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為: 冰壺所用場地是一個非常平整的長44.5米、寬4.7米的冰道。冰道的一端畫有一 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
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冬奧會比賽項目,并設有冰壺世錦賽。設男女2個小項,每隊為四人。冰壺為圓壺狀,由不含云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巖制成,且世界上所有的制造優質冰壺用的天然花崗巖均產自蘇格蘭近海的一個小島,也只有蘇格蘭人掌握著制作世界頂尖水平冰壺的技術。冰壺周長約為91.44厘米,高(從壺的底部到頂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壺柄和壺栓)最大為19.96公斤。刷冰是為了減小冰壺與冰面間摩擦。有人把冰壺稱作“冰上國際象棋”,這一比喻很好地詮釋了冰壺的神秘與高雅。
方法
冰壺比賽時,每場由兩支球隊對抗進行,每隊由4名球員組成。比賽共進行10局。兩隊每名球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球機會。兩隊按一壘、二壘、三壘及主力隊員的順序交替擲球,在一名隊員擲球時,由兩名本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壺能準確到達營壘的中心。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蹬冰腳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體跪式向前滑行,同時手持冰壺從本壘圓心推球向前,至前衛線時,放開冰壺使其自行以直線或弧線軌道滑向營壘中心。擲球隊員在力求將冰壺滑向圓心的同時,也可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用冰壺將對方的冰壺撞出營壘或將場上本方的冰壺撞向營壘圓心。最后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冰壺后,以場地上冰壺距離營壘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每石1分,積分多的隊為勝。
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 需要密切配合。 冰壺比賽用的冰場長44.5米,寬4.75米。從投球點起約40米遠處畫有圓
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各有四名球員,輪流丟擲石球(rock),以賽前雙方擲點離圓心近者先擲。每局(end)在每隊交替擲球,每人分別丟擲兩球,八人共十六球之后結束。
冰壺運動是在冰面上進行的,使用約 42 磅(19 千克)的花崗巖冰壺石。 玩冰壺的場地(冰道 兩隊交替擲冰壺石。 松開冰壺石時扭動把手可以使冰壺石帶一點兒弧線前進,這有一
主將(skip)應領導球賽。當隊員擲球時,主將應持冰刷(broom),作為擲球之目標物。主將并應指示石球之旋轉(turn)方向及應滑行之距離,并使隊員了解擲球之目的,以使刷冰員(sweeper)決定應如何刷冰,因為刷冰可使石球增加滑行距離、同時減少行進之曲度(curve)。
冰壺的游戲規則: 冰壺比賽每場有兩隊參加,每隊由4名球員組成。比賽共進行10局。兩隊每名球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球機會。比賽時各隊位于本方營壘中心線后,按一壘、
一場比賽需兩組石球,每組各八顆,應上色彩以使在冰道另端仍可輕易辨識。傳統上,在第一局中,不擁有最后一球擲球權的一隊,可選擇該隊的球色。
將對方的砥石撞出營壘或將本隊的砥石撞向圓心。 詳細的規則如下:擲冰壺又稱冰上溜 砥石的直徑為 29厘米,厚度 11.5厘米,重 19公斤。 冰壺的制作: 冰壺由蘇格蘭不含云母
球員位置
為避免擁擠,比賽規則對于球員的位置也有所規定:
冰壺的第一場先后手是由雙方主將各投一壺決定,哪方投出的壺與T線(垂直于賽道且過大 冰壺的加時賽采取“突然死亡”制,即一輪過后,只要有一方得分比賽就結束了。舉個例
非擲球隊:主將及副將(third)可站立於標的端之底線后方,主將也可立於擲球隊之主將之后。下一順位之擲球員可站在后板(backboard)附近,而其他球員則可站在冰道底端之后或兩欄線之間。
但若曾與在局中的球發生碰撞,則該球無須完全通過欄線。 【冰壺規則】 冰壺比賽時 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
擲球隊:持冰刷之主將(或副將)可立於標的端圓心線后方之任何位置。
,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冬奧會比賽項目,并設有冰壺世錦賽。 冰壺比賽具有以下規則: 1、 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各有四名球員,
特殊情況
若擲球員未在球抵達擲球端欄線之前將球離手,則另隊有權選擇該球之處理方式:
刷冰規則 擲球方之刷冰員可在兩圓心線間為己方任何在移動中之石球刷冰。但在圓心線之后,每隊僅有一名球員可為己方之石球刷冰,且僅有主將可為對方之石球刷冰。
(1)仍視該球為有效;
冰壺比賽規則如下: 冰壺所用場地是一個保持得非常平整的長44.5米、寬4.7米的冰道。 投擲的目的是使冰壺盡可能地接近營壘中心點。哪隊投擲的冰壺比對手更接近圓心,哪隊
(2)將該球視為出局,并將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內球放為原位。
冰壺比賽規則: 冰壺比賽時,每場由兩支球隊對抗進行,每隊由4名球員組成。比賽共進行 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
球之意外受觸
9、冰壺比賽用的冰場長44.5米,寬4.75米。從投球點起約40米遠處畫有圓形標志的地 冰壺規則 - 球員位置 為避免擁擠,比賽規則對于球員的位置也有所規定: 非擲球隊:主
當石球擲出,正在滑行時,若擲球方的球員(通常是刷冰員)不慎以身體、衣服或是冰刷碰觸此球,此球即視為受觸球。在其滑行完成后,另隊可就以下三者任擇之一,對該球進行處分:
假如到第十局了,紅色冰壺10-8領先,但是紅色的時間不夠用了,不夠投完所有的冰壺。紅方時間到后,首先黃方投完剩余所有的冰壺,然后要看營內冰壺情況,如果營內有3只
1、 仍視該球為有效。
也只有蘇格蘭人掌握著制作世界頂尖水平冰壺的技術。冰壺周長約為91.44厘米,高(從壺 需要密切配合。 冰壺比賽用的冰場長44.5米,寬4.75米。從投球點起約40米遠處畫有圓
2、將該球視為出局,并將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內球放為原位。
就是誰的壺最靠近圓心,誰得分,也就是說一局只有一個隊能得分。 在此基礎上,如果你有兩個、三個、四個~~~球都比對方最靠近圓心的那個壺還要靠近圓心,你就能得2、3、
3、估算若球未受碰觸,則場中各球的位置應會如何。并將場中各球移至其估算之位置。
將對方的砥石撞出營壘或將本隊的砥石撞向圓心。? 詳細的規則如下:擲冰壺又稱 29厘米,厚度?11.5厘米,重?19公斤。? 冰壺的制作: 冰壺由蘇格蘭不含
刷冰規則
擲球方之刷冰員可在兩圓心線間為己方任何在移動中之石球刷冰。但在圓心線之后,每隊僅有一名球員可為己方之石球刷冰,且僅有主將可為對方之石球刷冰。
p> 冰壺運動是在冰面上進行的,使用約 42 磅(19 千克)的花崗巖冰壺石。 玩冰壺的場 目的是使冰壺石在“較快”或“較慢”冰面上回動。 在冰壺石上通常用螺栓固定有塑料
計分
擁有位于圓壘(house)中、位置最接近圓壘中心之石球之隊伍得分。該隊每顆位於圓壘中、位置較另隊所有石球都更接近圓心之石球皆可獲計一分。在移動任何石球之前,兩隊之third應對得分情形獲得共識。
測量
若屬於不同隊之兩顆石球無法判定何者較接近圓心時,除非另有石球更接近圓心,該局將被視為不計分。
冰壺比賽每隊為四人。兩個隊比賽時共使用冰壺石(有人也稱之為砥石)16個。聽從主力隊員的指示,按照一壘隊員、二壘隊員、三壘隊員、主力隊員的排列順序與對方一對一的對抗比賽。兩個隊的隊員在冰上投球兩次,每次投一個冰壺石。兩隊共投十六個冰壺石為一局。
主力隊員做出迎戰對策的指示。
掃冰隊員使用刷子快速在冰上刷動,以改變冰壺石的滑行方向和速度。
投擲出的冰壺石一邊旋轉一邊以適當的曲線向前滑行,冰壺石轉一圈半到兩圈半最為理想。
把對方隊的冰壺石掃出圈外也是技巧之一。
如果冰壺石超過后衛線會失去比賽資格。
投石時,一定要在前衛線前把握著冰壺石的手松開。投出的石不過對方的前衛線時失去比賽資格。
四個隊員融為一體,需要密切配合。
冰壺比賽用的冰場長44.5米,寬4.75米。從投球點起約40米遠處畫有圓形標志的地方為“大本營”(直徑3.66米)。投出的石離大本營中心最近的隊為勝。握石的手在松開的瞬間,即使出現微小的角度偏差,也會象高爾夫的OB一樣滑到40米開外,而招致較大的失誤。冰壺石重19.1公斤、直徑30cm, 厚度最薄為11.5cm。
一場為10局,比賽時間約2小時30分。兩個隊共投16個石為一局。以雙方隊員擲出的石離大本營中心的個數多少來計算得分并決定勝負。
【冰壺石的握法】
冰壺石不光是用手握的,也不光是握在掌系心深處,還需要手指與手掌的密切配合。用力的手指握緊冰壺石控制好持續投石的動作是非常重要的。投石時有大旋轉和小旋轉技巧。
【冰壺投擲與方法】
雙方隊員擲出的石離大本營中心的個數多少來計算得分并決定勝負。 以距離對方隊大本營中心石的個數來決定勝負。
1、運動員蹲下身子并作成將身體坐在腿肚子上的姿勢,伸直胳膊把冰壺石輕松地放在自己的前方。垂直肩膀、伸直胳膊、靠攏膝蓋、端正身體。在身體放松的情況下,控制好平衡時非常重要的。
2、在將冰壺石向前稍微移動的同時開始投石。在作投石動作之前,要先把軀干部分抬起。
3、保持好伸直的胳膊與垂直的肩膀,關鍵是在抬起軀干的時候。其余只要掌握好冰壺石的握法與自我控制,并以正確的姿勢投出冰壺石便不會失誤。
4、冰壺石是由肩膀用力而投出去的。靠伸直的肩膀前后搖擺來調節投石的距離。重要的是要控制好小橫步,實際就是腳的轉彎度。作投石運動時保持好重心也是非常重要因素之。把身體的重心移到右側稍微彎曲的腳上,用左腳來控制并掌握平衡。
5、把冰壺石提到自己的前方,伸直胳膊然后把腳慢慢地移到冰壺石的后方。因為身體的重心要從后腳移到向前彎曲的前腳上,所以要掌握好平衡。也可以借助刷子的手來調節平衡。
6、投石運動員把冰壺石充分地提到自己的前方,又腳伸直至后方并將身體向前移動。使肩膀垂直于幫助調節平衡的刷子是非常重要的。投出石的瞬間,前胸落到膝蓋的內側,冰壺石脫手而出,飛向目的地。這時身體完全保持平衡,甚至不用刷子來支撐。
7、投石結束后,身體伸展到最低、最遠的程度,到最后的一個動作完成為止肩膀保持垂直,胳膊也要伸出去。為了不養成壞習慣,投出冰壺石后使身體保持最低的姿勢,直到投石結束為止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冰壺的比賽規則?
冰壺(Curling),又稱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團體投擲性競賽項目,冰壺被運動員擲出去后,在冰面上滑行(運動員不能再觸碰),依據最終停在得分區的不同位置得分。現在是冬奧會比賽項目,并設有冰壺世錦賽。
比賽規則為:
冰壺所用場地是一個非常平整的長44.5米、寬4.7米的冰道。冰道的一端畫有一個直徑為1.83米的圓圈作為球員的發球區,被稱作本壘。冰道另一端的圓圈被稱為營壘。冰壺場地兩端各裝有一個斜面橡膠起蹬器。場地前后兩端各有一條藍色的實線稱為前衛線和后衛線。冰壺擲出后,如果未進前衛線或越過后衛線都視作無效,將被清出場外。
冰壺比賽中雙方各有四人,雙方隊員輪流投擲,每名隊員投擲兩次,投擲的目的是使冰壺盡可能地接近營壘中心點。哪隊投擲的冰壺比對手更接近圓心,哪隊就得分。營壘區就是冰壺比賽的得分區域。當16次投擲全部完畢后為一局。一局結束后,下一局從場地的反方向繼續比賽,由上局比賽得分的隊伍先投擲。冰壺比賽共10局,10局總分最高者為獲勝隊。冰壺為圓壺狀,由不含云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巖制成,冰壺周長約為91.44厘米,高(從壺的底部到頂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壺柄和壺栓)最大為19.96公斤。另有刷冰是為了減小冰壺與冰面間摩擦。
冰壺比賽時,每場由兩支球隊對抗進行,每隊由4名球員組成。比賽共進行10局。兩隊每名球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球機會。兩隊按一壘、二壘、三壘及主力隊員的順序交替擲球,在一名隊員擲球時,由兩名本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壺能準確到達營壘的中心。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蹬冰腳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體跪式向前滑行,同時手持冰壺從本壘圓心推球向前,至前衛線時,放開冰壺使其自行以直線或弧線軌道滑向營壘中心。擲球隊員在力求將冰壺滑向圓心的同時,也可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用冰壺將對方的冰壺撞出營壘或將場上本方的冰壺撞向營壘圓心。最后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冰壺后,以場地上冰壺距離營壘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每石1分,積分多的隊為勝。
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各有四名球員,輪流丟擲石球(rock),以賽前雙方擲點離圓心近者先擲。每局(end)在每隊交替擲球,每人分別丟擲兩球,八人共十六球之后結束。
主將(skip)應領導球賽。當隊員擲球時,主將應持冰刷(broom),作為擲球之目標物。主將并應指示石球之旋轉(turn)方向及應滑行之距離,并使隊員了解擲球之目的,以使刷冰員(sweeper)決定應如何刷冰,因為刷冰可使石球增加滑行距離、同時減少行進之曲度(curve)。
一場比賽需兩組石球,每組各八顆,應上色彩以使在冰道另端仍可輕易辨識。傳統上,在第一局中,不擁有最后一球擲球權的一隊,可選擇該隊的球色。
球員位置
為避免擁擠,比賽規則對于球員的位置也有所規定:
非擲球隊:主將及副將(third)可站立于標的端之底線后方,主將也可立于擲球隊之主將之后。下一順位之擲球員可站在后板(backboard)附近,而其他球員則可站在冰道底端之后或兩欄線之間。
擲球隊:持冰刷之主將(或副將)可立于標的端圓心線后方之任何位置。
特殊情況
若擲球員未在球抵達擲球端欄線之前將球離手,則另隊有權選擇該球之處理方式:
1、仍視該球為有效;
2、將該球視為出局,并將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內球放為原位。
球之意外受觸
當石球擲出,正在滑行時,若擲球方的球員(通常是刷冰員)不慎以身體、衣服或是冰刷碰觸此球,此球即視為受觸球。在其滑行完成后,另隊可就以下三者任擇之一,對該球進行處分:
1、 仍視該球為有效。
2、將該球視為出局,并將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內球放為原位。
3、估算若球未受碰觸,則場中各球的位置應會如何。并將場中各球移至其估算之位置。
刷冰規則
擲球方之刷冰員可在兩圓心線間為己方任何在移動中之石球刷冰。但在圓心線之后,每隊僅有一名球員可為己方之石球刷冰,且僅有主將可為對方之石球刷冰。
計分
擁有位于圓壘(house)中、位置最接近圓壘中心之石球之隊伍得分。該隊每顆位于圓壘中、位置較另隊所有石球都更接近圓心之石球皆可獲計一分。在移動任何石球之前,兩隊三壘應對得分情形獲得共識。
測量
若屬于不同隊之兩顆石球無法判定何者較接近圓心時,除非另有石球更接近圓心,該局將被視為不計分。
冰壺比賽每隊為四人。兩個隊比賽時共使用冰壺石(也稱之為砥石)16個。聽從主力隊員的指示,按照一壘隊員、二壘隊員、三壘隊員、主力隊員的排列順序與對方一對一的對抗比賽。兩個隊的隊員在冰上投球兩次,每次投一個冰壺石。兩隊共投十六個冰壺石為一局。
主力隊員做出迎戰對策的指示。
掃冰隊員使用刷子快速在冰上刷動,以改變冰壺石的滑行方向和速度。
投擲出的冰壺石一邊旋轉一邊以適當的曲線向前滑行,冰壺石轉一圈半到兩圈半最為理想。
把對方隊的冰壺石掃出圈外也是技巧之一。
如果冰壺石超過后衛線會失去比賽資格。
投石時,一定要在前衛線前把握著冰壺石的手松開。投出的石不過對方的前衛線時失去比賽資格。
四個隊員融為一體,需要密切配合。
一場為10局,比賽時間約2小時30分。兩個隊共投16個石為一局。以雙方隊員擲出的石離大本營中心的個數多少來計算得分并決定勝負。
冰壺的規則
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各有四名球員,輪流丟擲石球(rock),以猜銅板輸者先擲。每局(end)在每隊交替擲球,每人分別丟擲兩球,八人共十六球之后結束。計分方式為:擁有位於圓壘(house)中、位置最接近圓壘中心之石球之隊伍得分。 該隊每顆位於圓壘中、位置較另隊所有石球都更接近圓心之石球皆可獲計一分。 主將(skip)應領導球賽。當隊員擲球時,主將應持冰刷(broom),作為擲球之目標物。主將并應指示石球之旋轉(turn)方向及應滑行之距離,并使隊員了解擲球之目的,以使刷冰員(sweeper)決定應如何刷冰,因為刷冰可使石球增加滑行距離、同時減少行進之曲度(curve)。 場地標示 如圖。其中較需說明者如下: 邊線(side line):任何接觸到邊線的石球都被視為出局,應立即從場地中移開。 圓壘(house):冰道(sheet)兩端各一,由數個同心圓所構成。 起滑架(hack):位於場地邊緣與圓壘之間,球員在擲球時可藉此將腿后蹬而向前。 圓心線(tee line):擲球時,若石球已通過擲球區的圓心線,則不可再重擲。石球擲出后,己方的刷冰員可在石球通過標的區的圓心線之前進行刷冰;之后,則對方主將有權進行刷冰,以使球離開圓心。 欄線(hog line):擲球時,球員必須在擲球區的欄線之前將球離手。擲球后,若石球未完全通過標的區的欄線便停止,則此球視為出局。但若曾與在局中的球發生碰撞,則該球無須完全通過欄線。 石球 一場比賽需兩組石球,每組各八顆,應上色彩以使在冰道另端仍可輕易辨識。傳統上,在第一局中,不擁有最后一球擲球權的一隊,可選擇該隊的球色。 球員位置 為避免擁擠,比賽規則對於球員的位置也有所規定: 非擲球隊:主將及副將(third)可站立於標的端之底線后方,主將也可立於擲球隊之主將之后。下一順位之擲球員可站在后板(backboard)附近,而其他球員則可站在冰道底端之后或兩欄線之間。 擲球隊:持冰刷之主將(或副將)可立於標的端圓心線后方之任何位置。 特殊情況 若擲球員未在球抵達擲球端欄線之前將球離手,則另隊有權選擇該球之處理方式:(1)仍視該球為有效 、(2)將該球視為出局,并將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內球放為原位。 球之意外受觸 當石球擲出,正在滑行時,若擲球方的球員(通常是刷冰員)不慎以身體、衣服或是冰刷碰觸此球,此球即視為受觸球。在其滑行完成后,另隊可就以下三者任擇之一,對該球進行處分: 1. 仍視該球為有效 2. 將該球視為出局,并將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內球放為原位。 3. 估算若球未受碰觸,則場中各球的位置應會如何。并將場中各球移至其估算之位置。 刷冰規則 擲球方之刷冰員可在兩圓心線間為己方任何在移動中之石球刷冰。但在圓心線之后,每隊僅有一名球員可為己方之石球刷冰,且僅有主將可為對方之石球刷冰。 計分 擁有位於圓壘(house)中、位置最接近圓壘中心之石球之隊伍得分。該隊每顆位於圓壘中、位置較另隊所有石球都更接近圓心之石球皆可獲計一分。在移動任何石球之前,兩隊之third應對得分情形獲得共識。 測量 若屬於不同隊之兩顆石球無法判定何者較接近圓心時,除非另有石球更接近圓心,該局將被視為不計分。 冰壺規格 冰壺為圓壺狀,由特殊石材制成,周長約為91.44厘米,高(壺的底部與頂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壺柄和壺栓)最大為19.96公斤。冰壺比賽是在長44.5米、寬4.75米的冰壺場地內進行的,場地兩端各有一個大本營,與大本營相切的紅為底線,過大本營中心與底線平行的線為“丁”字線,接下來是前擲線(與底線平行距大本營中心6.40米)。 場地大小 場地兩端距“丁”字線3.66米處,各固定一橡膠起踏器,比賽中運動員蹬起踏器后與壺一起滑行,壺須到達近端前擲線前投出,并且要到達遠端前擲線和底線之間的區域才有效。為增大壺與冰面的摩擦,比賽前要在冰面上均勻噴灑水珠,形成點狀麻面。比賽中,壺投出后,運動員可為運動的冰壺擦冰,以增加滑行距離。
冰壺的規則是什么?
冰壺規則
冰壺比賽時,每場由兩支球隊對抗進行,每隊由4名球員組成。比賽共進行10局。兩隊每名球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球機會。兩隊按一壘、二壘、三壘及主力隊員的順序交替擲球,在一名隊員擲球時,由兩名本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壺能準確到達營壘的中心。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蹬冰腳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體跪式向前滑行,同時手持冰壺從本壘圓心推球向前,至前衛線時,放開冰壺使其自行以直線或弧線軌道滑向營壘中心。擲球隊員在力求將冰壺滑向圓心的同時,也可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用冰壺將對方的冰壺撞出營壘或將場上本方的冰壺撞向營壘圓心。最后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冰壺后,以場地上冰壺距離營壘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每石1分,積分多的隊為勝。
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各有四名球員,輪流丟擲石球(rock),以賽前雙方擲點離圓心近者先擲。每局(end)在每隊交替擲球,每人分別丟擲兩球,八人共十六球之后結束。
主將(skip)應領導球賽。當隊員擲球時,主將應持冰刷(broom),作為擲球之目標物。主將并應指示石球之旋轉(turn)方向及應滑行之距離,并使隊員了解擲球之目的,以使刷冰員(sweeper)決定應如何刷冰,因為刷冰可使石球增加滑行距離、同時減少行進之曲度(curve)。
一場比賽需兩組石球,每組各八顆,應上色彩以使在冰道另端仍可輕易辨識。傳統上,在第一局中,不擁有最后一球擲球權的一隊,可選擇該隊的球色。
球員位置
為避免擁擠,比賽規則對于球員的位置也有所規定:
非擲球隊:主將及副將(third)可站立于標的端之底線后方,主將也可立于擲球隊之主將之后。下一順位之擲球員可站在后板(backboard)附近,而其他球員則可站在冰道底端之后或兩欄線之間。
擲球隊:持冰刷之主將(或副將)可立于標的端圓心線后方之任何位置。
特殊情況
若擲球員未在球抵達擲球端欄線之前將球離手,則另隊有權選擇該球之處理方式:
(1)仍視該球為有效;
(2)將該球視為出局,并將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內球放為原位。
球之意外受觸
當石球擲出,正在滑行時,若擲球方的球員(通常是刷冰員)不慎以身體、衣服或是冰刷碰觸此球,此球即視為受觸球。在其滑行完成后,另隊可就以下三者任擇之一,對該球進行處分:
1、 仍視該球為有效。
2、將該球視為出局,并將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內球放為原位。
3、估算若球未受碰觸,則場中各球的位置應會如何。并將場中各球移至其估算之位置。
刷冰規則
擲球方之刷冰員可在兩圓心線間為己方任何在移動中之石球刷冰。但在圓心線之后,每隊僅有一名球員可為己方之石球刷冰,且僅有主將可為對方之石球刷冰。
計分
擁有位于圓壘(house)中、位置最接近圓壘中心之石球之隊伍得分。該隊每顆位于圓壘中、位置較另隊所有石球都更接近圓心之石球皆可獲計一分。在移動任何石球之前,兩隊三壘應對得分情形獲得共識。
測量
若屬于不同隊之兩顆石球無法判定何者較接近圓心時,除非另有石球更接近圓心,該局將被視為不計分。
冰壺比賽每隊為四人。兩個隊比賽時共使用冰壺石(也稱之為砥石)16個。聽從主力隊員的指示,按照一壘隊員、二壘隊員、三壘隊員、主力隊員的排列順序與對方一對一的對抗比賽。兩個隊的隊員在冰上投球兩次,每次投一個冰壺石。兩隊共投十六個冰壺石為一局。
主力隊員做出迎戰對策的指示。
掃冰隊員使用刷子快速在冰上刷動,以改變冰壺石的滑行方向和速度。
投擲出的冰壺石一邊旋轉一邊以適當的曲線向前滑行,冰壺石轉一圈半到兩圈半最為理想。
把對方隊的冰壺石掃出圈外也是技巧之一。
如果冰壺石超過后衛線會失去比賽資格。
投石時,一定要在前衛線前把握著冰壺石的手松開。投出的石不過對方的前衛線時失去比賽資格。
四個隊員融為一體,需要密切配合。
冰壺比賽用的冰場長44.5米,寬4.75米。從投球點起約40米遠處畫有圓形標志的地方為“大本營”(直徑3.66米)。投出的石離大本營中心最近的隊為勝。握石的手在松開的瞬間,即使出現微小的角度偏差,也會象高爾夫的OB一樣滑到40米開外,而招致較大的失誤。冰壺石重19.1公斤、直徑30cm, 厚度最薄為11.5cm。
一場為10局,比賽時間約2小時30分。兩個隊共投16個石為一局。以雙方隊員擲出的石離大本營中心的個數多少來計算得分并決定勝負。
冰壺比賽得分規則
冰壺運動是在冰面上進行的,使用約 42 磅(19 千克)的花崗巖冰壺石。 玩冰壺的場地(冰道)長 138 英尺(約 42 米),寬 14 英尺(4.25 米)。比賽最終目的就是在投出所有 16 個冰壺石(每隊 8 個)后,令您所在隊的冰壺石最接近營壘的中心,稱作“T 形線”(見下圖)。要令球隊獲勝,您需要:擲出您的冰壺石以使其停留在得分位置(“挨近”),將對手的冰壺石撞出得分位置(“擊出”),用其它冰壺石保護您自己的冰壺石。所投出的冰壺石最接近營壘中心的隊伍得分,接下來如果該隊還有第二個最接近的冰壺石則累計計分,依此類推。每一回合稱作“一局”,每隊由四名隊員組成,每名隊員擲兩次冰壺石。從冰道一側的擲石區將冰壺石擲到另一側的營壘中。這包括冰壺運動員從擲石區將冰壺石推出,帶著旋轉推開它,即在“弧線球”,冰壺是因此而得名的。 現代游戲是從在冰凍的蘇格蘭湖上戶外追擊、玩耍演化來的;無疑飲用少量酒就可令運動員興奮起來.它在今天演化成需要高度技巧的室內運動。 冰壺石源于蘇格蘭在冰面上投擲的大塊巖石,這些巖石沒有特定的大小或形狀。 它們演化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形狀均勻的石質形狀。 它們都是由純粹的花崗巖制成的,極為堅硬。 最好的冰壺石石材來自蘇格蘭西海岸外的 Ailsa Craig 島上的一個花崗巖采石場。 因為冰壺石都很重(16個冰壺石為一組,每個冰壺石重達 42 磅(19 千克),還不包括包裝),所以運輸費用相當昂貴。而且制造費用也十分昂貴,因為需要使用鉆石才能將它們磨成最終的形狀。 冰壺石: 冰壺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是凹面。 在某些冰壺石上,上下表面的凹度各不相同,目的是使冰壺石在“較快”或“較慢”冰面上回動。 在冰壺石上通常用螺栓固定有塑料環形把手,靠一個從冰壺石中部通向另一端上的銷槽來固定。 右圖顯示一個帶有把手的冰壺石,把手由下側穿入的鋼質螺栓來固定,如圖所示。 同一個冰壺石的下側圖還顯示了螺栓在中部的凹面。 顏色較淡的環位于冰壺石實際運行面外,這是一個約 1/4 英寸(6 毫米)寬的環,環直徑為 5 英寸(13 厘米)。 它可以讓冰壺石滑得更遠、更準確,并可能擲出比在平面上更大的“弧線”。 擲出冰壺石 擲冰壺石的手法與擲保齡球的手法有幾分相似。 實際上,兩者只不過有點兒像而已。 你從稱作“擲石區”的地方開始,或基本上冰壺石尚未滑出冰面。 首先,你拿起冰壺石并把它向后拖,通常以反沖的姿勢將它提出冰面,然后再推出或旋轉冰壺石使其向前沿冰面平穩滑行。 但是,要取得更好的擲出效果,你應該盡可能隨冰壺石一起滑行。 優秀的冰壺石運動員通常非常貼近冰面滑行,有時姿勢顯得非常舒展。 必須在“拱線”前松開冰壺石。 當你速度減慢時,冰壺石繼續滑行,進入另一側,越過另一側的拱線。 如果冰壺石沒有越過該拱線,則被認為是出局,該冰壺石應從冰面上移開。 概要 每一名冰壺石運動員每局擲出或投出兩個冰壺石,兩隊交替擲冰壺石。 松開冰壺石時扭動把手可以使冰壺石帶一點兒弧線前進,這有一點兒像保齡球中的“弧圈球”。 所有四名隊員一局可以擲兩次冰壺石,并掃刷其隊友擲出的冰壺石。在一名運動員擲出冰壺石后,需要兩個人進行掃刷。 掃刷可令冰面更光滑,以便在投冰壺石太輕的情況下使冰壺石滑行得更遠,適當時候需要強有力的掃刷。 在通常的兩小時比賽中,冰壺石運動員一般要滑行近兩英里。 輪空者擔任隊長和戰略制訂者。 良好的戰略是冰壺比賽獲勝的關鍵,與擲冰壺石技巧同樣重要。 因此,有人將冰壺稱之為“冰上國際象棋”。 比賽場地稱作“冰道”,它經過設計可沿兩方向比賽。 擲冰壺石的目的在于令冰壺石停在預先確定的位置(挨近或保護),或移到另一個冰壺石上(擊出或解除)。 在每局擲出 16 個冰壺石后計算得分。 12 英尺(3.65米)的圓圈(即“營壘”)是得分區。 營壘中的冰壺石必須比任何對手的冰壺石更接近 T 形線(中心),才可以得分。 一局中的最高分是 8 分。 通常,計 1 到 3 分。比賽比 8 局或 10 局,時間約為 2 到 2.5 小時。 國際標準是在 150 分鐘內比 10 局(每隊用時 75 分鐘,用時鐘計時)
冰壺的游戲規則是怎樣的?
冰壺的游戲規則:
冰壺比賽每場有兩隊參加,每隊由4名球員組成。比賽共進行10局。兩隊每名球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球機會。比賽時各隊位于本方營壘中心線后,按一壘、二壘、三壘及主力隊員的順序交替擲球,在一名隊員擲球時,由兩名本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壺能準確到達營壘的中心。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蹬冰腳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體跪式向前滑行,同時手持冰壺從本壘圓心推球向前,至前衛線時,放開冰壺使其自行以直線或弧線軌道滑向營壘中心。擲球隊員在力求將冰壺滑向圓心的同時,也可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用冰壺將對方的冰壺撞出營壘或將場上本方的冰壺撞向營壘圓心。最后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冰壺后,以場地上冰壺距離營壘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每石1分,積分多的隊為勝。
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各有四名球員,輪流丟擲石球,以賽前雙方擲點離圓心近者先擲。每局在每隊交替擲球,每人分別丟擲兩球,八人共十六球之后結束。
主將應領導球賽。當隊員擲球時,主將應持冰刷,作為擲球之目標物。主將并應指示石球之旋轉方向及應滑行之距離,并使隊員了解擲球之目的,以使刷冰員決定應如何刷冰,因為刷冰可使石球增加滑行距離、同時減少行進之曲度。
一場比賽需兩組石球,每組各八顆,應上色彩以使在冰道另端仍可輕易辨識。傳統上,在第一局中,不擁有最后一球擲球權的一隊,可選擇該隊的球色。
在投擲的過程中,為使砥石滑行的更遠并準確的到達目標,同隊可有兩名隊員手持管帚(或毛刷),在批石運行的前方用力左右擦刷冰面。當對方投擲時,為使其砥石滑離圓心更遠,也可以在砥石的前面擦掃冰面。為獲取比賽的勝利,運動員在力求將砥石投向圓心的同時,也可以根據戰術的需要,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將對方的砥石撞出營壘或將本隊的砥石撞向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