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個國慶節
每年的10月1日是我國的重要節日之一,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因此每年的10月1日也被人們稱為是國慶節,那么2020年10月1日第71個國慶節。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舉行了開國大典,新中國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偉大日子,為國慶日。到2020年10月1日,已經是第71個國慶節。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于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于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國慶節是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的簽署、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圣人節。雖然絕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于復雜的關系,部分國家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比如美國只有獨立日,沒有國慶日,但是兩者意義相同。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
節日意義
1、國家象征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2、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3、基本特征
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