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錄取時間在填報征集志愿的次日。錄取結果最早在錄取的當天晚間就可以查詢到。不過大部分征集志愿學校的錄取結果恐怕要稍晚一些公布,征集志愿錄取后2-3天是最有可能查詢到錄取結果的時間。
高考各個省市填報時間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省市招生錄取時間也不同,只有完成了相應批次的錄取以后,才會公布相應批次的缺額計劃,緊接著就會安排考生填報征集志愿,時間非常的緊湊,所以同學們要及時關注本省招生錄取時間安排,尤其是盯住想了解的批次,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完成征集志愿填報。
征集志愿是指對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的計劃。考生可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征集志愿”,這樣使得第一志愿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
在填報志愿后,沒有滿額的院校會有征集志愿,錄取那些撞車的考生,還沒有滿額的院校才會降分錄取,一般來說征集志愿錄取率蠻大的,不過剩下的肯定都是些三流二本,專業也不會有太多熱門專業。好點的學校征集上的概率小,差一點的學校征集上的概率大點。
征集志愿時,考生可填報高校志愿和專業。征集志愿匯總后,教育考試院根據分數優先的投檔原則,按照1:1的調檔比例進行投檔,即將全部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依據成績的高低進行排序,由高分到低分進行檢索投檔,供學校審錄。也就是說,分數較高的考生在征集志愿中被錄取的幾率比分數較低的考生高很多。征集志愿填報時要注意,考生不僅要符合院校的分數要求,也要符合院校和專業的體檢等報考要求。填報征集志愿工作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考生最好服從專業調劑,增大錄取概率。
在志愿填報的過程中,報完志愿并非意味著就萬事大吉,考生和家長還要注意跟蹤志愿錄取,一旦出現意料之外的問題,要及時補救,其中志愿征集就是最重要的一種補救方法。征集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錄取結束之后,各省(區、市)招辦將錄取未滿額的院校和余缺計劃數向社會公布,供尚未被錄取并達到分數要求的考生進行選報,征集志愿是本批次考生留在這個批次的最后一個機會。
高校進行專業錄取時,大致有以下三種方法:
一是分數優先錄取方法(不設專業極差的學校):所有專業同時錄取,將一專業志愿和二專業志愿(一專業落選者)按分數高低同時排序錄取。
二是志愿分數兼顧錄取方法(設專業極差的學校):所有專業同時錄取,將一專業志愿的和二專業志愿(一專業落選者)達到分數極差者同時排序錄取。
例如,某校對專業極差規定為3分,某考生580分第一專業落選,第二專業為心理學專業,計算機程序設定將減去3分相當于577分排序在一志愿報心理學考生580分之后等待錄取。
三是按志愿專業錄取方法(不設專業極差的學校):如第一專業志愿人數不夠,第二專業志愿等由高至低排序再錄,如第一專業志愿人數滿額就不考慮其他專業志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