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頭與肩的穩定,頭要正對前方。擺臂應是以肩為軸的前后動作,大腿和膝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等。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加入了健身的隊伍,其中跑步是最簡單和最基本的健康方式。那么正確的跑步技巧是什么呢?下面來介紹一下。
方法
慢跑時,所有的動作都是朝前的,不能讓手臂在整個身體范圍擺動,會浪費我們的能量。你手臂始終向前擺動。在你慢跑的時候雙臂的位置也不是很高,同時你的腳尖要自然落地,并且你要試著使每一個動作放松。此外,保持身體正直也非常重要。在跑步中覺得累了所有的動作就會走樣。也許肩膀向前塌,也許會向后撅。從而使整個身體前傾。無論我們在跑步過程中做些什么,我們始終要讓自己的身體保持正直。手臂和肩膀向后擴,這樣才會展開我們的,保證我們的呼吸更加順暢,最好在放松的跑步訓練中練習這些。在放松的跑步練習中,能讓我們輕松的集中注意力體會這些跑步動作。
跑步時正確擺臂姿勢:以肩關節為軸,前后擺動,左右動作幅度不超過身體正中線。向前擺動大小臂夾角是90度,手的虎口和肩平;向后擺動大小臂夾角是135度左右,兩手不要緊握,手指成半握拳或自然伸掌。前擺時稍向內,后擺時稍向外。 擺臂的作用之
進入加速跑后,稍微抬高你的腿,手臂也臺高一點。記住一定要保持身體的正直與放松。
保持頭與肩的穩定,頭要正對前方。擺臂應是以肩為軸的前后動作,大腿和膝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等。
當你進入沖刺跑時,你的膝蓋和手臂會抬得更高一些。現在你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跑步技巧啦。
保持頭與肩的穩定,頭要正對前方。擺臂應是以肩為軸的前后動作,大腿和膝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等。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馬拉松正確的跑步姿勢圖解,馬拉松全程得有多長
在跑時,上體微向前傾或正直。后蹬的力量較小,大腿向前上方的擺動比較低。從外形上看,蹬地后小腿向上擺的動作比長跑小些。腳的落地點離身體重心投影點較近,并且用全腳掌或腳的外側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時應柔和而有彈性,腿應很好的彎屈、緩沖。兩臂的擺動要自然,幅度不要過大。全程距離26英里385碼,折合為42.195公里(也有說法為42.193公里)。
擴展資料
原本馬拉松比賽沒有設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好成績。但國際田聯(IAAF)為了刺激公路比賽的發展,決定從2004年1月1日開始,設立馬拉松、競走等公路比賽的世界紀錄。
選手的身體情況需得到比賽醫療機構的認可,方能參加比賽。
北京奧運會馬拉松比賽運動員不能隨便喝水
42.195公里的距離對于人類來說,是一次對體能極限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3623135的挑戰。在比賽中,運動員雖然也會從路邊的小桌子或者是路邊站立的人手中接過來一些水。而這飲用水卻不是誰都可以隨便遞的。
在馬拉松賽中,比賽的起點和終點都提供水和其他飲料,而在比賽路線上,每隔2.5公里有一個飲料站。水和飲料放在運動員經過時容易拿到的地方,運動員也可自備飲用水,并且可以在他們要求的地方設置飲料站。飲用水和濕海綿提供站設置在兩個飲料站之間。
在那里,長跑運動員和競走運動員經過時可以取到飲用水,還可以從海綿中擠水沖洗頭部,起到冷卻作用。除此之外,運動員不能從比賽線路上其他地方獲得飲料。
可以說,“水”是馬拉松比賽中規定最為嚴格的部分。除此之外,運動員只要在裁判的監督下沿正確的路線比賽即可,如有特殊原因,還可在裁判員的監督下離開賽跑路線,但如果不在監督下離開就會失掉比賽資格。
跑步的正確姿勢和400米的技巧
1.腳的著地方式
有些人認為跑步時用前掌著地,也有人認為應該足跟著來地。我們建議先以用中間部分接觸地面。
研究表明一名好的長距離跑者通常是以足中著地的。慢跑者以足中和腳跟著地,快跑者的著地點比慢跑者靠前。我們認為只有短跑選手和中短跑選手適合以前腳掌著地。可能有些人會例外,但是以足中著地對初中級跑步者是個好的方式。這樣可以減少震動,緩解對小腿肌肉自和足腱的壓力,同時為下一個邁步做好準備。
2.臀部和頭部的姿勢
這點比較難以想象:當你的腳著地時,你的臀部的位置在哪里?有些人建議,著地時你的腳應該在你的重心線的末端,也就是頭臀腳三點成一線。頭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轉頭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通常是從脖子以上部分轉動,避免身體的扭轉,避免在行進時產生不穩定。
注:沖刺跑(最后zhidao一個彎道、直道),技巧就是一進入最后一個彎道就拼命加快手臂擺動頻率,上體前傾,這個時候就是你意志發揮作用的時候了。咬牙做上述技巧一直到終點。呼吸上盡量少呼吸,憋氣跑。
正確的跑步姿勢是什么?
1、頭部:視線正時前方,頭部不要前探或后縮;
2、肩膀:肩部輕松垂放,不要慫著肩跑;
3、胸膛:挺起胸膛,身體正直,避免含著胸跑;
4、手臂:手肘彎曲成90度,遵循“前不露肘,后不露手”的原則,不要左右搖晃擺動;
5、雙手:雙手放松握拳,手指輕輕觸碰到手掌即可;
6、軀干:脊背挺直,保持身體中軸穩定,不要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過大;
7、髖部:髖部、腰部不要扭動幅度太大,減少受傷幾率和能量消耗;
8、膝蓋:腳掌落地時膝關節要略微彎曲,減小骨骼間沖擊;
9、腳踝:保持腳踝放松,盡量不要過分外翻或內翻,以免增加受傷風險;
10、腳掌:小步距,高步頻,讓體重迅速轉移到著地的腳。
擴展資料:
跑步新手常見的一些錯誤技術動作:
1、腳跟先著地。
跑步時腳跟著地相當于給你自己剎車,由于腳跟先著地時的著地點一般是在身體重心前面,這樣的動作會使你要重新啟動而消耗更多的能量,不能利用身體向前的慣性動力,同時還會大大增加下肢各關節的負荷力。
2、身體后傾。
正常良好的跑步姿勢是整個身體微向前傾,而不是彎腰,這樣可以很好地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73862保護腰部,少受損傷。
3、“坐著”跑。
如果在跑步時腰臀提升不夠的話,腿部向前后的伸展很難做到位,這樣應該有的膝部抬起就很難做到,進而造成足弓的彈力下降,主要依賴股四頭肌的發力,而大腿后群肌和小腿三頭肌發力不夠全面。
4、鐘擺腿。
由于大腿后群肌肉參與發力不夠,造成腳抬離地面不夠,因此膝關節也隨之抬高不夠,后果就是步幅過小,看上去像是直著腿在跑步,這會增加大腿后群的負荷和各個關節損傷幾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你會跑步嗎: 什么才是正確的跑步姿勢
跑步減肥的正確方法 你的跑步姿勢對了嗎
跑步是人們最常見的運動方式。但如果跑步姿勢不正確,不僅起不到健身、塑形的效果,還有可能給身體健康帶來損害,把身體跑走樣。可見正確的跑步知識有多重要,那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正確的跑步方法吧。
正確的跑步方法
1、身體挺直
從脖頸到腹部的身體軀干應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彎腰駝背或刻意挺直,左右搖晃幅度不宜過大。這一姿勢有助于保持呼吸順暢、身體平衡和步幅協調。
2、前后擺臂
跑步時候,自然擺臂十分重要,手的左右擺動幅度不應超過身體正中線,上下擺動不能高過*。擺臂過程中,手指、手腕和手臂都應保持放松,肘關節彎曲90度左右,靠近身體兩側。
3、頭肩穩定
跑步過程中,頭部和肩部應保持穩定,切忌搖頭晃腦。兩眼應注視前方,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5656538肩部適當放松。
4、輕輕握拳
跑步時,雙手應自然輕握。握拳過緊會造成前臂肌肉緊繃,進而阻礙肩部正常動作。跑步時,手上千萬別握著手機、MP3或飲料瓶,否則會導致身體搖擺,無法保持正確的直立姿勢,增加損傷幾率。
5、邁向正前方
跑步時,最好避免腿部側向動作。側面擺動腿部不僅多余,而且還容易導致膝關節受傷。正確姿勢應該是大腿邁向正前方。
6、步伐短小
步伐一旦過大,跑步時就會有伸腳向前夠的感覺,這樣會產生破壞性的壓力,極易造成運動傷。日常跑步過程中,步伐不必太大,每次落腳點位于身體前方33厘米左右為宜。突然加大步伐容易導致跟腱受傷。落地后腳趾應有“抓地感”,身體同時前傾,以減緩腳部與地面的沖擊力。沖擊力越小,腳踝及其關節受傷的危險就越小。
7、小幅度扭胯
跑步過程中,胯部扭動幅度約為5度至7度。扭胯幅度超過10度則容易導致髂脛帶綜合征(膝外側痛)或大腿后群肌拉傷等問題。
跑步的呼吸方法和正確姿勢
【呼吸節奏】
跑步時,有意識地把雙腳步伐節奏與呼吸節奏協調起來,一般來說,根據自己體力狀況和跑步速度變化,可以采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當呼吸節奏與跑步節奏相適應并形成習慣后,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淺和節奏紊亂,對加深呼吸的深度極為有利。同時還可減輕呼吸肌的疲勞感和減輕跑步中“極點”出現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跑步時采用鼻子吸氣。跑步時采用鼻子呼吸并與跑步節奏相協調,能滿足體內氧氣要求。隨著跑步距離和強度加大,氧氣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氣和呼氣時要做到慢、細、長,嘴微張呼氣,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氣。
跑步時呼吸急促,感氣憋不暢時,是由于呼氣不充分,二氧化碳排出不充分,占據在肺泡之中,*了氧氣的吸入。要想加大呼氣量,就用口呼氣,并有意識加大呼氣的量和呼出的時間。
【動作要領】
1、頭和肩
跑步動作要領——保持頭與肩的穩定。頭要正對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兩眼注視前方。肩部適當放松,避免含胸。動力伸拉——聳肩。肩放松下垂,然后盡可能上聳,停留一下,還原后重復。
2、臂與手
跑步動作要領——擺臂應是以肩為軸的前后動作,左右動作幅度不超過身體正中線。手指、腕與臂應是放松的,肘關節角度約為90度。前擺時稍向內,后擺時稍向外。
動力伸拉——抬肘擺臂。兩臂一前一后成預備起跑姿勢,后擺臂肘關節盡量抬高,然后放松前擺。隨著動作加快時越抬越高。
3、軀干與髖
跑步動作要領——從頸到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后仰,這樣有利于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軀干不要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擺時積極送髖,跑步時要注意髖部的轉動和放松。動力伸拉——弓步壓腿。兩腿前后開立,與肩同寬,身體中心緩慢下壓至肌肉緊張,然后放松還原。軀干始終保持直立。
4、腰
跑步動作要領——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過于挺直。肌肉稍微緊張,維持軀干姿勢,同時注意緩沖腳著地的沖擊。
動力伸拉——體前屈伸。自然站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軀干緩慢前屈至兩手下垂至腳尖,保持一會兒,然后復原。
5、大腿與膝
跑步動作要領——大腿和膝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側向動作都是多余的,而且容易引起膝關節受傷e799bee5baa631333365663563,因此大腿的前擺要正。動力拉伸——前弓身.兩腳站距同髖寬.雙手放在頭后.從髖關節屈體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頭肌感到緊張。
6、小腿與跟腱
跑步動作要領——腳應落在身體前約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線。小腿不宜跨得太遠,避免跟腱因受力過大而勞損。同時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著地時的緩沖,落地時小腿應積極向后扒地,使身體積極向前。另外,小腿前擺方向要正,腳應該盡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后翻,否則膝關節和踝關節容易受傷。可在沙灘上跑步時檢查腳印以作參考。
動力伸拉——撐壁提踵。面向墻壁約1米左右站立,兩臂前伸與肩同寬,手撐壁。提踵,再放下,感覺小腿和跟腱緊張。
7、腳跟與腳趾
跑步動作要領——如果步幅過大,小腿前伸過遠,會以腳跟著地,產生制動剎車反作用力,對骨和關節損傷很大。正確的落地時用腳的中部著地,并讓沖擊力迅速分散到全腳掌。
動力伸拉——坐式伸踝.跪在地上,臀部靠近腳跟,上體保持直立.慢慢向下給踝關節壓力直到趾伸肌與腳前掌感到足夠拉力.然后抬臀后重復.動作要有節奏,緩慢。
拓展資料【跑步前后飲食規律】
1、前60分鐘
在鍛煉之前,你吃下去的食物是為了提供能量。它將會讓你的“油箱”加滿,提升大腦能量并專注于鍛煉。
這時候應該吃高熱能食物,來一根能量棒吧,它是由谷物制成的零食,吃起來口感很像蛋卷,能給你帶來足夠的能量,且讓你不覺得太飽也不會覺得太餓。
2、前20分鐘
如果你在鍛煉前只有20分鐘時間,液體或高G1值的食物是最合適的。這些快速起效的碳水化合物將有助于減少鍛煉時的腹部不適或岔氣,同時提供即時的爆發能量。
這時候應該吃高維生素食物,開一瓶維生素飲料或者來一塊由白面包制成的蜂蜜或者果醬三明治吧。這類食物消化起來很快。
3、前5分鐘
鍛煉前吃零食從來都不是必須的,但如果你的能量不足或不得不在一場長時間會議之后沖向健身房,它能夠提供即時的能量補充。這時候你需要少量的高G1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吃一小把葡萄干、杏仁或者栆
4、后5分鐘
讓人極度疲勞的健身課程耗盡了你存儲的肝糖——它是很容易獲得的能量來源,存儲在你的肌肉中,同時損傷了你的肌肉組織。
因此,你的目標是盡可能快的補充這些存儲能量,這樣你的肌肉才能夠被修復并且未接下來的課程做好準備。這時候你需要大量高蛋白質去修復并重建損傷的肌肉組織。
5、后45~60分鐘
這時候應該多吃一點,研究表明人們應該在運動后兩小時內進餐,這是的補給速度是最快的。此時,吃一餐高碳水化合物并含有低脂蛋白質的食物不僅能增加被肌肉消耗的葡萄糖,同時也能滿足促成蛋白質進入肌肉,使其修復。
這時候你應該吃補充電解質的食物。比如一份搭配了瘦肉醬的意大利面以及一份混合蔬菜。補充因出汗流失的電解質以促進身體對液體的吸收也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資料:跑步--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