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1、女性特有的生理機制減輕壓力對大腦的損傷:雌激素和前額葉皮質(可能)的作用 雌激素會消解掉許多壓力因子對神經元的破壞性,減輕壓力對大腦造成的損傷。 (p.s. 這或者能解釋為何女性的精神癥狀要比男性更晚發生、為何女性對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會比男性有更快的反應、為何這些藥物會對男女產生不一樣的副作用--雌激素和黃體脂酮對某些藥物在肝臟的代謝有很重要的影響--以及為何女性年老后能保持更佳的心智功能。) 另外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女性的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比男性多,可能因此有更多富余的細胞緩沖區來保護她們的大腦神經元。
2、生理機制導致社會行為: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副腎上腺素、催產素的作用 □ 男人:“戰斗或逃命” 過去幾乎所有關于壓力的研究,都認為男人面對壓力存在兩種鮮明而對立的反應:“戰斗或逃命”──也就是決定對抗壓力或逃避壓力。對于男人來說,這甚至可以上升到一個“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 男性面臨威脅時,會把戰斗或逃命的化學成分──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與副腎上腺素──注入神經系統,然后瞳孔會擴張、呼吸加快、血液從消化器官流入四肢準備奔跑,他們的反應速度加快,對于疼痛的感覺則變得遲鈍……這些都是典型的男性壓力反應,加快的反應速度讓他們在對抗時更敏捷,逃跑時更機智,遲鈍的痛覺則讓他們不至于被較輕的疼痛絆住腳步,能更快地恢復作戰或逃命模式。 另外,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蘿拉·克萊恩博士(Laura Cousin Klein, PhD.)與雪莉·泰勒博士(Shelley Taylor, PhD.)注意到承受壓力的男性通常選擇獨處。這也許是因為現代人的壓力也常常來自人際關系,逃避人際壓力的方法,不是撒丫子跑路,而正是一個人躲起來,好好呆著。 □ 女人:保護孩子,和其他人團結合作 男性應對壓力時,一般都是“獨自跟著壓力走”,但相對的,女性較愿意打掃屋子,與其他女性談話。 為什么不是我們熟悉的“To Be or Not To Be”?因為此前幾乎所有關于壓力的研究都以男性為對象,因此文獻上并沒有詳細記載女性的壓力反應。 雖然女性也會有類似的生理反應,產生“或戰或逃”的想法,但通常不會動用到。為什么?因為如果你有年幼的子女,戰斗或逃命都不是很好的選擇。戰斗可能會使你受傷、無法行動,也就無法保護孩子;逃命的話,你就得離開你的家與諸如食物供應等的支持系統。帶過嬰兒一起旅行的人都知道,光是叫出租車都變得很困難,更別說是在緊急時刻逃命。所以女性會以不同的反應來適應環境,泰勒博士稱為“照顧與友誼”.
另外,特別的是,當女性承受壓力時,催產素會增加。這不僅能安撫她,也促使她去求助,與他人建立感情,特別是與其他的女性。如果能獲得更多的資源,不管是食物、金錢、孩童照料或肢體沖突時的靠山,她就能更周全保護子女。她們會團結,一起談論問題,尋求幫助。這種反應不僅能幫助應付眼前的威脅,也能保護她們免于壓力的一般性傷害。
與之相反,男性的睪丸素會消除催產素的效果,這就是為何兩性對危險或威脅的反應是如此不同。統計上,慣于自己面對壓力的男性,也會產生比女性更多的壓力相關癥狀,例如更容易有高血壓,更容易酗酒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