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不好的表現有哪些
1、上腹痛:有大部分的患者都會出現此類癥狀。患者出現腹痛是一般都沒有規律,但是患者的疼痛一倍與日常飲食沒有太大關聯。疼痛一般是呈現出上腹部的灼痛、隱痛、脹痛等。一般是因為吃了較冷的食物、硬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造成病情的加重,少數患者的淺表性胃炎也會與天氣的變化有所關聯。此類引起的腹部疼痛一般不易緩解。
2、腹脹:一般會有70%左右的患者會有腹脹的現象出現。一般是因為胃部殘留的食物、排空延遲、消化不良所致
3、噯氣:有一半的淺表性胃炎患者會有此類癥狀。因為患者的胃部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使得上腹脹感暫時的緩解。所以很多的患者都感覺胃里有氣體,打嗝后舒服一些。
4、反復出血:胃部的出血也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常見癥狀之一。出血的原因是因為由慢性淺表性胃炎導致的胃粘膜發生炎癥。
二、脾胃不好該怎樣調理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調理脾胃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在生活中應以飲食調攝、體育鍛煉為主,必須堅持以下幾方面:
第一、飲食有規律。飲食調攝是保養脾胃的關鍵,因此,一日三餐,需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素食為主、葷索搭配,要常吃綠色蔬果,以滿足消化需要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的東西,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
要常吃綠色蔬果
第二、適當的鍛煉。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以步代車,上下樓梯盡量少坐電梯,飯后去散步,早上應該進行慢跑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強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
第三、控制好情緒變化,切忌大喜大悲,保持良好的情緒等于保持良好的食欲。情感因素對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不良的情緒可影響食欲,引起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于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第四、注意冷暖。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這的確是經驗之談,注意保暖十分重要。在冬季到來之際,有胃寒的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的人,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藥,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可在早上服用一杯生姜泡出來的開水,暖暖胃。
三、胃不好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1、上消化道造影:
上消化道造影是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此項檢查對潰瘍病及腫瘤的診斷有一定價值,但由于該檢查僅能觀察胃的形態改變,而不能觀察胃黏膜的病變情況,因此有局限性。
2、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炎的最好方法,胃鏡檢查能觀察胃黏膜的改變,在進行胃鏡檢查的同時還可以鉗取胃黏膜組織做組織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的病變情況,綜合胃鏡及病理檢查結果確定診斷。
3、幽門螺桿菌檢測:
幽門螺桿菌與胃炎的關系非常密切。活組織病理學檢查時可同時檢測幽門螺桿菌,并可在內鏡檢查時再多取1塊活組織做快速尿素酶檢查以增加診斷的可靠性。
在胃鏡下,慢性淺表性胃炎表現為紅白相間或花斑狀外觀,有時尚見灰白色滲出物和糜爛;慢性萎縮性胃炎表現為粘膜色澤灰白,樹枝狀小血管顯露。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組織病理學改變為粘膜固有膜內有大量單核細胞浸潤,腺體形態和數目都屬正常。
四、脾胃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1、多
專家指出,吃太多會導致胃酸、胰液、膽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加,超出分泌能力,可能會導致膽管胰管等相對狹窄、梗阻,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2、冷
胃、十二指腸潰瘍發病有季節性,秋冬和冬春交替都是高發期,寒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養胃。胃痛、腹部不適,消化能力降低,這時進食生冷食物就會引起或者加重胃部不舒服癥狀。
3、坐
運動有助于胃腸的蠕動,能幫助消化。剛吃完飯不適合埋頭工作,因為胃腸的消化需要有足夠的血液保障,如吃完飯就工作,血液供給大腦,胃腸得不到消化所需的循環血量,十分影響消化。
4、忍
很多多人胃疼只是吃點藥忍忍,這樣可能使小病發展成大病。胃部不適是身體在報警,這時要及時就醫。
5、少
身體要正常運行也需要能量。晚飯要吃少并不是不吃,否則胃部分泌出的胃酸沒有食物可消化,損傷食管、胃腸黏膜(損傷較深即可形成潰瘍)。
6、晚
很多人常會在晚上9點之后才吃晚飯,而且吃完就睡。專家提醒,不按時吃飯,胃酸沒有及時被食物中和,高酸狀態容易導致消化性潰瘍。食物從胃排空、進入小腸消化大約需要兩小時,吃完飯就睡胃腸道沒時間消化,會導致消化功能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