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孩睡覺踢被子是什么原因
1、被子太過厚重
由于新生寶寶處于發育期,比常人更怕熱,如果被子太過厚實,寶寶會感覺不舒服,睡覺會不安穩,最終以踢掉被子后才能安穩入睡。另外,被子過厚也會影響寶寶的呼吸,寶寶也只能踢掉被子換來呼吸通順了。
2、睡眠時感覺不舒服
孩子睡覺時感覺不舒服也會蹬被子。不舒服的常見因素有:穿過多衣服睡覺、環境中有光刺激、環境太嘈雜、睡前吃得過飽等等。這樣,孩子會頻繁地轉動身體,加上其神經調節功能不穩定,情緒不穩或出汗,結果將被子踢掉了。
3、患有佝僂病或貧血等疾病
佝僂病或貧血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常見疾病。當孩子有佝僂病或貧血時,神經調節功能就不穩定,容易出汗、煩躁和睡眠不安,這些情況下,孩子均容易蹬被子。
4、感覺統合失調
正常人的大腦皮層對所接受的感覺信息,包括視覺、聽覺、嗅覺、觸、味覺、皮膚感覺、體位感覺等,會進行匯總分析后做出恰當的反應,這個過程就是感覺統合作用。大腦皮層發出的信息正確,身體的協調性就好。反之,如果孩子對所接受的各種感覺信息不能做出恰當的反應,即感覺統合失調,身體的協調性也就差了。
二、小孩睡覺踢被子怎么辦呢
1、如果寶貝在夜里經常踢被子,小肚子容易著涼,易引起腹瀉和腹痛。所以,寶貝睡眠時居室的溫度要適宜。
2、不要讓寶貝在臨睡前過度興奮,這樣寶貝會因睡不踏實而蹬被子。另外,睡覺時盡量不給寶貝穿衣褲,蓋的被子要輕巧,這樣會讓寶貝睡得舒服些。在溫差大的季節,為了避免寶貝蹬掉被子腹部著涼,睡覺時最好給寶貝穿個小肚兜。
3、如果寶貝總是改不了蹬被子的毛病,寶貝睡覺時在他的小被子的兩旁分別壓上個小枕頭,這樣寶貝就不容易把被子蹬開了。
另外,爸爸媽媽們要注意為寶寶蓋輕而暖的被子。其實寶寶踢被子很多時候是因為太熱了。爸媽們應根據季節的變化來選擇被子。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適當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媽媽還要觀察寶寶是怕熱的孩子還是怕寒的孩子,以此來決定被子的薄厚。太暖太重的被子寶寶是蓋不住的。
寶寶睡覺時還應避免環境中的光刺激。要營造安靜的睡覺環境,睡前別讓寶寶吃得過飽,尤其是別吃含高糖的食物。盡量穩定寶寶的神經調節功能,使寶寶少出汗,從而避免踢被子。
三、如何預防孩子睡覺踢被子
1.被夾固定被子
被夾是一種帶環套的夾子。用夾子夾住被子的角,將環套固定在床柱上,被子就不會被踢開了。
Tip:用被夾固定被子時,要留出足夠的空間給孩子翻身,否則孩子會睡得不舒服。
2.橡皮筋固定法
取4根橡皮筋(或松緊帶),分別縫在被子的4個角上,縫制寬度與枕頭相同,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在床欄的適當位置。這樣,孩子即使將被子踢開,被子也會因為松緊帶的彈性作用,馬上又回復到原位,重新蓋在孩子的身上。
3.開空調睡
晚上開空調睡覺,屋子暖和,寶寶就算踢被子也不怕。不過開空調會使屋子里空氣太干,讓寶寶的皮膚變得很干燥。可以再開一個增濕機,平時要注意給寶寶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
4.選擇好睡袋
把寶寶裝進睡袋就不用擔心他踢被子了。建議媽媽們買那種袖子可拆卸的睡袋,可以隨時改裝成背心式睡袋,以適應各種睡眠習慣的寶寶使用。此外,別忘了檢查領口看是否有細致的小護墊包住拉鏈,可避免拉鏈接觸寶寶皮膚引起不適。
5.縫制好睡袋
爸爸媽媽們要是擔心買的睡袋寶寶睡得不舒適,也可以自己縫制睡袋。這里介紹幾種:
睡袋A:在被頭一端的兩側約占被頭長度1/5處各縫上一條長約50cm的布帶子,再在枕頭下面縫上兩個用布帶做成的套子,兩個套子相距約25cm。寶寶躺下蓋好被子以后,將兩條布帶分別系在枕頭下的兩個套子上,把被子同枕頭連在一起,起到睡袋的作用,被子就不容易被踢掉了。
睡袋B:長方形被子對折,在被子接頭處,一邊封死約長24cm,另一邊縫幾根帶子,被子邊緣裝上一條拉鏈或縫上帶子。
睡袋C:在被子端頭約12cm處,縫上4根長約20cm的軟帶,當被子卷成“被頭洞”時,4根軟帶分布為前后各兩根,兩根軟帶間的距離是寶寶頭寬加上5cm。在寶寶睡覺前,把前后兩根帶子打結縛牢,寶寶的睡覺習慣常常是“上舉式”,所以縛結的外側應留有一定寬度(視寶寶身材大小而定),以便寶寶的小手伸出。另外,在被子一端的兩側分別縫上一根軟帶,用來調節“被頭洞”的大小。
6.大被窩套小被窩
讓寶寶睡在媽媽身邊,為了避免不衛生,用一條小薄被子給寶寶準備一個小被窩,再蓋上媽媽的大被子。和媽媽睡在一起,寶寶一有風吹草動,媽媽馬上就能知道,照料起來很方便。
7.枕頭來保衛
在寶寶的小床邊塞上1—2個枕頭,一來寶寶不能在床上打轉翻跟斗,不容易踢掉被子,二來就算踢了被子,還有一層保護,不至于太冷。
Tip:為了安全起見,寶寶的小床最好緊靠著媽媽。
8.露出小腳丫
寶寶的小腳露在外面,通常他踢被子的次數會大大減小。爸爸媽媽們不如索性讓寶寶的小腳露在被子外面,睡覺的時候給寶寶穿上厚襪子,也就不會太冷了。
四、怎么才能調理寶寶晚上睡眠
1、適應寶寶的生理時鐘
寶寶在出生3個月之前一直都是在睡覺,這時爸媽絕對不能可以改變睡眠時間,應該根據寶寶的生理時鐘按時喂奶按時睡覺。這才是培養正確的睡眠習慣的基本方法。
2、哺乳后不要馬上睡覺
出生3個月后,寶寶的生理時鐘逐漸有規律,但是在這個時期也很難培養獨自睡覺的習慣。另外,哺乳后不要馬上睡覺,因此哺乳后最好陪寶寶玩耍。
3、營造寧靜感覺
人體在昏暗的環境下大量分泌出促進睡眠、有助于成長的激素,因此到了晚上時間,媽媽不妨在寶寶的房間里只亮著小燈,盡量保持家中昏暗寧靜舒服的感覺。在漆黑的環境下,能分泌出最多的睡眠激素。同時也能讓寶寶漸漸產生對夜晚的認知。慢慢養成在日間活動,晚上休息的習慣,然后逐步將寶寶的生理時鐘調教至正常狀態。
4、保持適當溫度
保持適當的溫度,對于寶寶是否能安穩入眠十分重要。當寶寶穿上衣服睡覺后,媽媽要留意一下寶寶的體溫,只要身體不感覺太熱或太冷便可。媽媽可以用手撫摸一下寶寶的身體,如果寶寶沒有出汗,身體溫暖而不冷就是代表溫度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