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一些運動過程中會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一些急性運動損傷的發生,如踝關節,膝關節扭傷、肌肉拉傷等。發生上述問題時我們第一時間的處置對損傷將來的恢復至關重要。
操作方法
急性期就是損傷發生24小時內。急性期的處理可遵循【PRICE】原則:1. P(Protection)保護,大部分用彈性繃帶八字形纏繞固定。急性損傷后應該立即停止運動,就地制動,保護好受傷部位,盡可能不要移動受傷部位,初步確認受傷情況后,在沒有骨折、大出血、呼吸心跳驟停等情況下,可以在保護受傷部位情況下移動到安全安靜舒適處做進一步處理。如果骨折(尤其是脊柱)則需急救固定后才可移動;如果大出血需緊急止血后移動;如果呼吸心跳驟停需就地心肺復蘇處理至醫務人員到達。
2. R(Rest)休息,受傷肢體必須休息,須謹慎評估后,無礙,才可出場比賽。制動即立即停止運動,讓患部處于不動的狀態。運動終止后的制動可以控制腫脹和炎癥,把出血的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內。然后用石膏、拐杖或者支架把處置過的患部固定住。受傷后固定二三天,不僅可防止并發癥的發生,而且對治療也有一定的幫助。如果過早活動患處,可能會出現出血等癥狀,還可能進一步加重損傷,使恢復時間變的更長。
3. I(Ice)冰敷,一般冰敷約15—20分鐘,若肢體仍持續腫脹,休息5-10分鐘,繼續冰敷,如此反復冰敷直至緩和。冷敷在應急處理過程中效果最為明顯。冷敷既可以減輕疼痛和痙攣,減少酶活性,還可以收縮血管、減緩血液流動,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流向患部的血流量。受傷后48小時內,每隔2-3小時冰敷20-30分鐘。冰敷時皮膚的感覺一般有四個階段:冷→ 疼痛→ 灼熱 →麻木,如果皮膚變白或變紫或感覺麻木時就應該停止冰敷。
4. C(Compression)加壓,可藉由彈性繃帶固定時施予壓力。在幾乎所有的急性損傷中都采用加壓包扎的方法,加壓包扎可使患部內出血及淤血現象減輕,還可以減少組織液滲出,并能促進其吸收。加壓包扎有很多方法,可以把浸水的彈力繃帶放進冷凍室,這樣可同時起到冷敷和加壓的作用。還可以使用毛巾及海綿橡膠做的墊子來進行加壓包扎。例如,踝關節扭傷時,可以用"U"字形的海綿橡膠墊子套在踝關節上,然后用膠布或彈力繃帶固定。采用以上的加壓包扎可以防止和減輕踝關節周圍的浮腫。
5. E(Elevation)抬高,坐臥時將患肢抬高,至少能高于心臟位置。把患處提高到比心臟高的位置,且盡可能在傷后24小時內一直抬高傷部。抬高可以減少流向損傷部位的血液、促進靜脈回流、減輕內出血,患處的腫脹及淤血也會因此減輕。注:運動健康網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