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兒濕疹的癥狀有哪些啊
新生兒濕疹出現的主要癥狀是皮膚表面出現紅斑、米粒樣丘疹、皰疹、糜爛、滲液和結痂,炎癥反應明顯,局部皮膚有灼熱感和癢感哦。
通常在寶寶的頭上、面頰、外耳部,甚至可以遍及整個顏面部和頸部,嚴重的手、足和胸腹部都可見到哦。
濕疹起初為鮮紅色,略帶水腫,邊界清楚,表面濕潤,繼而轉成主要癥狀哦。
嬰兒濕疹也就是常說的奶癬,是由于小兒對某些物質如乳類、雞蛋、魚蝦等敏感性比正常的嬰兒高,有時吸入粉塵、花粉,吃番茄、橘子也會過敏哦。
母乳喂養的孩子如果母親進食這些容易過敏的食物,通過乳汁誘發患兒得濕疹。嬰兒濕疹常見于1-3個月的嬰兒,6個月后逐漸減輕,1歲后能夠自愈, 初起時濕疹主要集中在面部,隨著病情加深,逐漸蔓延至頸、四肢甚至全身。
二、皮膚濕疹皮膚病要如何護理
皮膚濕疹皮膚病如何護理?濕疹屬于皮膚病當中的過敏性皮膚病。引起濕疹的云親很多,他的點為多形性皮疹,滲出傾向,對稱分布,易于復發和慢性化,自覺劇烈瘙癢。只有了解了濕疹的相關常識才能對其進行更好的治療,下面就向大家介紹有關濕疹的病理和護理方法。
引起濕疹的病因很多也很復雜。目前多認為系過敏性疾病,屬第ⅳ型變態反應。過敏原可來自外界,亦可來自機體內部。外界過敏原如化學藥品、化妝品、染料、某些動物的毒素,蛋、魚、蝦、牛奶等異性蛋白以及某些花粉、塵埃等。內部過敏原如體內病灶,腸寄生蟲病,某些代謝、內分泌或消化道功能失調以及人體本身某些組織在某些因子的影響下,其成份發生改變而形成自身抗體等。小兒尤為多見。
對于患有濕疹的病人來說,多具有過敏性體質。有人發現過敏體質與遺傳性iga缺乏有一定關系。此外,當機體處于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情況下,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發生一系列的相應變化,通過神經反射或內分泌影響使皮膚對各種刺激因子的易感性增高,有助于濕疹的發生。
三、濕疹的治療原則有什么
由于濕疹的發病機理不同,所以要根據請康進行治療。只有急性泛發性濕疹經多種治療療效不明顯時才考慮短期選用皮質激素內服。外用藥物主要為對癥處理,根據不同病期表現選用溶液、洗劑、霜脂、糊劑或軟膏等濕敷或外涂,常用的有硼酸、薄荷、樟腦、糠餾油、煤焦油、皮質激素等有收斂、止癢、消炎作用。除非有繼發性感染,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療。
要想減輕疾病給濕疹患者帶來的痛苦就要向其普及有關各類濕疹的相關常識,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洗燙、用力搔抓、過多的使用肥皂、不適當的外用藥等。應避免過勞及精神緊張,避免辛、辣、腥、酸等食物。保持皮膚 清潔,避免繼發感染。對于慢性泛發濕疹患者,必要時清除病灶。
皮膚濕疹皮膚病如何護理?以上向大家介紹了有關各類濕疹的相關常識,以及在濕疹的治療過程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四、濕疹可以按照其特點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這三種
1、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的主要特點:皮損呈多形性,常循一定規序發生,開始為彌漫潮紅,以后發展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常數種皮損同時并存。
急性濕疹的病變:常為片狀或彌漫性、無明顯境界。可發于身體各部,而以頭、面、四肢遠端、陰囊多見。常對稱發病,嚴重者可泛發全身。經過急劇,炎癥明顯,傾向濕潤糜爛,如不發展為慢性,約2~3周可以痊愈,但常易反復發作。自覺灼熱及劇烈瘙癢。
2、亞急性濕疹
亞急性濕疹為介于急性與慢性濕疹間的階段,常由于急性濕疹未能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使病程遷延所致。皮損較急性濕疹輕,以丘疹、結痂、鱗屑為主,僅有少量水皰及輕度糜爛。
3、慢性濕疹
慢性濕疹常由于急性和亞急性濕疹處理不當,長期不愈或反復發作轉變而來。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窩、陰囊、女陰等處,境界明顯,炎癥不著。
慢性濕疹病人的患處皮膚肥厚粗糙,嵴溝明顯,呈苔蘚樣變。顏色為褐紅或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狀鱗屑,伴有抓痕,結痂及色素沉著。部分皮損上似可出現新的丘疹或水皰,抓破后有少量漿液滲出。發生于手足及關節部位者,常呈破裂或疣狀,自覺疼痛影響活動。
慢性濕疹的病情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常反復呈急性或亞急性發作,尤以精神緊張時為甚。平時自覺癥狀不著,每當就寢前或精神緊張時出現劇烈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