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解決孩子對眼
盡管大多數寶寶的對眼是生理性的,但也有少部分寶寶是真的對眼,而且這跟孩子的護理也有著很大的關系。例如長期讓孩子盯著某一處看,也有可能會造成斗雞眼。因此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避免和改善寶寶對眼。
1、多角度懸掛玩具
不要在嬰兒床的固定一點懸掛玩具,要經常變換位置。嬰兒房里的鮮艷擺設也要經常變換位置,避免孩子總是盯著一處看。
2、經常變換睡覺體位
你要讓寶寶總朝著一側睡,媽媽應該經常幫助寶寶變換體位,可有時向左有時向右,這樣可使光線投射的方向經常改變,能使寶寶的眼球不只轉向一側,從而避免斜視。
3、讓寶寶經常轉動眼珠
不要將寶寶一整天放在嬰兒床或嬰兒車中,最好經常抱到戶外多走動,讓寶寶看看不一樣的事物,充滿好奇的寶寶會不停轉動眼珠,這有利于增強眼肌和神經的協調能力,避免產生斜視。
二、對眼不治療能好嗎
正常人的雙眼注視同一物體,物體分別在兩眼視網膜處成像,并在大腦視中樞重疊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具有立體感的單一物體,這個功能叫雙眼單視。但是,嬰幼兒在雙眼單視形成過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致使一眼注視目標,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標上看,于是就產生了斜視。醫學上將眼球注視物體時向內側斜視,稱為內斜,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斗雞眼”。
為什么“斗雞眼”不會自愈呢?專家說,這得從主管眼球運動的肌肉和神經談起。在眼球的外面有六條眼外肌,正常情況下,人們看東西時,無論朝哪個方向,雙眼的運動都是平行一致的。由于肌肉的收縮是在神經的調節下進行的,看右邊的目標雙眼都往右轉,看左邊的目標雙眼都往左邊轉,不會出現右眼往右,左眼不往右的現象。若孩子兩只眼睛發育不一樣,一只眼正常,另一只眼為高度近視或散光;或兩只眼睛遠視度數差得太遠;或幼兒從小就喜歡玩細小的玩具以及常在光線較弱的條件下玩游戲,致使眼肌平衡失調,神經肌肉麻痹,這樣就很可能發生“斗雞眼”。
所以,“斗雞眼”若不及時治療,神經肌肉的麻痹是無法自愈的。而且,因為一只眼睛長期內斜,患者不能使用這只斜眼,久而久之,就會影響眼睛發育,甚至發生弱視。若不及時治療,將來視力也難以恢復。“斗雞眼”的孩子只用一只眼睛看東西,所以看東西沒有立體感,不能分辨東西的遠近。例如在做針線活時,線穿不進針眼;灌墨水時,筆插不進墨水瓶;拿細小的東西老是夠不著等等,影響今后的工作和學習。
因此,家長發現孩子患有“斗雞眼”時,一定要抓住時機及時治療。
三、小兒對眼的形成原因
人的眼部有六塊小肌肉,這些肌肉指揮著眼球的運動,而小兒對眼是因為六塊小肌肉中的某兩塊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導致力量發展不均衡而導致。
嬰兒在出生最初幾個月內,調節眼球活動的一些肌肉發育還不完善,雙眼的共同協調運動能力較差,而嬰兒喜歡用深沉和目不轉睛的凝視來觀察周圍事物或與父母親人交流。再加上嬰兒時期嬰兒的鼻骨未能發育,兩眼距離較近,所以視覺上感覺寶寶好像是“對眼”,其實,這對于大多數嬰兒來說,屬于暫時的正常生理現象,一般再隔幾個月后嬰兒雙眼的共同注視能力就可以發育良好。
斗雞眼是玩具惹的禍
如果將兒童玩具或者亮的東西放在距離寶寶近的地方,或者讓寶寶常常保持一個體位,有可能造成孩子斗雞眼。所以,父母日常照料寶寶時,要注意以下四點:
1、嬰兒在2個月后,視力增強,能注意周圍的人和物,這個時候如嬰兒睡搖籃,不可在搖籃近空中擺設玩具、物件,特別不能在1.5米以內擺設任何東西。
2、如果擺設玩具、物件,一定要在1.5米以外,但切不可擺一件,要間隔距離,多擺幾件,使嬰兒能轉動眼珠,輪看玩具或物件。
3、嬰兒睡搖籃時間不能太長,要間隔時間抱起嬰兒轉轉,使嬰兒能看到周圍的一切,使其產生好奇心理,增加眼球轉動頻率。
4、嬰兒睡姿一定要正確,切不可長時間地向一邊睡。
四、如何好好調整嬰兒對眼
1、不要過近的與寶寶對視,尤其是對寶寶講話時不要離得過近,至少要離30厘米以上,以避免寶寶兩眼聚中。
2、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對眼的影響。如大多數父母經常喜歡在小嬰兒的床欄中間系一根繩,上面懸掛一些可愛的小玩具,逗引孩子追著看。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眼睛較長時間地向中間旋轉,就有可能發展成內斜視,也就是俗稱的斗雞眼。
3、預防眼內異物:由于小嬰兒的瞬目反射尚不健全,此時應特別注意預防眼內異物。如刮風天外出,應在小兒臉上蒙上紗巾;掃床時將小兒抱開,以免風沙或掃帚、涼席上的小毛刺進入眼內。由于小嬰兒大部分時間在睡覺,眼內有異物也難于發現,若繼發感染,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4、勿遮擋眼睛:由于嬰兒期是小兒視覺發育最敏感的時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擋幾天時間,就有可能造成被遮蓋眼永久性的視力異常,因此,如果小兒某眼患病,也一定不要隨意遮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