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敏性紫癜該吃什么好呢
紫癜 皮膚和粘膜出血后顏色改變的總稱。臨床表現為出血點、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僅于過敏性紫癜時可稍隆起,開始為紫紅色,壓不退色,以后逐漸變淺,至兩周左右變黃而消退。過敏性紫癜的飲食宜忌;
1.過敏源若是食物,應盡量設法確定是哪種食物并嚴格禁食該種食物。
2.高蛋白膳食,瘦肉、動物肝臟、蛋及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質應充分保證。
3.高維生素食品,尤其是含維生素C的食物對于維持血管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4.對有消化道癥狀的患者,可根據病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對有腎臟損害者,應限鹽限水。
過敏性紫癜食物選擇
1.魚、蝦、蟹、蛋、奶等動物性食品,以及蠶豆、菠蘿、花粉等植物性食物有可能成為過敏源,這些食物引起的過敏性紫癜發病率可占10~15%,應逐一加以排除。
2.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主要有新鮮蔬菜、水果,特別是綠葉蔬菜、青椒、柑橘、鮮棗、獼猴桃、刺梨等。冬季蔬菜淡季時綠豆芽也是很好的維生素C來源。
3.調劑食用動物性優質蛋白質和豆制品。
建議你可以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西藥治療紫癜副作用很大往往對肝腎的損傷很大,造成肝腎的并發癥。由于引起的紫癜的原因很多,往往治療起來很容易反復,但是一定要堅持治療,治愈后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要定期的復查以免復發。
二、過敏性紫癜并發癥有哪些呢
1.腎炎 ?是本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病率,國外報道為22%~60%,國內報道為12%~49%。一般于紫癜出現后1~8周內發生,輕重不一。有的僅有短暫血尿、有的很快進展為腎衰竭,主要表現為肉眼血尿(30%)、蛋白尿(<1g/d占50%~60%)水腫、高血壓、偶可見腎病綜合征(尿蛋白>3.5g/d者占15%~39%)。腎活檢有一定程度改變者為80%,90%~95%于數周至數月內恢復正常,發展成慢性者少見(6%)。少數可表現為腎病綜合征。過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腎炎與IgA腎炎有時無法區別,但單核及T細胞浸潤只見于前者,而IgA腎炎起病常呈血尿而無全身癥狀,多見于青壯年,有助鑒別。腎臟活檢顯示有節段性或少見的彌漫性腎小球增殖,伴毛細血管被纖維蛋白樣物質閉塞。
2.偶見有哮喘,聲帶部水腫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是一種嚴重的并發癥,但較為罕見,也有并發心肌梗死,肝大,缺血壞死性膽管炎及睪丸出血的報道。
三、過敏性紫癜的飲食保健方法有哪些
食療
方1花生衣煎子
組成:花生衣50克,紅棗50克。
用法:上二味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補血,涼血,止血。
主治:過敏性紫癜,屬血熱妄行型,皮膚出現青紫瘀點或斑塊,發熱,口渴欲飲,舌紅有瘀斑、苔黃,脈象弦數。
方2馬蘭蛋卵
組成:馬蘭頭全草60克,青殼鴨蛋2個。
用法:上二味同煮,將蛋煮熟后去殼,再煮蛋至黑色即可。吃蛋飲湯,每日1劑,空腹食。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
主治:過敏性紫癜,屬血熱妄行型,皮膚出現紫斑,伴發熱,口渴,便秘,舌質紅、苔黃。
方3豬皮柿葉湯
組成:鮮豬皮100克,柿樹葉20克。
用法:上二味慢火熬成湯,分2次飲用。
功效:滋陰降火,安絡止血。
主治:過敏性紫癜,屬陰虛火旺型,皮膚出現青紫斑塊,時作時止,潮熱盜汗,可伴有尿血、便血。
方4兔肉燉紅棗
組成:兔肉500克,紅棗100克,紅糖適量。
用法:將兔肉洗凈切成小塊,同紅棗、紅糖共放鍋內隔水燉熟,至肉爛即可。分3次服完。
功效:補氣養血止血。
主治:過敏性紫癜,屬氣不攝血型,久病不愈,反復出現紫癜,神疲乏力,頭昏目眩,面色少華,爪甲發白。
四、過敏性紫癜的用藥療法有哪些
1.病因治療 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2.藥物治療
(1)抗組胺藥物:可以選用氯苯那敏(撲爾敏)、賽庚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啶、特非那丁等抗組胺制劑。也可并用蘆丁(路丁)、維生素C、鈣劑等。
(2)皮質類固醇激素:適用于皮疹嚴重或伴有發熱的患者。皮質類固醇激素有抗過敏及減輕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并可迅速減輕關節疼痛和胃腸道癥狀。如服用潑尼松,小兒劑量每天1~2mg/kg,成人劑量不超過60mg/d,癥狀控制后即逐漸減量,直至減到每天或隔天15mg,再維持給藥2周。如持續用藥2~3周癥狀仍不見緩解,可改用其他類型皮質激素或其他療法。腎臟嚴重受損者,可試行激素沖擊療法。
(3)免疫抑制劑:對于頑固的慢性腎型紫癜,可選用環磷酰胺服用,2mg/(kg·d);或硫唑嘌呤2mg/(kg·d)。
(4)其他療法:可選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胃腸道癥狀明顯者可應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及云南白藥,如并發腸套疊或腸穿孔,應做外科手術。腎衰或尿毒癥者可血液透析。
3.中醫療法
(1)血熱型:
治法:清熱涼血,活血散風。
方藥:涼血五根湯加減:銀花炭20g、生地炭20g、板藍根20g、白茅根30g、茜草根10g、瓜萎根15g、丹皮10g、生槐花20g、防風10g。
血尿明顯者,加大小薊、蒲黃炭、藕節。
(2)氣虛型:
治法:健脾益氣,養血止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龍眼肉10g、黃芪15g、白術10g、黨參10g、茯苓15g、當歸10g、白芍10g、蒲黃炭10g、地榆炭10g、阿膠10g(烊化)、枳殼10g、木香10g。
關節痛甚者加雞血藤、秦艽、豨薟草、老鸛草等。歸脾丸和十灰丸也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