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兒補鈣吃什么
1、巧克力和草莓牛奶:孩子每天喝牛奶,時間長了就會失去興趣,假如寶寶不喜歡單口味的牛奶,還可以給寶寶一些帶有味道的牛奶,或是其它顏色的牛奶。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新鮮的事情,他們一定會感興趣。不過這樣的牛奶自然含的熱量也會多一些,可以通過其他食品的熱量的減少來均衡。
2、酸奶:酸奶總是有很多味道和種類可供選擇,而且有的酸奶包裝可愛,或者里面有果粒、軟糖、燕麥等等,這里面總有一種是你的孩子會喜歡的,特別是一些孩子喝牛奶會有不良的反應,那么用酸奶代替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3、奶酪:所有種類的奶酪都富含鈣質,媽媽們可以為孩子選擇那些含2%脂肪或低脂肪的奶酪,這樣可以進行脂肪攝入的控制,不過如果平時孩子吃肉就不多,也可以不那么在意脂肪的攝入量了。
4、椰菜和深綠色有葉蔬菜:除了奶制品以外,還可以試一下不同的綠葉菜,如菠菜、羽衣甘藍葉、蕪箐甘藍以及芥菜,除了我們平常做的炒菜或者是蒸菜意外,做成菜泥,加一些調味也是吸引孩子有胃口的。
5、豆奶:不論你所選擇的是純豆奶,還有帶有水果口味的豆奶,一定要看看里面的配方,是否有鈣的成分。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奶制品一般都有鈣的添加,其鈣的含量同普通牛奶的鈣質含量相同。
6、豆類食品:不僅僅是青豆,其它的豆類都可以適量多食用,比如,大豆,云豆等。這些豆類里面的鈣含量是非常高的。
二、小兒缺鈣后果很嚴重
1、嬰兒缺鈣易發濕疹:出生1-6個月的小寶寶可能在春秋之際出現哭鬧不安,并在頭部、面部甚至全身出現大片的紅斑、丘疹,進而變成水皰、糜爛、結痂的現象,稱為“濕疹”。濕疹的主要原因是患兒有先天性的過敏體質,出生后給予牛奶、雞蛋等人工蛋白食品時容易發生過敏,同時科學家認為嬰幼兒濕疹與缺鈣也有關系,補鈣能有效的緩解濕疹的癥狀、減輕嬰幼兒的痛苦。
2、小兒肺炎反復發作與缺鈣也有關系:經常在醫院看到很多體弱的嬰幼兒,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容易患肺炎。這樣的孩子多數比較瘦弱,營養狀況較差,有的還伴有多汗、煩躁、睡眠不安等早期佝僂病的表現,這與缺鈣是有一定關系的。當寶寶體內缺鈣時,各種酶的活性下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也收到影響,導致發育遲緩、免疫力降低、機體抵抗能力的下降,因此容易發生肺部感染。
3、急、慢性腹瀉的孩子應防缺鈣:寶寶腹瀉是非常多見的一種疾病,往往由于病毒、細菌、真菌等感染所導致。腹瀉的患兒經常因為食欲下降、進食減少而導致鈣不足,同時由于腸道吸收功能不良、從腸道中丟失較多的鈣,因此,對于腹瀉的患兒應注意及時補鈣。
4、出牙晚與缺鈣有關系:有的小寶寶出生后10個月還沒出牙,到了3歲20顆乳牙還沒有長齊,有的孩子雖然長出了牙齒,但牙齒稀疏、牙縫很大甚至超過齒寬,排列也不整齊,這些現象都是由于您的寶寶在嬰兒期甚至胚胎期就缺鈣而造成牙齒的發育不良。嬰幼兒的乳牙一般在出生后6個月開始萌出,3歲時完全長出,12-13歲換牙,因此為了使您的寶寶有一口健康整齊的牙齒,在寶寶長牙和換牙的階段都應該注意鈣的補充。
5、學齡期兒童補鈣同樣重要:對于學齡期的兒童(包括小學生和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生中骨骼發育及身高增長最快的時期,人體50%的骨礦含量都是在這一時期存儲,是一生中需求鈣最多的時期。如果這時每日保證充足的鈣,可以使骨骼、內臟、大腦得到充分的發育,對于身高和體重的增加非常重要。
6、孩子個子高也同樣會缺鈣:孩子在長個期間由于長得太快,對鈣的需求量則比一般孩子要求更多,如果此時攝取的鈣不足,就只夠維持孩子骨骼長長的需要,那么骨骼要長粗壯的需求就無法滿足。其結果只會使您的孩子加入“豆芽菜”的行列,四肢細長,看似苗條,實則弱不禁風。因此,生長發育快的個子高的孩子更需要補充足夠的鈣,才能充分滿足骨骼長長和長粗的雙重需要。
7、生長痛與缺鈣有關:生長痛常見于10歲左右的兒童,主要表現以關節痛為主,是由于兒童在這個時期處于生長的高峰期,生長速度較快而導致鈣供應不足引起,因此對于生長速度過快或處于生長高峰期的兒童合理鈣補充是十分必要的。
三、寶寶補鈣的幾個常見小誤區
誤區1:枕禿、個子矮、佝僂病……都是缺鈣惹的禍!
許多爸媽們有個小毛病,喜歡把各種問題都歸類為“缺鈣”:寶寶枕禿了,認為是缺鈣;寶寶個子矮,認為是缺鈣;寶寶佝僂病,認為是缺鈣;寶寶睡覺不踏實、寶寶睡覺愛出汗、寶寶肋骨外翻等等,什么都怪罪到缺鈣的頭上。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就拿佝僂病來說吧。佝僂病的全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于嬰幼兒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而造成的一種骨骼病變性疾病?;钾E病的寶寶臨床表現之一就是出汗多,但出汗多并不等于患了佝僂病,也有可能是因為麻麻給寶寶穿蓋太多惹!
這樣想來,其實很多所謂“缺鈣”的問題,都可以有第二種解釋。比如睡覺不踏實,可能是因為房間光線不好、噪音太大呀;比如枕禿,也有說法是因為寶寶在枕頭上蹭來蹭去把頭發蹭掉了呢;比如肋骨外翻,也許還跟睡眠姿勢不當有關系?再比如個子矮,咳咳,明明就是遺傳的影響更大嘛。
聽小編一句勸,鈣片好歹也是要吃進肚子里的東東,爸媽們在給寶寶買買買之前可得三思呢。且不說寶寶是否缺鈣,光憑寶寶那稚嫩的小腸胃,能否消化和吸收這些鈣質都是個謎。搞不好還會引起腹脹便秘呢。
誤區2:寶寶從出生起就開始補鈣!
在鋪天蓋地的補鈣廣告宣傳下,不少媽咪從寶寶出生起就盤算著要給寶寶補鈣了,一邊買一邊還在心里念叨著:早補鈣早好,讓寶寶從小就比附近小孩高一截……別傻了!首先,你家寶寶不一定缺鈣。其次,即使要補鈣,也不應該從出生開始呢。
事實上,只要是純母乳喂養或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只要保證每日的攝入量合理,那就不需要額外補鈣。比如說母乳喂養兒每天大約能吃6-8頓,而奶粉喂養兒每天能服用600毫升以上奶粉,那就OK啦!
請牢牢記住這句至理名言:母乳是寶寶最好的口糧!母乳中不僅含有足夠的鈣質,而且鈣磷比(2:1)還非常適合寶寶腸道的吸收喔。而配方奶粉中的鈣質吸收效果雖然沒有母乳好,但勝在含量高,所以也能夠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所需了呢。
那在什么情況下,寶寶才需要額外補鈣呢?依小編愚見,當媽咪們發現自家寶寶的母乳或配方奶粉喂養量不足,或者是進入了吃輔食的年齡卻又沒有及時添加含鈣的輔食品,那就可以適當補補鈣哦。
誤區3:補鈣就要多吃鈣片
終于說到了補鈣的問題,爸媽們是否已經拿好本子,準備聽小編推薦鈣片了呢?不!小編這次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告訴大家:補鈣不能完全依賴鈣片!
寶寶補鈣還是應以食補為主,但要注意一點:1歲以內的孩子不應服鮮牛奶、雞蛋蛋白、海鮮和大豆/花生,以免誘發過敏。除非寶寶是挑食偏食,且缺鈣情況嚴重,否則似乎完全不需要請鈣片來救場呢。
同時,寶寶們還要額外注意維生素D的攝入,因為大部分鈣的吸收需在維生素D的協助才能完成。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日光照射,但到底要在多強的陽光下曬多久,才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呢?誰都不造啊,同志們!
所以小編建議純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還是應堅持口服400IU的維生素D。而混合喂養的寶寶則可以酌情減少,至于奶粉奶粉喂養的寶寶就不用操這個閑心了,因為現在的配方奶粉中基本都會添加維生素D哦!
誤區4:骨頭湯的補鈣效果很好
骨頭中的鈣是以羥磷灰石的形式存在的,水溶性很低,作者曾經將骨頭放在水中煮了18個小時,測試結果顯示,每100毫升骨頭湯的含鈣量僅有1.0~1.2毫克,而人體每天的需要量則是幾百毫克,相差確實很大。如果在骨頭湯里加醋,雖然可以增加鈣的溶出率,但是同時會將骨骼中的鉛也一起溶解出來,對寶寶不利,因此骨頭湯并沒有明顯的補鈣效果。
四、天天補鈣為啥還會缺鈣
不少年輕父母常常有這種困惑,天天給孩子補鈣,為什么還會缺鈣呢?原來造成機體鈣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小兒生長發育過快造成鈣的需要量的額外增加以及維生素d含量的不足和肝腎功能不全導致維生素d的活化障礙都將直接影響鈣的吸收。
那么如何才能正確有效地給孩子補鈣呢?
鈣劑的補充首先必須滿足小兒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在這方面,許多父母對小兒何時開始補鈣、補多少鈣,是十分茫然的。我們知道,母乳中含有易被嬰兒吸收的鈣,1毫升母乳中差不多含有1毫克鈣。如果嬰兒每天進食母乳情況良好(400毫升左右),也就等于攝入了400毫克鈣,基本達到我國營養學會的推薦標準。因此,對于這些孩子來說,就不需要另外再補鈣了。但是,一些母乳攝入不足或人工喂養的孩子,父母可以估算一下孩子每天攝入的鈣量并酌情加以補充。
另外,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鈣的需求量也逐年提高。根據我國營養學會推薦,7個月至2歲孩子每天應攝入600毫克鈣,3-9歲孩子為800毫克,10-18歲的青少年需要1000-1200毫克,但有些父母未能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增補鈣量,孩子就可能出現缺鈣。尤其是對處于青春發育期和一些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孩子更應該注意鈣量的補充,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
眾所周知,鈣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的協助,如果體內維生素d含量不足或活化障礙,即使鈣量的補充是足夠的,機體仍可能發生缺鈣。根據我國第三屆營養學術會議推薦,從嬰兒出生到16歲,每天的維生素d攝入量為400國際單位,這是正常兒童每天應有的生理需要量,也就是說,如果每天能保證給孩子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就能滿足孩子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至于對一些特殊的孩子,例如,早產兒、雙胞胎以及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則需要酌情增加維生素d的攝入。
不過,如果維生素d補充過量,也可能導致中毒。因此,父母如能懂得一些醫學常識并能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地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才能避免徒勞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