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顧名思義一星期的最后的時間。一般指星期日。實行五天工作制后,一般指每周的周六和周日。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周的休息日。
周末原指周日。一星期的最后的時間。一般指星期日。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最小的弟弟 同義 ,也送進附近的東廳幼兒園,周末才回來。”《花城》1981年第6期:“當別人在周末都卷入尋樂過程里時,他卻仍然將大好的時光打發在發霉的書堆和紙張中。”一般指一星期的星期日。實行五天工作制后,一般指每周的周六和周日。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周的休息日。
中國雙休日是在1995年5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之前一直都是單休,實行五天工作制,每周六天工作日,只有周日一天休息,這樣的一周單休制度延續了四十年。1994年3月5日,一個星期六,我國試行了“隔一周五天工作制”——也是為后來的“雙休日”做了一個軟著陸。3月5日這天是我國新工時制實行的第一個休息日,人們感到了一個不小的“解放”。但顯然人們對當時第一個五天半工作日還不習慣,當時一家報紙有這樣的新聞:輪到第一個雙休日(當時是隔周休息一個星期六),全市有幾十個單位的工作人員忘了“天我休息”,照常一大早趕到單位。
擴展資料:
星期,又叫周,是一個時間單位,也是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據。星期作為時間周期最早起源于巴比倫。世界各國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最早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為一周,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而在中國,明末清初教在中國傳播時,星期才逐漸被人們所知曉。時期規定使用公歷之后,星期才逐步普及起來。
星期在中國古稱七曜。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份。中國的七曜開始并未作為時間單位。在西方,古巴比倫人首先使用七天為一周的時間單位,后來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3世紀以后,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伊斯蘭教、教均按照有以星期為單位進行的宗教禮拜活動,故而在許多方言中,“禮拜”逐漸有了“星期”的含義。星期的起源應該是連系著月亮的周期,因為七天大約是月亮一周的四分之一。
在不同地區,一星期的開始時間并不完全一致。許多英語國家、猶太教、日本是星期日,埃及人的一星期是從星期六開始的。多數歐洲國家都以星期一為一星期的第一天。而中國習慣上也認為星期一是開始時間。但越來越多的英文字典也開始以星期一定義為一星期的第一天,否則周末(weekend)這個字就很難說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