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一、觸覺嬰兒期的寶寶通過對手或玩具的吸吮、咬、等動作來探索世界,同時,通過手、腳、皮膚的觸覺感知,體會冷暖、輕重、大小、粗細、軟硬、質地及形狀,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使更多信息儲存入大腦。爸爸媽媽做法:很多父母都知道鍛煉寶寶手的能力,是在促進他們的智力發育,但容易忽略的一點是,觸覺是皮膚的所有感觸,包括對冷暖變化的感知,對不同質地的感受等。比如很多父母不讓寶寶動熱的東西,這樣做的結果是有的寶寶對熱一點的水就不喝,他會說“燙”,其實這不是燙的感覺,如果寶寶有機會用手摸摸盛著不同溫度水的杯子,他就會知道什么是冷、溫、熱、燙等,當然,體會燙的感覺要以不燙傷皮膚為前提。如果爸爸媽媽允許寶寶光腳走路,當他走在床上、地毯上、或者不小心踩到一塊小積木,觸覺經驗是很不同的,讓寶寶接受不同觸覺,也就是接受了更多的刺激,對大腦信息存儲和提取很有幫助。
二、聽覺右腦是音樂腦,音樂的聯想能激發人的創造力。寶寶聽到自然界的流水聲、鳥叫聲、不同物體的敲擊聲等,能夠對節奏和聲音產生感知反應。爸爸媽媽做法:父母可以用小石子、豆、米裝到塑料瓶中制作成簡單的打擊樂器,用來鍛煉寶寶的節奏感和聽覺,促進右腦發育。每個家庭都有播放音樂的條件,父母可以選擇智力音樂按照節奏類型稍做編輯,根據寶寶不同的生活環節選擇不同的智力音樂做背景,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右腦得到很好的訓練。
三、視覺寶寶一出生就有視覺功能。在“看世界”的過程中,寶寶逐步學會認識周圍事物的名稱、顏色、形狀、大小,以及不同的用途。爸爸媽媽做法:將混在一起的彩色珠子放到寶寶面前,讓他挑出同樣顏色的珠子,或者準備兩副相同的卡片,讓寶寶給卡片配對,這些簡單的游戲不僅能提高寶寶的認知,還能逐步提高觀察力、辯識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等。
四、嗅覺和味覺在5大感官的訓練中,嗅覺和味覺訓練是最適合家庭環境的。爸爸媽媽做法:快樂的氣味和味道更多的來自于家庭,不妨在好菜上桌后先讓寶寶聞個夠。
五、本體感本體感是讓寶寶通過不同的位置、姿勢,體會空間變化、體位變化等,增強右腦細胞的活性,使右腦范疇中的大運動協調能力、空間認識能力、平衡能力、注意力得到改善。爸爸媽媽做法:寶寶們都喜歡玩滑梯,很多父母帶寶寶玩滑梯時,不讓他趴著滑,認為這樣不安全,可這種下滑的方式對促衡感很有幫助,對空間、立體、感知能力都有改善。父母如果做好保護措施,并且不影響其他寶寶就可以了。
只要爸爸媽媽們可以做到以上的幾點,那么寶寶的右腦就能夠更加迅速、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