地巴唑;增進肌肉張力藥物,如加蘭他敏,一般在急性期后使用,可促進肌肉的張力恢復。上述藥物的具體劑量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三)恢復期及后遺癥期:
體溫降至正常、肌肉疼痛消失和癱瘓停止發展后,就應加強癱瘓肌群的功能恢復鍛煉,如按摩、針灸、理療等康復治療,以促進癱瘓的恢復。對遺有畸形者,可行手術矯治。
二、小兒麻痹癥的發展歷史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美洲區域(36個國家)被認證為無脊髓灰質炎,隨后,2000年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包括中國在內的37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002年6月歐洲區域(51個國家)也獲得認證。2010年,歐洲區域在獲得認證后發生第一例輸入性脊灰病例。
1999年,中國宣布消除了小兒麻痹癥。
2009年,在所開展的273次補充免疫活動(SIAs)期間,40個國家中超過3.61億兒童接受了免疫。就全球而言,從及時發現急性弛緩性麻痹病例可以看出,脊灰監測工作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2010年9月1日起,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均未發現新增的脊髓灰質炎野病毒感染病例,這一疾病在中亞地區已被消滅。
2012年伊始,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顯示,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全世界有71個國家超過4億兒童接受了免疫治療,除非洲以外地區的感染病例急劇下降。但近兩年因為諸多政治及國家動蕩,導致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的兒童達不到較好的醫療條件,整體患病比例在逐步上升,世界衛生組織呼吁各國重視兒童免疫工作,不要傷害兒童成長空間。
2013年全球共有372人死于小兒麻痹癥,索馬里出現183個小兒麻痹癥病例,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和阿富汗分別有85、51和12例。敘利亞也報告出現了17個小兒麻痹癥病例。世衛組織表示,在對2013年12月和2014年1月的實驗室樣本進行最后檢驗后,該組織將證實東南亞地區為無小兒麻痹癥區。
2014年1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印度在過去三年里沒有出現新的小兒麻痹癥病例,這是全球在衛生健康領域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其成功范例可以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尼日利亞消除小兒麻痹癥提供借鑒。
三、小兒麻痹癥的傳播途徑說明
1.易感人群
1~5歲小兒發病者最多,4個月以下嬰兒很少得病,近年來小兒普遍服用疫苗,機體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現特異性IgM,2周后出現IgG和IgA。保護性中和抗體,可維持終身。病后對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二次發病者罕見。
2.傳染源
人類是脊髓灰質炎唯一的傳染源,患者自潛伏期末可以從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糞便的排毒期自發病前10日至病后4周,少數可達4月。無癥狀帶病毒者是最重要的傳染源。
3.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而日常生活接觸是主要傳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傳播本病。少數情況下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4.流行特點
遍及全世界,多見于溫帶。散發式流行,夏秋季發病率最高,熱帶和亞熱帶和發病率在各季節無顯著差別。過去流行以Ⅰ型病毒為主,Ⅲ型最少。大規模服用疫苗后,Ⅰ型病毒減少,ⅡⅢ型相對增多。
5.病原知識
脊髓灰質炎病毒屬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腸道病毒屬。大量存在于患者的脊髓和腦部,在鼻咽部、腸道粘膜與淋巴結內亦可查到,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為Ⅰ、Ⅱ、Ⅲ3個血清型,型間偶有交叉免疫。病毒可用人胚腎、人胚腫、猴腎及Hela細胞等培養。耐寒,低溫(-70℃)可保存活力達8年之久,在水中,糞便和牛奶中生存數月,在4℃冰箱中可保存數周,但對干燥很敏感,故不宜用冷凍干燥法保存。為耐熱。60℃30分鐘可使之滅活,煮沸和紫外線照射可迅速將其殺死。能耐受一般濃度的化學消毒劑,如70%酒精及5%煤酚皂液。但對高錳酸鉀、過氧化氫、漂***等敏感,可將其迅速滅活。  ;
四、小兒麻痹癥的疫苗推薦
(一)滅活疫苗(IPV)優點是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員,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缺點是價格較昂貴,免疫維持時間較短,且需重復注射,腸道不能產生局部免疫能力。
(二)減毒活疫苗(OPV)優點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種者產生長期免疫,并可在腸道內產生特異性抗體sIgA,使接觸者亦可獲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 或免疫抑制劑治療者可引起癱瘓。中國從1960年開始自制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一種是三型單價糖丸;另一種是混合多價糖丸,為Ⅰ、Ⅱ、Ⅲ型混合物。目前普遍采用此型疫苗,在-20℃可保存2年,4~8℃保存5個月。一般首次免疫從2月齡開始,連服3次,間隔4~6周,1歲以內服完,4歲時再加強免疫一次。服糖丸后2小時內不能喝過熱開水或飲料,也不給喂奶,以免影響效果。極少數小兒用后可發生疫苗相關性麻痹性脊髓灰質炎。(迄今為止,中國兒童服用的都是“糖丸”疫苗,而國際通用劑型是液體疫苗);
一旦發現病人,應自起病日起至少隔離40天患者衣物用具應煮沸或日光下曝曬2小時消毒。密切接觸者,應連續觀察20天,未服過疫苗者可注射丙種球蛋白0.3~0.5ml/kg。做好日常衛生 經常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蒼蠅,培養衛生習慣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間,兒童應少去人群眾多場所,避免過分疲勞和受涼,推遲各種預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術等,以免促使頓挫型感染變成癱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