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療牙菌斑的方法有哪些
1.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在磨除齲壞的基礎上,應用藥物抑制齲病發展的方法,適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淺齲,乳前牙的淺、中齲洞。常用藥物包括氨硝酸銀和氟化鈉等。
2.銀汞合金充填術
對已形成實質性缺損的牙齒,充填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且成效較好的方法,其基本過程可分為兩步:先去除齲壞組織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體組織,并按一定要求將窩洞制成合理的形態。然后以充填材料填充恢復其固有形態和功能。適用于充填后牙和隱蔽部位的前牙洞。
3.復合樹脂充填術
適用于充填前牙和不承受咀嚼力量的后牙洞。
4.酸蝕法光敏復合樹脂充填術
適應證同復合樹脂充填術,還適用于牙體缺損較多、固位較差和遮蓋變色牙等。
5.嵌體
用金屬或其他材料制成與牙齒窩洞適合的修復體,鑲嵌在洞內,稱為嵌體;蓋在合面的為蓋嵌體。適用于:①后牙合面較大的窩洞或后牙有折裂可能者;②鄰合面洞充填無法修復與鄰牙的鄰接關系者;③作為半固定橋基牙
為了我們的口腔健康我們應該要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因為很多好的習慣就能夠幫助我們預防一系列的疾病發生,治療牙菌斑的方法?以上做了具體的介紹,牙菌斑治療專家說當孩子被診斷為牙菌斑時,千萬不要放棄治療,最好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除此以外良好的心態也是治療的疾病的關鍵,所以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治療治療牙菌斑的方法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二、牙菌斑一般是如何形成的啊
第一個階段:獲得性膜形成階段。口腔中的唾液糖蛋白是唾液中的一種物質,每個人的唾液中都含有這種物質。當它與牙齒接觸時,可附著在牙釉質表面,形成膜樣物質,這種膜被稱為獲得性膜。它為口腔細菌初期粘附提供了基質,為牙斑的形成創造了條件。有資料證明,齦溝是牙齒最先形成獲得性膜的部位。
第二個階段:細菌附著階段。大多數研究者認為,獲得性膜對細菌附著具有重要意義。觀察發現,當牙面獲得性膜形成,很快就有細菌附著上去,說明附著速度很快。大量研究資料證實,最先附著在牙面的細菌為血型鏈球菌和唾液鏈球菌。細菌在獲得性膜的表面生長,并能產酸,使糖蛋白沉積。血型鏈球菌和變形鏈球菌能合成葡聚糖,與沉積的糖蛋白一起構成牙斑基質,為牙斑的形成創造了基礎。
第三個階段:成熟階段。細菌在獲得性膜上生長、發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進行復雜的代謝活動。
三、牙菌斑可通過3種途徑引發全身的疾病
1.直接進入臨近組織或器官
研究發現,牙菌斑是幽門螺桿菌的貯存庫,有大量的幽門螺桿菌在此儲存。幽門螺桿菌可經口腔進入胃部,在胃部“定居”下來并繁殖壯大,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牙周炎患者的齦下菌斑包含大量厭氧菌,可在特定條件下被吸入下呼吸道,在支氣管末端和肺泡上皮定植,誘發肺炎。
2.進入血液循環引發菌血癥
引起人類牙根尖周病的細菌種類有200余種,而引起牙周病的細菌種類有500種。研究表明,在拔牙、根管治療、牙周手術和根面刮治等操作當天內,部分細菌便可從感染部位到達心臟、肺部及周圍毛細血管系統。當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進入血液循環的細菌在30分鐘內即被清除,并不引起臨床癥狀,僅有少數人出現1~2小時的低熱和不適感;但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進入血液循環中的細菌就會導致感染,引發全身疾病,如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急性細菌性心肌炎、腦膿腫、鼻竇炎、肺膿腫、咽峽炎、眼眶蜂窩織炎、皮膚潰瘍及骨髓炎等。
3.細菌代謝產物擴散引起全身疾病
牙菌斑的主要成份是細菌,這些細菌代謝的毒性產物可成為全身疾病的病原因子,直接刺激和破壞機體組織,也可引起組織局部免疫反應,造成組織損傷。如慢性腦膜炎、腦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持續性發熱、特發三叉神經痛、毒素休克綜合征、系統性粒細胞缺失、妊娠異常、低體重新生兒等。
可見,牙菌斑引起疾病主要是通過以上三種途徑,希望對您的健康有所幫助。牙菌斑雖然短期并不會致病,但是嚴重的會引起全身疾病,因此,我們必須引起重視。
四、清潔口腔要有效地控制牙菌斑
牙菌斑的出現會給我們的口腔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能夠及時的治療的話還會對我們的牙齒造成嚴重的傷害,“明眸皓齒”自古是美人的標準。其實,一口好牙能讓全身健康受益。其實,清潔口腔要有效地控制牙菌斑。
遺憾的是,國人口腔健康狀況并不樂觀。日前衛生部公布的數據表明,我國成年人牙周健康率只有14.5%,近四成成年人和九成老年人牙齒缺失。你不愛牙,牙就會離你而去。
很多人認為,年紀大了,牙齒松動脫落是自然現象。“這是一個誤解,掉牙的主要原因是牙周病。”牙周包括牙齦、牙槽骨、牙周膜等組織,它們包裹著牙齒,起到穩固牙齒的作用。一旦這些組織受到損害,牙齒就會越來越不穩固,直至最終脫落。
為何會有牙石出現呢?這是牙齒表面堆積的牙菌斑被鈣化的結果。欒慶先告訴記者,人口腔里的細菌非常多,甚至比指甲縫里的還多,這些細菌會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層牙菌斑,這就是牙周病的罪魁禍首。因此,預防牙周病的關鍵,就在于通過各種手段清潔口腔、去除牙菌斑。近年研究表明,牙周病不單單引起牙齒的松動、脫落,也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早產等全身疾病的誘因或加重因素。可見,清潔口腔,保護的不僅是牙,更是全身的健康。
清潔口腔一方面要有效地控制牙菌斑,另一方面要清理牙石。控制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牙。“每天認真、正確地刷牙,是預防牙周病的基礎手段。”欒慶先說。可是,看似簡單的刷牙,學問并不小。專家介紹,刷牙最好用水平顫動的方法,而且要面面俱到,重點刷牙齦邊緣和牙縫,每次至少刷2分鐘。牙石一旦形成,刷牙就刷不掉了,就需要定期洗牙。欒慶先建議,每半年到1年洗一次牙,洗牙之后最好拋一下光,因為粗糙的牙面更容易掛殘渣,形成牙菌斑。
洗牙一定要去正規醫療機構,正規機構能保證對器械嚴格地消毒,避免傳播疾病。另外,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不能用超聲波洗牙,因為超聲會干擾到起搏器的工作,而應該采用手工洗牙。服用抗凝藥的病人,為避免洗牙后出血不止,洗牙前要咨詢內科醫生的意見是否停用抗凝藥。
我們平時只要做好相關的口腔衛生的話就能有效的避免牙菌斑的發生了,知道了清潔口腔要有效地控制牙菌斑,放置了心臟支架或人工關節的患者,洗牙前須預防性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