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魯迅:《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野草》。2、郭沫若:《女神》、《屈原》。3、《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三集》。4、茅盾:《子夜》。5、郁達夫:《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
-
1、“狹義的教育”是指(學校教育)。 2、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育家是(孔子)。3、師生關系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人和人)的關系。4、(社會)、知識、兒童是影響、制約課程的關鍵因素。5、“未來性”、“社會性”和“生命性”是新的(教育)觀所強調的特征。
-
1、學前時期一般是指(0至6)歲。2、學前兒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觀察法)。3、先學前期是指(1至3)歲。4、個性形成的最初階段是(幼兒期)。5、當兒童在生理和活動能力方面得到迅速發展的時候,由于心理發展跟不上這種變化,導致其內心發生沖突,進而引發混亂,這個時期是(轉折期)。
-
教育的概念:廣義的教育,指凡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包括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狹義的教育,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使他們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的活動。
-
影響消費的因素:1、根本原因:影響居民消費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2、主要因素:影響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其中居民的收入是基礎和前提。3、其他因素生活消費還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水平與結構、家庭人口數量和結構、物價水平等因素的影響。
-
比較金屬性強弱的依據:金屬性:金屬氣態原子失去電子能力的性質;金屬活動性:水溶液中,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能力的性質。注意:金屬性與金屬活動性并非同一概念,兩者有時表現為不一致,同周期中,從左向右,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金屬性減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金屬性增強。
-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橋梁是(教育影響)。2、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發展、傳統教育走向終身教育,體現了現代教育的(民主性)。
3、教育發展的基礎性條件是(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4、我國當代第一個以法律形式出現的教育目的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教育目的)。
-
1、某教師在教學《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一課時,涉及到新聞的特點,不合適的是(準確性)。2、某教材在王羲之《蘭亭集序》一文下有相關注釋,這些文字屬于語文教材的(助讀系統)。3、教師在學習《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后,對“選修課程”的相關內容發表一些看法,觀點不正確的是(選修課程只關注課本內容即可)。
-
教師資格考試寫作評分標準:一類文(50-41)切合題意、中心突出、字跡工整。二類文(40-31)符合題意、中心明確、字跡清楚。三類文(30-21)基本符合題意、字跡潦草。四類文(20-10)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當、沒什么內容。五類文(10-0)沒有寫完作文、立意嚴重偏題、字跡難以辨認、寫背好的范文。
-
利用紅色可以做什么,屬于(形態擴散 )思維訓練方法。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學生對于發散思維訓練方法的掌握。發散思維訓練常用的方法有很多。如用途擴散,指的是以某個物品或者材料的用途為擴散點,盡可能多的想出它的用途,比如,回形針的用途,可以用來釣魚,做書簽等。
-
1、教師的職責是()。2、教師(),簡稱師德,是從事教師職業的特殊道德要求。3、現代教師的智能結構,是由(),智力結構和能力結構構成。4、《論語》一書,匯集了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于哲學、政治、倫理等方面的言論。5、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應當具備三個基本特征;一是(),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礎性。
-
材料一:我剛接任三(2)班班主任,全校聞名的“小魔王”陽陽,成為我的學生了!開學沒幾天,陽陽的問題便接踵而來。問題: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我”的教育行為。參考答案:材料中“我”的教育行為符合“以人文本”學生觀。具體表現:1、學生是完整的人。2、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
-
1、平時嗓門大的小強在回答問題時聲音小,老師批評說“聲音那么小,難道你是女孩子么?”全班哄堂大笑,該老師做法(不合理,教育體現對學生的尊重)。2、孫老師寫評語:“填空題錯了一道,其他題全對,能夠非常好的運動循環小學的簡便記法等知識。等級評定為優秀。”關于孫老師的做法是(孫老師以分數作為評價標準)。
-
1、有意義學習的條件: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系。改編口訣:新知識加舊知識加心向。2、學習動機的培養: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口訣:馬里奧班委。
-
課堂上,你講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被一個學生打斷了,而且對方當場指出了你的錯誤。這時你怎么辦?參考答案:首先,我會當場表揚該學生。能夠在老師講課的時候指出老師的錯誤,說明該學生不但有認真聽講,而且勇氣可嘉。這種行為值得所有學生學習,必須要表揚。其次,我要當場向全班同學道歉。講錯知識意味著誤導了學生。
-
1、問題的特征: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此外,由于問題的陳述方式或所給圖示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過程。2、遷移:遷移是已有的經驗對解決新問題的影響。3、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是指使用原有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
-
1、布盧姆將認知目標由低到高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2、認知學習分類理論是(加涅)提出的。3、奧斯本提出了(頭腦風暴法)。4、加涅的分類理論將認知學習分為(言語信息、智力技能、認知策略)。5、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究和發現新知識和問題的方法是(發現法)。
-
1、如果有同學反映,有人在教室里傳播不健康的書刊,對這件事你怎么辦?2、如果有的同學利用生理期不去上課,對于這件事你怎么辦?3、一個學生學習好,但同學們都不喜歡她,作為老師你怎么辦?4、學生經常不完成作業,查出原因是因為她懶散,作為老師你怎么處理?
-
1、有人說本科生去教3-6歲的幼兒有些大材小用,你怎么看?2、你們班有一個性格孤僻的幼兒,你怎么辦?3、有一個小朋友很聽話,老師總是喜歡把他抱在懷里親,其他小朋友看見了覺得很羨慕,你怎么看?4、孩子跟老師待得時間比跟家長在一起的時間長,你怎么看?
-
1、備課:備課一定要充分。2、試講:試講時,試講人應報告課題。試講的內容和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有不一致的地方,在試講完畢,如果有答辯的環節,做一個簡短的說明,讓評委知道你的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3、教學基本功:板書的時候忌諱無聲板書、長時間課堂空白,可以在板書的同時結合問題和內容,做適當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