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維生素b6
維生素B6(Vitamin B6)又稱吡哆素,其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在體內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遇光或堿易破壞,不耐高溫。1936年定名為維生素B6。維生素B6為無色晶體,易溶于水及乙醇,在酸液中穩定,在堿液中易破壞,吡哆醇耐熱,吡哆醛和吡哆胺不耐高溫。維生素B6在酵母菌、肝臟、谷粒、肉、魚、蛋、豆類及花生中含量較多。維生素B6為人體內某些輔酶的組成成分,參與多種代謝反應,尤其是和氨基酸代謝有密切關系。臨床上應用維生素B6制劑防治妊娠嘔吐和放射病嘔吐。
【化學性質】一種含吡哆醇或吡哆醛或吡哆胺的B族維生素。在酸液中穩定,在堿液中易破壞,吡哆醇耐熱,吡哆醛和吡哆胺不耐高溫。
【物理性質】維生素B6為無色晶體,易溶于水及乙醇。
[分子式1]《中國藥典》C8H11NO3 · HCl
[分子式2] 常用分子式 C8H10NO5P
[分子式3] 吡哆醇 C8H11NO3
[分子式4] 吡哆醛 C8H9NO3
[分子式5] 吡哆胺 C8H12N2O2
【CAS號】 65-23-6
【EINECS號】 277-913-8
該品為6-甲基-5-羥基-3,4吡啶二甲醇鹽酸鹽,按干燥晶計量,含C8H11NO3 · HCl應為98.0%-102.0%
性狀 該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味酸苦,遇光漸變質。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或***中不溶。
酸度 取該品1.0g,加水20ml使溶解,測得PH應為2.40-3.00。
干燥失重 取該品,在105℃條件下干燥至恒重,減失重量不得超過0.5%
灼燒殘渣不得超過0.1%
重金屬不得超過10ppm
二、維生素b6的代謝變化是什么樣子
一、消化與吸收
食物中維生素B6為PLP、PMP、PN在小腸腔內必須由非特異性磷解酶(nospecific phosphoh Ydrolase)分解PLP、PMP為PL,PM。吸收形式為PL、PM及PN。在人體觀察中,給予饑餓的人以PN、PL、PM,在給予PN后0.5~3h達到高峰,劑量小(0.5~4mg)時,血漿維生素B6水平在3~5h后又恢復到近似饑餓時水平。服用PL后血漿維生素B6水平及尿中PA升高較快,但PM吸收代謝都較PN,PL要慢一些。而攝入PLP劑量大(如10mg)時,血漿維生素B6及PLP在24h內繼續上升,維持在高水平上。
二、運輸與代謝
PN運輸至小腸粘膜并到血流中,也可在腸粘膜中合成PNP,約為劑量30.6%,血流中PN可擴散到肌肉中,然后磷酸化約占劑量的10.4%~15.7%。在人體給以PN后,血漿PL可以增加12倍,血漿中PLP雖占血漿中維生素B6的60%,但與蛋白相結合,不易為其他細胞所利用。血漿中PL與白蛋白結合不牢固,為運輸的形式,能被組織攝取與清除,并氧化為PA。PN及PL通過擴散進入到紅細胞中,并為激酶磷酸化。人的紅細胞可將PNP氧化PLP,其他動物如大鼠無此功能。PN在超過紅細胞PL激酶飽合濃度時,可在3~5min進入到紅細胞中,細胞內的濃度與培養基濃度一致。PL在濃度超過紅細胞磷酸激酶的濃度時,進入紅細胞的量增加,使其濃度比培養基中要高這是由于PL與血紅蛋白α-鏈中末端纈氨酸相結合,所以PL在紅細胞中積累,它在紅細胞中的濃度可為血漿中之4~5倍。紅細胞中的PL可能也是一種運輸方式。
肝也是維生素B6代謝活躍的組織。PN為肝細胞納入后,相繼為PL激酶及PNP氧化酶作用而生成PLP,然后再經磷解作用而轉變為PL,進入循環系統中,運至有磷酸激酶的組織形成PLP。
在腦切片及分離脈絡叢中,沒有PN,均是磷酸化合物、脈絡叢為運輸PN從血到腦脊液的場所。在維生素B6缺乏的動物(大鼠)PL激酶有所下降,飼料5周的大鼠肝中,PL肝激酶下降50%而腦中僅下降14%。這也說明維生素B6對神經系統的重要性。
三、儲存
維生素B6在血流中可擴散到肌肉中而磷酸化,若PN劑量增加,肌肉中PN占劑量的百分數增加,而PNP的百分數減少。在肌肉中未發現PNP氧化到PLP。在大鼠60%維生素B6在肌肉中,其中75%~95%與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phosphorylase)相聯系。此酶占肌肉可溶性蛋白之5%,可能為維生素B6的儲存場所。通過肌肉蛋白的轉換,將維生素B6分解出來以滿足最低需要量。
四、排出
維生素B6的主要代謝產物PA,可代表維生素B6攝取入量的20%~40%,尿中PA只可為攝入量的指標。而不能代表體內的儲存。尿中除PA外,尚有小量的PN、PL等。給以生理劑量時,在3h內大部分以PA排出。PN在腎小管中積累,當PN濃度較大時,可由腎排出。因此PN劑量10mg時,尿中PA占劑量的百分數減低,但PN的排出增多。PL不易被腎排除,也不易被腎納入,納入后以磷酸化形式積累。但人口服大劑量(100mg)PL、PM、PN后,在36h內大部分原物從尿中排出。
三、引起維生素B6缺乏病的原因是什么
維生素B6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盡管食物維生素B6的來源廣泛,偶爾仍可發生因食物攝入不足引起的缺乏,或患有Crohn病或腹腔疾病引起吸收不良。
長期應用某些藥物最重要的是異煙肼,它與磷酸吡哆醛形成的復合物使其失去作用。其他有環絲氨酸、青霉胺、口服避孕藥、左旋多巴等均能使維生素B6失去活性或排泄增多而引起維生素B6缺乏。
酗酒由于乙醇可加速磷酸吡哆醛的分解代謝,可引起維生素B6缺乏。
維生素B6依賴綜合征屬于少見的代謝異常,為遺傳性疾病。
引起缺乏的原因有需要量增加、生物利用或代謝受干擾,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懷孕、受電離輻射、高溫環境下生活工作、尿毒癥、肝病、慢性酒精中毒,使用干擾維生素B6代謝藥物(如異菸肼、環絲氨酸、肼苯噠嗪、左旋多巴、青霉胺、口服避孕藥、4-脫氧吡哆醇等),先天遺傳缺陷的“維生素B6依存癥”。嬰兒患者膳食中維生素B6攝入量雖正常,因需要量太大,仍可發生缺乏。
四、維生素B6缺乏病的檢測方法是什么
直接測定:
直接測定血漿維生素B6水平,正常一般大于40nmoL/L。
測定維生素B6的代謝產物:最常用的是測定血漿中5-磷酸吡哆醛(PLP),它與組織維生素B6的相關性好,但對攝入量的反應緩慢,約10天才能達到穩定狀態。目前是評價維生素B6營養狀況的最好指標,以血漿PLP大于20nmol/L為正常。但在評價時應考慮影響PLP濃度的各種因素,當蛋白質攝入增加、堿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吸煙和年齡增長等都可使PLP水平下降。
測定尿中排泄的代謝產物4-吡哆酸,如每天排泄少于1.0mg,常提示維生素B6缺乏。4-吡哆酸的排出量幾乎能立即對膳食維生素B6攝入量反應,以大于3μmol/d為適宜營養狀態的指標。
間接測定:
紅細胞天門冬氨基酸轉氨酶(α-Erythrocyteasparticacidtransaminase,α-EAST)和丙氨酸轉氨酶(α-Erythrocytealaninetransaminase,α-EALT)活性系數測定α-EAST和α-EALT經PLP活化已被廣泛用于評價長期維生素B6營養狀況。α-EAST活性系數大于1.6和α-EALT活性系數大于1.25作為維生素B6缺乏的指征。此方法目前已取代了色氨酸負荷試驗。
色氨酸降解產物的測定:色氨酸降解的主要途徑是需要PLP依存的尿氨酸酶。給予2g色氨酸口服劑量后,24h尿排出黃尿酸大于65μmol,考慮維生素B6缺乏。
其他輔助檢查:根據臨床表現可做血常規檢查是否有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