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需要陪護,家長要有一份責任心,要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去交心,不要讓孩子產(chǎn)生孤獨,還是需要愛。
當一個人嫉妒另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會對那個人友善、熱情,兩個人的關(guān)系必然冷淡。孩子嫉妒的對象越多,關(guān)系冷淡的對象也就越多。這就給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帶來極大的障礙。所以,嫉妒心也是孩子的人際智能發(fā)展道路上的一塊大絆腳石。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克服嫉妒心呢?
方法
提高自我認知能力
小孩子可能多少都會有些嫉妒心,看到別人的表現(xiàn)比自己好,恐怕是不會很服氣,但是,如果嫉妒心太強就不好了。小孩子嫉妒心強是心理問題,需要家長給小孩子作出積極的引導(dǎo),讓孩子正確看到別人的長處,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
幫助孩子提高自我認知水平,發(fā)展孩子的內(nèi)省智能,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徑之一。家長首先應(yīng)該跟孩子講清每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其實,如果家長平時就能做到這一點,等于是在給孩子的嫉妒心理打頂防針。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他會知道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什么都比別人強。為人父母者也可似先拿自己做例子,然后才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指出他有許多優(yōu)點,但也有不如人的方面。這種方式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對嫉妒心的克服也比較有效。孩子如果能學會經(jīng)常這樣去想問題,嫉妒心理就會慢慢打消,而且能夠客觀地評價自我、評價別人。
這個小孩兒。嫉妒心這么強。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天生的。爭強好勝。脾氣比較大。這是與生俱來的氣質(zhì)。 另外一個就是。可能家里就他一個。容不得別人比他強。這就可以靠家庭教育能幫助他。 可以讓他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要知道有比你強的人
讓孩子學會為別人著想
1.扮演同情者的角色 對于孩子的嫉妒,父母往往只是費心思考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而不愿與他共同分擔痛苦。一個滿懷嫉妒的孩子,心里除了憤恨之外,還有更深的悲傷、失意、恐懼和委屈,如果光靠講道理就想解決這個復(fù)雜的問題,那很難辦到。 2.
自我認知能力較強的孩子,也比較容易培養(yǎng)移情能力。移情,簡單的講,就是能設(shè)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移情能力,是孩子心理成熟的重要標志。心理成熟的孩子才會自我排解嫉妒心理。移情能力強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受周圍人的歡迎。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心理學家認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產(chǎn)生嫉妒心。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長處要給予由衷的肯定和贊美,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要善意地指出,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對。贊揚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滿安全感、滿足感和快樂感,大大增
將嫉妒轉(zhuǎn)化為努力的動力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心理學家認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產(chǎn)生嫉妒心。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長處要給予由衷的肯定和贊美,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要善意地指出,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對。贊揚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滿安全感、滿足感和快樂感,大大增
家長可以嘗試將孩子的嫉妒心轉(zhuǎn)化為競爭意識。第一步,讓孩子明白自己落后的原因不在于別人,而在于自己,如果孩子一時間無法接受,家長不妨先贊揚孩子哪些方面做得好,在孩子情緒平靜后,再和他一起看看哪些方面沒有做得很好,需要更努力。家長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自己不自覺中流露的嫉妒心很容易傳染給孩子。
嫉妒心,每個人內(nèi)心潛在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對一個小孩來說,嫉妒心太強對成長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所以,應(yīng)該積極的教導(dǎo)孩子,在他們的意識之中形成一種別人的成功是別人努力才得到的,進而對于孩子是一種激勵。
讓孩子多參加競賽型游戲
建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成員間團結(jié)友愛、互相尊重、謙遜客讓的環(huán)境氣氛,這是預(yù)防和糾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矗其次,正確評價孩子。如果表揚不當或表揚過度,就會使孩子驕傲,進而看不起別人;如果沒說他好,他就難以接受。 家長要時刻注意,引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競賽游戲,比方,飛行棋、國際象棋等棋類游戲。當然,針對嫉妒孩子,游戲的功能就在于,能讓孩子多一些體驗成功與失敗交織的矛盾感受。多經(jīng)歷一些這樣的心理上的矛盾沖突,可以鍛煉孩子的心理調(diào)試機能。開始,家長可以一邊教孩子學習游戲規(guī)則,一邊和孩子一起玩。然后,試著鼓勵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孩子贏了比賽,家長可以在和孩子一起開心的時候,多問間孩子,為什么會贏,人會一直贏嗎?當孩子輸了,家長不要先表現(xiàn)出很難過的樣子,應(yīng)該盡量平靜,讓孩子明白,比賽中輸贏都很正常。輸了可以再贏,贏了也可能再輸。
嫉妒是一種心理障礙。當別人在相貌、學習、才華、人緣等方面比自己強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如煩惱、自慚、怨恨、憤怒的負面心態(tài)。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總想著超越別人,無法超越時就會暗中打擊、嘲諷、詆毀等。嫉妒這顆“毒瘤”在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它無孔
擴展閱讀,以下內(nèi)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家長怎樣引導(dǎo)嫉妒心強的孩子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心理學家認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產(chǎn)生嫉妒心。家長和老師對知孩子的長處要給予由衷的肯定和贊美,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要善意地指出,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對。贊揚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滿安全感、滿足感和快樂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使他們心胸變得開闊,大度道樂觀,也遠離了嫉妒。
充實孩子的精神生活。學生要將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但業(yè)余閑暇時間應(yīng)注意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如舞拳弄劍、吹拉彈唱、揮毫潑墨等。多引導(dǎo)孩子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使他們的版精神生活變得充實,情緒愉悅,趕走嫉妒之心。
培養(yǎng)孩子寬容的品質(zhì)。凡是有嫉妒心理者,往往心胸狹窄,以“我”為中心,只能在他人之上,不能甘居人后,稍不如意便頓生妒意,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他人鬧得很僵,甚至做出越軌權(quán)的事來。
孩子嫉妒心太強怎么辦
嫉妒心,每個人內(nèi)心潛在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對一個小孩來說,嫉妒心太強對成長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所以,應(yīng)該積極的教導(dǎo)孩子,在他們的意識之中形成一種別人的成功是別人努力才得到的,進而對于孩子是一種激勵。
如何教育嫉妒心強的孩子
建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成員間團結(jié)友愛、互相尊重、謙遜客讓的環(huán)境氣氛,這是預(yù)防和糾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礎(chǔ)zhidao。其次,正確評價孩子。如果表揚不當或表揚過度,就會使孩子驕傲,進而看不起版別人;如果沒說他好,他就難以接受。
家長要時刻注意,引導(dǎo)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家長要引導(dǎo)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實際能力去同別人相比,更快地進步和取長補短。不能用不當、不光彩的手段去獲取競爭的勝利,這樣才能把孩子的嫉妒心引向積極的權(quán)方向。
為什么父母要幫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種心理障礙。當別人在相貌、學習、才華、人緣等方面比自己強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如煩惱、自慚、怨恨、憤怒的負面心態(tài)。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總想著超越別人,無法超越時就會暗中打擊、嘲諷、詆毀等。嫉妒這顆“毒瘤”在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它無孔不入,不但侵蝕成年人的心靈,也常常出現(xiàn)在孩子們身上。
“佳明這次英語考了第二名,肯定是老師‘送’了一些分,因為他爸剛當上了咱們市的副市長。”
“哼,葉麗每次值日都有男生幫忙,不就是因為她長了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嗎?有什么了不起的!聽人說,大眼睛都是狐貍精變的。”
“有一次我請班長去網(wǎng)吧玩游戲,他拒絕了,說是他父母不讓他進網(wǎng)吧。可昨天我親眼見他和雅娟從網(wǎng)吧出來,他倆準是談戀愛了。”
“他當了班長,不是同學們公平選出來的,是老師‘欽定’的,其實沒什么真本事。”
“別看他穿戴的都是耐克名牌,其實呀,他家挺窮的,他爸撿垃圾,他媽下崗,這買衣服的錢,說不定是從哪里撿來的或偷來的呢。”
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用類似于以上這些方法來平衡自己的嫉妒心,如果任由這種心態(tài)發(fā)展,輕則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或是產(chǎn)生心理疾病,重則失去理智,攻擊對方,造成對他人、對社會更大的危害。
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曾說:“嫉妒是綠眼妖魔,誰做了它的俘虜,誰就會受到愚弄。”嫉妒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心胸狹隘和缺乏自信,這類人總是對別人取得的成績予以挑剔、貶低,對別人的成功感到惱怒、懊喪,或是抱著不屑一顧的心理。
顯而易見,嫉妒心理于人于己都是非常有害的。
首先,嫉妒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嫉妒心強的人在怨恨、貶低他人的同時,自己精神上也備受折磨,會長期使自己的精神處于緊張、焦慮、不安狀態(tài),嫉妒心還能給自己生理上造成危害,如能使腸胃功能失調(diào)、內(nèi)分泌紊亂等。
另外,嫉妒還能阻礙人際關(guān)系的發(fā)展。打擊、貶低比自己出色的人,必然會破壞雙方之間的友誼,也會使對方主動疏遠你,因為沒有人愿意與一個嫉妒心強的人打交道,更不用說建立一種和諧、友愛的關(guān)系了。
有鑒于此,父母非常有必要幫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使孩子能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他人的進步與成功。
1.培養(yǎng)孩子的平常心
父母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攀比或嫉妒之心時,要告訴孩子,這樣的不良心態(tài)對自己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要調(diào)整看問題的視角,換一個角度時,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別人的不滿或嫉妒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也是沒有意義的。當孩子學會調(diào)節(jié)心情時,不滿或過分的羨慕都會煙消云散。
嫉妒之人必定是心胸狹隘之人,他總是容不得別人超越自己。一個人的心胸狹隘與他的道德品質(zhì)、性格等有關(guān),如果懂得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看待別人的成績與成功,同時淡化自我,摒棄私念,開闊心胸,就能克服狹隘的自私心理。
“媽媽,這次競選班干部,我落選了。”
“心里難受,是嗎?”
“沒有,媽媽,我很高興。落選說明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我會努力的,爭取下學期勝出。”
“那……那些競選上的同學是不是有后臺,還是老師偏心?”
“沒有,媽媽。我們班主任對大家都好,從來沒有歧視過誰。競選上的幾位同學都是品學兼優(yōu)的,我以后要向他們學習。”
“你心里真的沒有其他想法?”
“當然,媽媽,你以為我沒競選上,就說老師不公平嗎?”
“兒子,這次到你們學校參加家長會,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穿著名牌衣服。你呢,媽媽只能親手為你做,因為媽媽下崗后,全家指望著你爸一個人。”
“媽媽,我不羨慕他們,有名牌衣服穿更好,沒名牌穿媽媽親手做的更合身,更舒適呢。”
“難道你不羨慕同學們?”
“以前有這樣的想法,不過也只是想想而已。現(xiàn)在我都上初中了,對這些事情重新有了認識,我不再覺得沒穿名牌就比別人矮一截,也不覺得比他們少享受了些什么。”
毫無疑問,像上文中這樣有平常之心的孩子,比那些有嫉妒之心、過分羨慕別人的孩子過得更快樂。由于精神上總是愉悅的,對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和人格的形成都有好的影響,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大多心胸開闊,樂觀練達,凡事都會往好處想。因此,他們更容易獲得好人緣,也更容易獲得事業(yè)上的成功。而那些凡事必爭,爭不到便生氣、抱怨,甚至嫉妒的孩子,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疏導(dǎo),則容易形*格上的障礙。
2.讓孩子明白嫉妒的危害性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野豬代表動物王國和矮人國的大力士杰菲比賽摔跤,結(jié)果野豬戰(zhàn)勝了杰菲。為了表彰野豬,動物王國和矮人國的國王共同頒旨:在兩國的交界處,為野豬立了一塊石碑。
戰(zhàn)敗的杰菲十分嫉妒野豬,他在黑夜的掩護下,偷偷地跑到石碑處,用隨身攜帶的鋤頭拼命地刨石碑下的土,想把石碑推倒,以消除心頭之恨。
小矮人揮鋤拼命地挖,石碑終于如他所愿地倒了下來,但也恰好壓在他的身上,把他活活地壓死了。
這雖然是一個寓言故事,卻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嫉妒是一顆毒芽,如果不及時拔掉它,它輕則會使人煩惱、難堪,重則會使人痛苦、怨恨,直到失去理智,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來。
當孩子了解了嫉妒對自身的危害時,就會自覺的抵御嫉妒,克服嫉妒。
3.教孩子客觀地評價自己
當嫉妒心萌發(fā)或有一定的表現(xiàn)時,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431346339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找出自己和對方的差距。認清了自己后再評價他人,自然也就會有所覺悟了。
4.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嫉妒心理和行為的產(chǎn)生,從根本上講是環(huán)境的消極因素和孩子的消極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產(chǎn)生的。父母應(yīng)當為孩子營造一種團結(jié)友愛、相互尊重、謙讓的環(huán)境氛圍,這是預(yù)防和糾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前提。
5.零距離溝通
許多嫉妒是由誤解產(chǎn)生的。有嫉妒心理的人誤認為對方的優(yōu)勢或取得的成績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從而在心里產(chǎn)生不滿或怨恨。因此,鼓勵雙方打開心扉,零距離溝通,就能避免發(fā)生誤會,即使發(fā)生了,通過溝通和解也容易消除。
同時,父母要提醒孩子把精力都用到學習上去,這樣孩子便不容易被周圍的變化所分心,嫉妒心理就很難形成。
嫉妒是綠眼妖魔,誰做了它的俘虜,誰就會受到愚弄。
如何來教育嫉妒心強的孩子
教他放生,布施。助人為樂。學會吃虧,幫人干活
下文摘自學誠法師講述
自己沒有的東西,也不希望別人有,這種心態(tài)就叫“嫉妒”。嫉妒之心尤其會出現(xiàn)在與自己能力、身份相近的人身上,或者自認為“不如自己”的人,因為我們時時處處都在與身邊的人比較,內(nèi)心狹窄封閉,高下不平。打開心胸、培養(yǎng)愿力,看向更廣闊的天地,樹立更長遠的志向,煩惱自然消減。
嫉妒別人并不能幫助自己得到想要的東西,反而會讓自己越走越遠。如果自己不甘心,那就去努力,著眼于提升自己才是出路,否則人就會走入痛苦的死胡同。嫉妒是習性,不斷被習性牽引而走偏,要靠明確的宗旨來糾正。當然,降伏煩惱非一日之功,要不斷努力增長內(nèi)心的光明才能做到。譬如一件事遇到了困難,如果是別人負責,自己就不會覺得什么,如果是自己負責的事,就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擔心辦砸了被人笑話;或當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卻被人誤解時,內(nèi)心委屈痛苦;或無人關(guān)注時,自己內(nèi)心落寞嫉妒……這都是名利心在作祟。境界就是煩惱的照妖鏡。
凈除嫉妒心很不容易,要慢慢地,一步步擴大自己的心胸,樹立更高的宗旨,才不會總是把視線局限在很小的范圍里,與身邊的人攀比。多向榜樣學習,生仰望之心,嫉妒就不容易生起來。“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蘭花不需要去嫉妒牡丹花,星星不需要去嫉妒月亮,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因緣、命運、位置,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價值、使命、道路,沒有任何兩個人是可以完全重合的,也沒有必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比較。嫉妒是因為貪著自己沒有的東西而生嗔心,被嗔魔控制而不能如實觀照自他。
占有欲是貪,嫉妒心是嗔,這兩大煩惱猶如人心中盤踞的兩條毒蛇,一旦發(fā)作,傷人傷己。欲克制惡念,不能如石頭壓草,那只能一時壓服其表;內(nèi)心必須有更強的正念、善念,如陽光融化冰雪。要修習內(nèi)心,一方面我們必須去學習智慧的典籍,另一方面需要有切身感受,要常去寺廟學習。嫉妒的根源是自己與他人有對立,心胸狹窄。要常常去隨喜,常常去回向,讓自己心量擴大。
被人嫉妒,說明自己在某些方面有優(yōu)勢,但還沒有優(yōu)秀到令人佩服的境界。要讓自己更加優(yōu)秀 ——更善良、更寬容、更有智慧,不要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不要怨恨詆毀自己的人,不要對排斥自己的人懷有敵意。自己內(nèi)在有嫉妒之心,才會敏感于他人的嫉妒,并非常緊張、恐懼。人與人之間的很多比較都是無謂的,是自己內(nèi)心種種觀念、妄想在作祟,要有一顆分享的心,隨喜的心,既把自己的成績分享給大家,也能分享他人的成功和快樂。
戰(zhàn)勝嫉妒,要有一顆寬廣的心,不局限于自己的眼界與所得,不狹隘地與人暗爭高下,而能理解、承認、接受他人的努力和成功;要有一顆慈悲的心,樂于見到他人的快樂;要對自己有信心,有自己的目標,就不會為一時的果相而沮喪。
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樹立起了志向,就不會盲目攀比、嫉妒或自卑。人因為貪著,所以對自己得不到的會產(chǎn)生嗔心,嫉妒是嗔心的一種。內(nèi)心越匱乏、虛弱,“滿足自我”的*越強,嫉妒心就會越強;反之,內(nèi)心富足、強大,貪欲較輕的人,就不容易嫉妒。
嫉妒是“小心眼”和“失向癥”的綜合反應(yīng)。所謂“小心眼”,就是看不到整體,譬如在團隊中對比自己優(yōu)秀的同行生嫉妒心,不去想團隊需要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人才,整體才能不斷提升;所謂“失向癥”,就是目標偏離了宗旨,而跑到了錯誤的方向上去。要學會去分享他人的成功與成長,分享能幫助自身的成長;而不要比較、排斥,這只會讓自己痛苦和墮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我們可以向別人學習,但不需要與別人攀比,專心走好自己的路。
嫉妒心的產(chǎn)生,一是由于對自己的方向不清晰、不堅定,二是片面看問題,只看到自己缺乏的和別人具足的,忘記了自己擁有的,沒看到別人付出的。無數(shù)因緣聚合才形成一個人的際遇,因緣的不同,造就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軌跡,我們好好在自己的緣起上努力,攀比無用,隨喜有益。
要想得到莊嚴的相貌,就要培養(yǎng)忍辱的力量,不發(fā)脾氣,不仇恨、嫉妒;常帶微笑,善待他人,內(nèi)心充滿善良柔軟。若離開了這些,只是在皮囊上琢磨描畫,離真正的 “美麗”只會越來越遠。心量放大。我們要有心量去包容別人的過失,也要有心量去欣賞別人的美好。如果我們總是活在狹小的自我中,別人做錯事自己也會不高興,別人成功了自己也會痛苦。
嫉妒和傲慢都是內(nèi)心失去了正念而片面執(zhí)取一點產(chǎn)生的妄想,也是內(nèi)心“以我為主”而引發(fā)的煩惱,因為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不能忍受別人比自己優(yōu)秀而嫉妒;心中反復(fù)品味自己的長處而忽視他人,故產(chǎn)生傲慢。要多去修感恩心、自他相換的心,讓心能夠更多看到他人,更全面正確的認識境界。嫉妒,一是占有欲強,不能容忍別人超勝自己;二是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總是與他人攀比,靠外在的“勝利”來實現(xiàn)自我的存在感、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這兩點都源于不能真正認識自己,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和意義。
貪執(zhí),就是對自己喜好的事物不肯放下;嗔恨就是發(fā)火,厭惡、仇恨、嫉妒等都屬于嗔的范疇;愚癡,就是不了解因果,渾渾噩噩的活著。執(zhí)著、煩惱就像捆住我們的鎖鏈,只不過這個鎖鏈無始劫來就跟人綁在一起,我們誤以為這就是“我”,聽說要放下就會感到害怕、迷茫、無措。佛法也需要我們有上進心,但這個上進,不是跟別人比輸贏,而是懂得向更好的人學習,提升自己。反過來,總是在跟別人較勁,表面上看也能讓我們有一時的進步,但用心卻是天壤之別,由此引起的恐懼、傲慢、自卑、嫉妒等種種煩惱會讓我們的心不得安寧,如在火上炙烤。
透由與他人的比較,看到自己的差距,生起向上增進的希求心,這是好事;但若由競爭產(chǎn)生了高低不平的心、自卑驕慢的心、嫉妒憎恨的心,甚至損人害人的心,就是壞事了。我們要牢牢把握自我成長的目標,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外境上。追名逐利,貪欲、嫉妒、驕慢……種種煩惱也隨之而來;苦苦奮斗,所得也不出自己的福報,人心陷溺于*,卻令內(nèi)心傷痕累累,未來遍布荊棘。得到的名利,一則不能常保,隨時有失去之虞,心常不安,終其一生為其所縛;二則本身就帶有過患,富貴怨之府,聲名謗之媒,何樂之有?
身體的不舒服,我們會很敏感、很重視,也懂得去找醫(yī)生;可是心靈的不舒服,絕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也不知道怎么辦。其實,我們的心已經(jīng)很嚴重的生病了,被種種分別、執(zhí)著、貪婪、嗔恨、懷疑、嫉妒、驕慢緊緊7a64e78988e69d8331333363396437綁住,離真正的快樂、自在越來越遠。
修行就是解粘去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