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腦出血如何治療
1.急性腦出血的急救原則:
①防止進一步出血;②降低顱內壓;③控制腦水腫;④維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發癥。
2.具體措施是:
(1)安靜臥床:床頭抬高,盡量減少搬動。一般臥床3~4周左右。
(2)保證呼吸道通暢:腦出血的最初的5min內,對于生命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墜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應保證呼吸道通暢,松解衣領,取下義齒,側臥位,頭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時清除口腔嘔吐物,一旦窒息,盡快掏凈口腔,進行人工呼吸。
(3)合理應用鎮靜藥:對煩躁不安者或癲癇者,應用鎮靜、止痙和止痛藥。
(4)調整血壓:對血壓較高的腦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療或25%硫酸鎂10ml,深部肌內注射;神志清楚的給予口服降壓藥物。
(5)少搬動:如果患者在狹小場所發病,要盡快設法移到寬敞的地方。原則是盡量不要震動頭部,保持頭部水平位搬運,以免堵住呼吸道。
(6)內科治療:血腫小且無明顯顱內壓增高,基本上以內科基礎治療為主,有時可早期增加改善腦血循環的藥物,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藥制劑。伴發腦水腫、顱內壓增高的患者,則需積極而合理的脫水療法。
(7)外科治療:對血腫大、中線結構移位明顯者,大多須及時手術。有時為了搶救危重癥患者,則應緊急手術。
有學者認為在病理損害中起啟動和關鍵作用的是血腫,其引起的缺血水腫體積又可數倍于血腫,故主張盡早手術,甚至在發病6h內的早期手術,可最大限度地減輕繼發性損害,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致殘率,因而獲得較好的療效。
(8)止血藥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纖溶芳酸)、維生素K等。止血藥用量不可過大,種類不宜多。
二、腦出血病人多吃什么食物好
1、多攝入天然抗凝與被動脂食物
攝食此類食物有助減少心肌梗死與缺血性中風。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及含吡嗪類物質如大蒜、洋蔥、青蔥、茼蒿、香茹、龍須菜及 草莓、菠蘿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
2、多吃富含精氨酸等補腎填精的食物
有助調節血管張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張因子——氧化的合成,減少血管損傷。這類食物有海參、泥鰍、鱔魚及芝麻、山藥、銀杏、豆腐皮 、葵花子等。
3、多吃富含葉酸食物
若膳食中缺乏葉酸及維生素B6、B12,會使血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而補充葉酸對降低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病率有重 要作用。專家建議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應注意多攝食富含葉酸的食物,如紅莧菜、菠菜、龍須菜、蘆筍、豆類、酵母及蘋果、柑桔等。
4、腦出血飲食可以適當的多吃魚
魚肉富含甲硫氨酸、賴氨酸、脯氨酸及牛黃氨酸等優質蛋白,有改善血管彈性、順應性及促進鈉鹽排泄作用。此外,富含W-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有 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
三、腦出血病人的飲食注意事項
1、限制總熱量,控制體重在標準或接近標準體重范圍。
2、每日蛋白質應占總熱量的12%-15%,并包含一定量的優質蛋白(乳類、蛋類、瘦肉、雞、魚、大豆等)。
3、鹽攝入量每日控制在4克左右。
4、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入量(膽固醇每日限制在300毫克以下),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飽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動物油以及動物內臟。
5、應適當補充維生素C、尼克酸(維生素PP)、維生素B6及維生素E;還應注意鉀、鎂和微量元素鉻、硒、錳、碘等的攝入。
6、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入量(膽固醇每日限制在300毫克以下),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飽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動物油以及動物內臟。
7、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粗糧、蔬菜、水果等),盡量少吃蔗糖、蜂蜜、水果糖、糕點等。
8、定時定量,少量多餐。三餐的熱量分配最好為;早餐25%-30%,午餐35%-40%,晚餐25%-30%,兩餐之間可以加餐。
四、腦出血病人的護理介紹
1、絕對臥床休息2周,頭部可輕輕向左右轉動,應避免過度搬動或抬高頭部,四肢可在床上進行小幅度翻動,每2小時一次,不必過分緊張。大小便須在床上進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發生。
2、高血壓是本病常見誘因。服用降壓藥物要按時定量,不隨意增減藥量,防血壓驟升驟降,加重病情。
3、腦出血患者需要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特別是發病2周內,應盡量減少探望,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避免各種不良情緒影響。
4、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患者病程中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疼,例如頭部脹痛、針刺樣痛、劇烈疼痛等,這是最常見的癥狀。
我們會給予合理的治療。隨著病情的好轉,頭疼會逐漸消失,因此不必過度緊張,要學會分散注意力,如聽聽輕音樂等。如在治療過程中,仍覺得痛得很厲害,不能耐受,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醫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5、有些病員會出現煩躁不安、躁動的癥狀,對這樣的病員我們會采取約束帶、床檔等保護措施,這樣可防止病員自行拔除輸液管或胃管、墜床等不必要的意外。一旦病情穩定,不再煩躁后,即可撤離對軀體的約束,但床檔還需時時加護,特別是有氣墊床的病人,嚴防墜床。
6、長期臥床,皮膚受壓超過2小時,易發生褥瘡,應加強翻身。按摩受壓處,保持皮膚清潔干燥。肢體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老年病人,心腦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節變化易誘發疾病。長期臥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藥物祛痰,加強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動咳出,減輕肺部感染。無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
8、恢復期據醫囑搖高床頭10~15○,后按耐受及適應程度逐漸搖高床頭至半臥位,每天30分鐘、1~2小時不等。
9、保持大便通暢,可食用香蕉、蜂蜜,多進水,加強適度翻身,按摩腹部,減少便秘發生。病人數天未解便或排便不暢,可使用緩泄劑,誘導排便。禁忌用力屏氣排便,防再次腦出血。
10、能進食者給予鼻飼,發病1~2 h內禁食。
(1)急性期患者給予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
(2)限制鈉鹽攝入(少于3 g/d),鈉鹽過多儲留會加重腦水腫。
(3)食物溫度適宜,對于尚能進食者,喂水或食不宜過急,遇嘔吐或返嗆時應暫停片刻,防止食物嗆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昏迷不能進食者鼻飼流質,4~5次/d,每次200~300 ml,如牛奶、豆漿、藕粉、蒸蛋或混合勻漿等。定時回抽胃液,觀察有無上消化道出血,保持口腔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