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生叛逆的表現
1、女生叛逆有哪些表現
1.1、心情煩躁
當這些女孩子心情煩躁的時候,會和陌生人發生沖突,連自己的家人也會發生沖突。當女孩心情變得非常煩躁時,除了和自己的家人發生沖突,也會和自己的老師,和自己的同學發生沖突。
1.2、倔強固執
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1.3、和父母唱反調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1.4、攀比
青春期女孩的叛逆心理表現形式非常的多。當女孩進入青春期之后,女孩由于相互攀比,會購買大量的東西。
1.5、挑戰規則和權威
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2、女生叛逆是什么原因
因為青少年的心理隨著這個年齡段自身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性征的出現給他們的心態造成了沖擊,他們面對自身的變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從而產生了浮躁心態和對抗情緒。
再加上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的增強,加之社會、媒體的沖擊,促使青少年對許多東西產生興趣,他們便要通過表現個性、追逐潮流來滿足自我意識和好奇。
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
二、家長應對叛逆期孩子的幾大方法
1、保持自己的頭腦冷靜
孩子叛逆,父母一般會不滿,一般會用自己的權力來壓制孩子。其實,此時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去進行溝通。孩子叛逆時,言語和行為會猶如暴風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父母是成年人,應該懂得何時該保持冷靜。
2、切勿過分保護孩子
鼓勵孩子大膽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培養自立能力和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告訴他思考問題要多從正面去想不要總有怨言。父母也可以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
3、信任孩子
因為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我們要給予他們相應的信任。孩子們常常說,我爸爸、媽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予他一定的權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讓他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因為他們處于半成人期、兒童化的狀態,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4、隱藏教育目的 千萬別翻舊賬
面對孩子的種種叛逆行為,家長切忌直接說“不”。比如孩子說要買高檔衣服,如果你說“不行,沒門”,只能引發孩子的反抗心理,覺得父母無法溝通,不理解自己。而應開啟溝通的大門,好好與孩子交流。要允許孩子犯錯誤,教育孩子不情緒化、不翻舊賬、不侮辱人格尊嚴,以提問的方式疏導孩子,而非威嚴地提出要求。
三、少年叛逆怎么辦
①少批評,多鼓勵;不羞辱,多關心。如果讓孩子做某件事情,一旦孩子做了,但卻沒有做好,不要責備,更不能羞辱,而要先肯定其努力、積極的一面,然后再指導并鼓勵他繼續做下去,使他感到他的繼續努力會給父母帶來安慰,父母也會因此而更加愛他;
②對孩子不要寄于過高的希望。如果家長不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非要讓孩子學成某種特長(如鋼琴、繪畫或舞蹈等),往往會釀成孩子的逆反行為。一切應在孩子的天賦選擇基礎上進行培養。一個熱愛音樂的孩子,他從小就會流露出對音樂的理解和渴望;而一個熱愛足球的孩子,無論在電視機前還是在運動場上,他都會表現出對足球的癡迷。家長應讓孩子干他所愿意干的事情。
③為孩子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環境。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同時,也應要求孩子尊重父母。小事不苛求,大事不讓步,寬嚴適當,適可而止。
四、逆反心理誘發因素
1.強烈的好奇心
當某事物被禁止時,最容易引起人們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秘色彩極易引起。
2.企圖標新立異
青年處于性格形成和尋找自我的時期,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滿足感。青年人與社會的認同不僅是簡單地采取適應社會規范的途徑,而且還希望社會承認他的價值和地位,從而獲得與社會之間的認同。因此他往往表現得偏執,好表現自己,有意采取與其他人不同的態度和行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3.特異生活經歷
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戀,便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正的愛情;有的人一向循規蹈矩、與世無爭,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異,變得粗暴、多疑、怪僻。
這種在特定條件下,其言行與當事人的主觀愿望相反,產生了與常態性質相反的逆向反應,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現。一旦這種心態構成了心理定勢,就會對人的性格產生極大的影響,經常性地左右他的一舉一動,成為他言行舉止的一個基本特征。
逆反心理的表現
逆反心理是一種單值、單向、單元、固執偏激的思維習慣,它使人無法客觀地、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而采取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逆反心理經常地、反復地呈現,就構成一種狹隘的心理定勢,無論何時何地都與常理背道而馳。表現形式上與富有創造性的行為頗有類似之處,因此某些逆反傾向嚴重的青年也常對此津津樂道,或在心理上為自己的怪異行徑尋求“科學”的根據。
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質上與創造性的個人素質有著根本區別,它往往是孤陋寡聞、妄自尊大、偏激和頭腦簡單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