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孩子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1、飲食不足
孩子出現便秘往往可能是因為進食太少,消化之后液體的吸收就會出現余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就會導致便秘的出現。
2、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堿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加,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果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就會導致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不僅會使糞便增多而且會形成便秘,米粉、面粉類食品都易形成便秘。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秘。
3、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癥、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結。
4、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孩子有體格與生理的異常,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等等,都是會引起便秘的出現的,父母應該有所了解。應進行肛門指檢、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后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5、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
二、小兒便秘日常該怎么預防呢
1、準備的飯食要少,要養成孩子每頓吃飯必吃完的好習慣
孩子的胃容量小,粗糙、大塊或過量的食物,都容易讓孩子的腸胃阻塞,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孩子吃飯時,家長應給孩子準備一小份飯,一般約為成人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這樣,孩子就不會有永遠吃不完的感覺,吃完之后還會有成就感。
2、少食多餐,慎選優質點心
雖然孩子的胃容量小,每次吃不了太多的食物,但其精力旺盛,活動量大,幾乎每3~4小時就需要給其補充飲食。所以,孩子的飲食應堅持少量多餐。家長可以把孩子每日所需的營養,分成三頓正餐和兩頓副餐來供給。至于副餐,可以選擇一些富含營養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蜂蜜等。這些食物不僅含有優質蛋白質及脂質,還有軟便潤腸的作用,是孩子最佳的活力補給來源。家長可將白木耳煮軟剁碎做成甜羹給孩子食用;也可將杏仁磨碎加點燕麥、葡萄干,用水沖泡給孩子當飲料喝;或將蜂蜜澆在水果或蛋糕上給孩子食用。
3、巧妙補充纖維質
如果孩子平時討厭吃蔬菜、水果,可以讓其多吃木耳、杏鮑菇、海苔、海帶、果干等食物,以增加其纖維質的攝入,從而促進其排便。
4、多攝取瓜果
中醫認為,兒童便秘的原因在于其體質燥熱。因此,便秘的孩子平時可以多進食瓜類水果,如西瓜、香瓜、哈密瓜等,以消除其體內的燥熱。如果孩子不喜歡這類水果的味道,可以在水果上灑點煉乳、酸奶或冰淇淋,讓香濃的甜奶味蓋過瓜味。此外,家長還應經常為孩子熬點綠豆薏仁粥吃,也能起到解熱通便的作用。
5、適當運動
平時,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因為運動可增加腸蠕動,促進排便。家長也可在孩子臨睡前,以其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其腹部,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腸蠕動,還有助于其入眠。另外,在孩子進食后一小時輕按以下兩處穴位,也可促進其排便。足三里穴:此穴位位于髕骨下緣3寸,脛骨外側1寸處。可連續按壓1~2分鐘。支溝穴:此穴位位于手腕背部橫紋上3寸處,尺骨與橈骨之間。可連續按壓1~2分鐘。
6、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不按時排便是導致許多孩子便秘的原因之一。3~7歲的兒童,其腹部及骨盆腔的肌肉正處在發育階段,排便反射的功能尚不成熟。他們還不知道有便意就該上洗手間,經常需要家長的提醒。因此,家長可以把早餐后一小時作為孩子固定的排便時間。開始時,家長可以陪伴孩子排便,每次10分鐘左右,漸漸幫助孩子養成定時如廁的習慣。如廁前可給孩子喝杯果汁或溫蜂蜜水潤潤腸。
7、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
孩子的口腔衛生是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孩子牙齒不好會變得挑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這自然會影響排便。因此,家長平常除了注意讓孩子餐后正確刷牙外,還應定期(每三個月)帶其到牙醫診所做一下檢查。
三、小兒便秘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1)食積便秘:
主證:大便秘結,脘腹脹滿,不思乳食,或惡心嘔吐,手足心熱,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有力。
治則:消積導滯、清熱化濕。方劑:導滯丸加減。
常用藥:枳實、神曲、山楂、黃連、黃芩、茯苓、大黃(后下)、澤瀉、白術等。傷于面食:加用萊菔子;傷于谷食:重用神曲;傷乳食:加麥芽。惡心嘔吐:加半夏、生姜;食積化熱:加連翹、胡黃連;腹脹滿:加木香、雞內金。
(2)燥熱便秘:
主證:大便干結,排出困難,甚至秘結不通,面紅身熱,口干口臭,腹脹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瘡,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
治則:清熱、潤腸、通便。方劑:麻子仁丸加減。
常用藥:大黃(后下)、麻仁、枳實、厚樸、杏仁、白芍、蜂蜜(沖)。口干舌燥、津液耗傷者:加生地、沙參或麥冬;大便干結堅硬者:加芒硝;肺熱肺燥下移大腸者:加黃芩、知母、瓜蔞仁;腹脹痛者,加木香、檳榔、白芍。
(3)氣滯便秘:
主證:大便秘結,欲便不得,噯氣頻作,脅腹悶脹痛,舌質紅,苔薄白,脈弦。
治則:疏肝理氣、導滯通便。方劑:六磨湯加減。
常用藥:木香、烏藥、沉香(后下)、大黃(后下)、檳榔、枳實。胸脅脹悶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腹脹攻痛者:加白芍、元胡;噯氣不除者:加旋復花、代赭石;惡心嘔吐:去檳榔,加半夏、生姜、陳皮;氣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者:加梔子、龍膽草等:蟲積阻滯氣機者:重用檳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
(4)氣虛便秘:見于重病后。
主證:雖有便意,大便不干硬,但掙扎乏力。難于排出,掙則汗出氣短,便后疲乏,面色蒼白,神疲懶言,舌淡,苔薄,脈弱。
治則:健脾益氣,潤腸通便。方劑:黃芪湯加減。
常用藥:黃芪、白術、黨參、火麻仁、陳皮、蜂蜜(沖)。久咳肺虛氣短者:加生脈散及紫菀、白前;氣虛下陷脫肛者:重用黃芪,加升麻、柴胡。大便干硬:加棗仁、冬瓜仁。
(5)血虛便秘:
主證:大便干結,掙扎難下,面白無華,唇甲色淡,頭暈心悸,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則:養血、潤腸、通便。方劑:潤腸丸加減。
常用藥:當歸、生地、火麻仁、桃仁、枳殼、何首烏。血虛有熱,傷陰者:加玉竹、元參、知母;氣虛見神疲氣短、自汗者:加黨參、黃芪;心悸:加酸棗仁、白芍;唇甲淡白:加阿膠(烊化)。
四、如何快速治小兒便秘
容積性瀉藥
容積性瀉藥是治療便秘的最常見方法之一,這種藥物也被稱為瀉鹽,但要注意的是,這種藥物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缺陷,主要就是因為這種藥物不被腸壁吸收而又溶于水,應該注意的是,對于任何一種藥物的使用,都應該慎重考慮,這點對患者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方面。
刺激性瀉藥
刺激性瀉藥是治療便秘的最常見方法之一,這種藥物的使用,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于作用快、效力強,藥物或者其代謝的產物可對腸壁產生刺激作用,使腸蠕動增加。從而達到治療便秘的目的,這類藥物最常見的包括果導、蓖麻油、大黃、番瀉葉等。但要注意考慮的是,便秘這種疾病長期不愈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并發癥。
潤滑性瀉藥
潤滑性瀉藥對于便秘疾病的治療也會有比較好的作用,這種藥物又稱大便軟化劑,應該有所了解的一點是,此類藥物的主要功能是潤滑腸壁,對于軟化大便會有很好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這種藥物也并不是沒有任何的缺陷,主要的缺陷就是在于可以引起腹脹等不適感等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