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兒童抽動癥能不能自愈呢
很多家長經常有“兒童抽動癥能自愈嗎”的疑問,兒童抽動癥是多發于兒童期的運動性或發聲性肌肉痙攣,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的、刻板的動作,例如頻繁地眨眼、做怪臉、搖頭、聳肩、做出咳嗽聲、清嗓聲等,一些家長朋友以為此病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慢慢的自愈,這實在是一種錯誤的說法。
一般來說,抽動癥患兒不依靠藥物是很難恢復到正常的。
很多家長以為抽動癥不需要治療,以為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會逐漸自愈。根據臨床觀察,抽動癥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兒是不會自愈的。抽動癥患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受抽動癥狀的影響,他們常常會受到老師、同學的歧視和嘲笑,給孩子留下陰影。
溫馨提示: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多一些關心,多鼓勵孩子,幫助他們減少抽動,讓他們相信這疾病是可以治療好的,另外在飲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糖過多不宜吃得過咸宜吃高血鉛的食物,最主要的還是要到醫院檢查和治療,確定適合孩子病情的治療方法。
二、兒童抽動癥如何檢查
1、從患兒的發病癥狀:反復出現多發性、無意義的顏面部、四肢及軀干抽動或清嗓音;患兒自控能力差,注意不集中,學習困難;舌邊尖紅色,苔少或光剝,脈細數;詢問患兒的腦外傷史、產史,是否有早產、難產、剖腹產而致腦缺氧、缺血或窒息。
2、檢查患兒背部是否有頸椎習慣性脫位,在頸椎附近是否可觸及壓痛點。
3、運動持久試驗:查自我控制能力,患兒因為真陰不足,肝火上炎,內熱過盛而致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
4、翻手試驗:讓患兒坐于桌前,將兩手平放在桌面上,做時先手掌向下,將拇指沿桌邊垂下,而兩手其他手指靠攏。在反復盡量快速翻手時,出現動作笨拙,甚至亂翻一氣;如果翻手時不讓擺動肘部,則兩小指靠不攏,姿勢也更加笨拙。陽性率 57.9%,可疑39.6%,12.5%為正常。
三、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兒童抽動癥
1、遺傳因素
據許多調查資料表明,抽動障礙與遺傳因素有關,雙生子同病率也比較高,抽動障礙患兒的一二級親屬中患抽動癥。Tourette綜合征以及其他精神疾病較正常人群多見。一般認為遺傳方式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多基因遺傳。
2、心理社會因素
兒童受到精神創傷、過度緊張等影響可能誘發或重抽動癥狀。兒童抽動癥障礙是怎么引起的?有人認為母孕期遭受某些應激事件、妊娠頭3個月反應嚴重是導致子代發生抽動障礙的危險因素;出生后的應激也增加有遺傳易感性個體的發病。
3、神經系列化因素
通過神經遞質與行為以及精神藥物作用機制的研究,提示本癥與神經生化代謝改變有關,部分學者認為本癥是由于紋狀體多巴胺活動過度或突觸后多巴胺受體超敏所致。
兒童抽動癥障礙是怎么引起的?另有學者認為抽動障礙與去甲腎上腺素及6-羥色胺功能失調有關,或是由于腦內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功能降低,以致發生抽動。
4、器質性因素
抽動癥可能與圍生期損害(產傷窒息等)有關。抽動-穢語綜合征患兒約50%~60%腦電圖異常,主要為慢波或棘波增加,但無特異性改變。少數病例頭顱CT異常。神經系統軟體征較多見。
兒童抽動癥障礙是怎么引起的?有人認為抽動-穢語綜合征,行為運動的異常與杏仁核-紋狀體通路障礙有關;不自主發聲可能是與扣帶回基底節及腦干不規律放電有關,故認為本癥是器質性疾病。
四、兒童抽動癥的癥狀有哪些
通常以眼部、面部和頭部的抽動作為首發癥狀,如眨眼、歪嘴動作或搖頭等,爾后逐步向頸、肩、肢體或軀干發展,可從簡單運動發展為復雜運動性抽動。所有的患兒最終都會出現發聲性抽動。
近年來,還注意到在許多患兒在運動性抽動或發聲性抽動前,有身體局部不適感,如壓迫感、癢感、熱感、冷感或其他不適感等。穢語即說臟話、痞話的發生率不足三分之一,并非此病的必備的診斷條件。
多發性抽動癥屬于發育障礙性疾病,牽涉到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等。既往認為屬于終身性疾病,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有自然完全緩解的可能,預后相對良好。
抽動癥狀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輕或自然緩解,大多數患兒在長大成人后病情向好的方向發展,能夠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少數病人癥狀遷延,可因抽動癥狀或伴發的行為異常而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有研究資料表明,大多數的TS患兒在青春期過后抽動癥狀經過治療可以緩解,1/4病人抽動癥狀明顯減輕,剩下1/4病人抽動癥狀遷延到成年。因此,對本病的預后不宜過于悲觀,要保持樂觀的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