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你理想中的搭檔具有什么樣的特質?是迷人、可愛、笑容可掬,,聰明,孝順還是其他特質?很多人都尋求與父母相似的特質,但在這樣的關系中,他們的同伴變得時而敵對、疏遠、無禮,或者愚笨都是常見的。
他們如何結識這種人的呢?吸引力是一種有趣且微妙的心理學,為了弄清楚為什么有時人們會選擇對他們有害無益的人作為伙伴,了解吸引力是如何起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TA的哪方面吸引了我們? 如果你的回答是"漂亮的外表",不管你信不信,這并非是一個人選擇開始一段關系的衡量標準。發現一個人具有吸引力與情感上被他們吸引并非一回事。我們被誰吸引跟我們的成長有很大關系。但這不是簡單地在某些人身上找到我們父母的影子。吸引力的關鍵是我們發現那個人,他重新創造著我們兒時的心理環境—— 一個情緒舒適區 ——同時他也擁有彌補出現在我們童年時問題的潛能。這個舒適區是隨著我們的成長,依照我們與看護者之間所扮演的的角色,在我們心理上逐步建立起來。
我們的父母如何融入其中?意象療法的創始人,哈維爾.亨德里克斯博士,闡述了他所謂的"失去的自我"的吸引力。從本質上講,隨著我們融入世界,我們根據以往的經驗,學著去抑制那一部分表露情緒的自我。比如,如果我們知道發怒的結果是糟糕的,憤怒可能已經成為我們一部分摒棄的自我,因此我們學會了克制發怒。我們可能已經學會發火時微笑,或者一笑帶過,或者嘗試任何能幫我們避免發火的事情,因為某種程度上,憤怒威脅到了我們。但關于吸引力,亨德里克斯稱,我們被那些可以表現出我們所抑制的的情感的人吸引——譬如,對不愿表露憤怒的人,那些可以大方表現出氣憤的人是相當吸引人的。亨德里克斯還稱,我們被那些具有我們看護人正面和負面的特質的人所吸引。在一段關系的前期,前文提及的舒適區帶給我們一種幸福感,也會讓我們誤以為,我們終于可以修復這些從我們的幼年時開始,與父母從來沒有修復過的問題。在這些關系的前期,我們的潛意識將我們親密伙伴的負面品行理解成修復關系的潛能(潛能持一種積極的情感)。然而,在一段關系的蜜月期過去后,那些促成了兩個人在一起的負面品質,開始變得令人惱火且不愉快。我們開始明白,我們這段新關系并不是真的要去解決我們童年的問題,反而讓我們在不得不處理我們兒時所經歷的,相似挫折的問題!
舒服的關系并不總是健康的吸引力機制并非只有這些(例如,還有愛慕、關系榜樣等等),但重要的是,無論這段關系對我們是否健康,我們的潛意識總是在尋求熟悉感、修復童年關系的可能性、和那個可以激發出我們的壓抑著感性自我的人。因此,那些小時候被看護者過的人,最后結識一個具攻擊性的人是有理由的。在某種意義上,舒適區意味著"我曾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所以我已經知道如何在其中作息并應付它。對我來說這樣夠舒適,就像在家一樣。"明白了在感性上使我們被一些人所吸引原因的特點,了解我們自己的關系模式同樣必不可少,特別是如果我們有過一段不健康關系。如果我們曾經的成長之路為我們的不健康關系埋下隱患,可能需要一些專業的治療,在心理上重新植入尋找健康關系的吸引力機制。沒有人注定擁有糟糕的關系——我們只是被塑造成這樣,所以我們也能塑造回去。只要有些足夠的動力和決心,擁有我們所渴求的健康關系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