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背鲎浴墩撜Z·述而》,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該句的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的意思是幾個人同行,別人的言行舉止一定有值得我學習之處,可以做我的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鲎杂凇墩撜Z·述而》,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嫂r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受到后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贊賞。這體現(xiàn)了古賢人的智慧。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于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yǎng)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雖然“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笨梢哉f是家喻戶曉,可是人們并不是經(jīng)常能夠做到。人們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yōu)點,找他人的缺點,或者只看自己的優(yōu)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yōu)點﹔愛拿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的短處相比。
在與人相處中,就表現(xiàn)為對優(yōu)于己、強于己者不服氣;對有缺點錯誤者鄙視、嫌棄﹔嚴于責人而寬于責己,拿正確的道理當作手電筒,只照別人,卻不照自己。這樣,既堵塞了向他人學習提高自己的道路(擇其善者而從之),也難免造際間的不和諧,以至發(fā)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