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照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Ⅰ、Ⅱ、Ⅲ、Ⅳ級響應。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啟動Ⅰ級響應: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
應急響應等級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和藍色標示,Ⅰ級(特別嚴重)、Ⅱ級(嚴重)、Ⅲ級(較重)和Ⅳ級(一般),一級為最高(特別嚴重)級別,二級為嚴重級別。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等級 突發事件按情況劃分不同等級,并依據其啟動不同級別的響應預案,采取相應措施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應急響應是出現緊急情況時的行動。應急方戶準備的一種,編制應急方案,對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時人員行動作出規定,有秩序的進行救援,以減少損失。所以,本單位的人員對應急方案必須熟悉。應急方案實際就是一個程序,應符合本地區實際,必須有可操作性,有很強的針對性。
臺風應急響應就是狀態,狀態實行兩天一報。 臺風二級應急響應就是二級狀態,二級狀態實行一天一報。 應急響應: 針對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迅速成立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以最高領導為組長、以下屬各領導為小組、以精
3、應急響應的第一步是保護自身,搶救生命,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臺風應急響應就是狀態,狀態實行兩天一報。 臺風二級應急響應就是二級狀態,二級狀態實行一天一報。 應急響應: 針對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迅速成立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以最高領導為組長、以下屬各領導為小組、以精
4、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啟動Ⅰ級響應: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等級 突發事件按情況劃分不同等級,并依據其啟動不同級別的響應預案,采取相應措施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特別重大安全生產事故。
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
(2)需要緊急轉移安置10萬人以上的安全生產事故。
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應根據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事態發展趨勢和控制能力實行分級響應機制,對不同的響應級別,相應地明確事故的通報范圍、應急中心的啟動程度、應急力量的出動和設備、物資的調集規模、疏散的范圍、應急總指揮的職位等。典型
(3)超出省(區、市)人民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安全生產事故。
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應根據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事態發展趨勢和控制能力實行分級響應機制,對不同的響應級別,相應地明確事故的通報范圍、應急中心的啟動程度、應急力量的出動和設備、物資的調集規模、疏散的范圍、應急總指揮的職位等。典型
(4)跨省級行政區、跨領域(行業和部門)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
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抗旱應急響應機制共分為四級,最高級別為一級,最低級別為四級。具體如下: Ⅰ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一級響應: 1.某個流域發生特大洪水; 2.多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
(5)國務院領導同志認為需要國務院安委會響應的安全生產事故。
按照臺風影響范圍和程度,分為四級:特別重大(I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 重大(Ⅱ級,橙色) 縣氣象局正式發布臺風警報或臺風緊急警報,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
5、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啟動Ⅱ級響應:
根據《防洪法》和《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防汛抗旱應急響應機制共分為四個級別。依據級別響應相應的措施和行動稱為應急響應狀態。應急響應狀態分別有:一級應急響應和一級響應行動,二級應急響應和二級響應行動,應急響應和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安全生產事故。
5.1 應急響應級別與啟動條件 與預警級別相對應,應急響應分為Ⅰ、Ⅱ、Ⅲ、Ⅳ四級。各地應根據臺風級別、影響程度、危害程度、防御能力及險情災情等因素制定相應的啟動條件。 預案中Ⅰ級應急響應由相應的市、縣、鄉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或防汛抗旱指揮
(2)超出市(地、州)人民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安全生產事故。
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防汛抗旱應急響應機制共分為四級。具體如下: 一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一級響應: 1.某個流域發生特大洪水; 2.多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發生決口; 4.重要大型
(3)跨市、地級行政區的安全生產事故。
違反國家一級響應私自開工屬于違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有關單位和個人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隱瞞、緩報或者謊報,阻礙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拒絕國務院衛生行政
(4)省(區、市)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響應的安全生產事故。
項目部一級制定相應的專項預案吧,安排好人事結構及成員責任事項,非常時由項目部應急救援總指揮啟動
6、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啟動Ⅲ級響應:
各地的公安機關,在啟動一級響應預案時,一般是所有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將全警動員、全員上崗,即取消各類休假,正在休假的招回。 同時,在全警動員的基礎上,往往強調,工作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落實“群策群防”,全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產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較大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等級 突發事件按情況劃分不同等級,并依據其啟動不同級別的響應預案,采取相應措施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2)超出縣級人民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
一、按照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Ⅰ、Ⅱ、Ⅲ、Ⅳ級響應。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啟動Ⅰ級響應: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
(3)發生跨縣級行政區安全生產事故災難。
一、按照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Ⅰ、Ⅱ、Ⅲ、Ⅳ級響應。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啟動Ⅰ級響應: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
(4)市(地、州)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響應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
5.1 應急響應級別與啟動條件 與預警級別相對應,應急響應分為Ⅰ、Ⅱ、Ⅲ、Ⅳ四級。各地應根據臺風級別、影響程度、危害程度、防御能力及險情災情等因素制定相應的啟動條件。 預案中Ⅰ級應急響應由相應的市、縣、鄉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或防汛抗旱指揮
7、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一般事故時啟動Ⅳ級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Ⅰ級響應 (1)某個流域發生特大洪水; (2)多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發生決口; (4)重點大型水庫發生垮壩; (5)多個省(區、市)發生特大干旱;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發生極度干旱。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一級應急響應后,深圳現在還讓回去,剛剛從廣州走廣深沿江高速回到深圳。疫情期間盡量減少外出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應急響應和出動及時的區別
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應根據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事態發展趨勢和控制能力實行分級響應機制,對不同的響應級別,相應地明確事故的通報范圍、應急中心的啟動程度、應急力量的出動和設備、物資的調集規模、疏散的范圍、應急總指揮的職位等。典型的響應級別通常可分為3級:一級緊急情況、、二級緊急情況、*緊急情況。
什么是國家防總應急響應等級
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抗旱應急響應機制共分為四級,最高級別為一級,最低級別為四級。具體如下:
Ⅰ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一級響應:
1.某個流域發生特大洪水;
2.多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發生決口;
4.重要大型水庫發生垮壩;
5.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特大干旱;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極度干旱。
Ⅱ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二級響應:
1.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2.一個流域發生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發生決口;
4.一般大型及重點中型水庫發生垮壩;
5.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嚴重干旱;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嚴重干旱;
7.一座大型以上城市發生極度干旱。
Ⅲ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響應:
1.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洪澇災害;
2.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較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現重大險情;
4.大中型水庫出現嚴重險情;
5.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干旱災害;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中度干旱;
7.一座大型城市發生嚴重干旱。
Ⅳ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四級響應:
1.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一般洪水;
2.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輕度干旱;
3.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現險情;
4.大中型水庫出現險情;
5.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因旱影響正常供水。
防臺風二級應急響應是什么意思?
按照臺風影響范圍和程度,分為四級:特別重大(I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
重大(Ⅱ級,橙色)
縣氣象局正式發布臺風警報或臺風緊急警報,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10~11級并可能持續。
按照臺風影響范圍和程度,分為四級:特別重大(I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一、特別重大(Ⅰ級,紅色)
縣氣象局正式發布臺風緊急警報,6小時內可能受臺風或強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或者已經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已達12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二、重大(Ⅱ級,橙色)
縣氣象局正式發布臺風警報或臺風緊急警報,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10~11級并可能持續。
三、較大(Ⅲ級,*)
縣氣象局正式發布臺風警報,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9~10級并可能持續。
四、一般(Ⅳ級,藍色)
縣氣象局正式發布臺風消息,24小時內可能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為6~7級,或陣風7~8級并可能持續。
防汛應急預案*響應的命令如何解釋
根據《防洪法》和《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防汛抗旱應急響應機制共分為四個級別。依據級別響應相應的措施和行動稱為應急響應狀態。應急響應狀態分別有:一級應急響應和一級響應行動,二級應急響應和二級響應行動,*應急響應和*響應行動,四級應急響應和四級響應行動。其中一級應急響應級別最高,依次遞減。
通常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響應: 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洪澇災害; 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較大洪水; 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現重大險情;大中型水庫出現嚴重險情; 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干旱災害; 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中度干旱; 一座大型城市發生嚴重干旱。
Ⅲ級響應命令文本如下
啟動《XX市防汛應急預案》Ⅲ級響應。現命令:
一、各級防汛責任人要立即迅速到崗到位,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確保各項防御工作落到實處,盡最大可能減輕災害損失。
二、要切實加強病險水庫、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地段、沿河低洼村莊學校及在建涉水工程、小水電站和屋頂當家塘等防汛隱患重點的薄弱環節安全排查,做到不留盲點,不存隱患。提前轉移危險區群眾,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三、要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及雨情、水情、工情狀況,加強水庫調度,合理預泄水量,科學控制水位。各類水庫要嚴格執行經批準的水庫調度方案,超過汛限水位的水庫要立即降至汛限水位以下,確保水庫安全。
四、新聞媒體要及時滾動發布暴雨預警、預報信息及江河塘庫水情、汛情信息,宣傳防災避災和自救互救知識,努力做到家喻戶曉,提高廣大群眾遇險自救和避災能力。
五、各級、各部門必須嚴格按照有關預案分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對不堅守崗位、擅自脫崗、離崗,險情發現、處理不及時,防汛工作不力造成損失的,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什么是防臺風一級響應
5.1 應急響應級別與啟動條件
與預警級別相對應,應急響應分為Ⅰ、Ⅱ、Ⅲ、Ⅳ四級。各地應根據臺風級別、影響程度、危害程度、防御能力及險情災情等因素制定相應的啟動條件。
預案中Ⅰ級應急響應由相應的市、縣、鄉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或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簽發;Ⅱ級、Ⅲ應急響由相應的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或副指揮簽發;Ⅳ級應急響應可根據各地實際,由相應的防汛抗旱指揮部防指副指揮或秘書長簽發。
5.2 應急響應行動
Ⅰ級應急響應為最高級別響應,其次是Ⅱ級、Ⅲ級,Ⅳ級為最低級響應。每級響應行動包含低級別應急響應的所有內容,響應行動內容包括指揮與調度、信息報送與處理、群眾轉移與安置、搶險與救災、安全防范與醫療救護、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等。
5.2.1 Ⅳ級應急響應
(1)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秘書長主持會商,有關成員單位參加,研究分析臺風可能影響情況,安排部署防臺風工作。
(2)防汛抗旱指揮辦事機構加強值班,將臺風信息報告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指揮、同級政府和上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通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有關成員單位。
(3)臺風監測預報部門密切監視臺風動向并及時發布臺風預測預報信息。
(4)海洋與漁業、海事部門做好海上船只、沿海養殖和沿海作業等人員的防風避風工作,海洋部門及時發布海浪、風暴潮預測預報信息。
(5)各防汛指揮機構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應工作。
5.2.2 Ⅲ級應急響應
(1)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副指揮主持會商,防汛抗旱指揮機構主要成員單位參加,研究部署防御臺風工作。
(2)防汛抗旱指揮辦事機構加強值班,研究防御對策,部署有關工作,將防臺風信息報告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指揮,并報同級政府和上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通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有關成員單位。
氣象、海洋、水文、住建、國土等部門有關工作人員到防辦會商室集中現場辦公。
(3)臺風監測預報部門應加強值班,密切監測,加密預報臺風動向和發展趨勢。
(4)海洋與漁業、海事部門對臺風可能影響的海域作出防臺風安全部署。水利部門加強水利工程監視,做好江河洪水預測預報,監督指導臺風可能影響區域內水庫、河網的預排預泄和洪水調度。
(5)其他有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單位組織人力、物力,適時啟動部門防臺風應急預案,做好防臺風準備工作。
(6)預報臺風登陸或嚴重影響區域的各級政府應組織相關部門做好危險地帶人員轉移準備工作。
(7)解放軍、*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以及*消防等各類搶險救災隊伍做好搶險救災準備工作。
5.2.3 Ⅱ級應急響應
(1)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指揮主持會商,所有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研究部署臺風防御工作。
(2)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加強值班,部署海上船只避風、人員轉移工作,組織指揮重大險情的搶險救災工作,動員有關部門和單位立即投入防臺風工作,向同級政府和上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報告有關情況。
氣象、海洋、水文、住建、國土等部門分管領導到防指會商室集中現場辦公。
(3)臺風監測預報部門加密臺風監測、預報和預警;通信、新聞等部門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出臺風預警相關信息。
(4)海洋與漁業、海事等部門做好漁業、海洋養殖業的減災及相關人員的安全救助工作,民政部門及時救助災民,衛生部門組織醫療隊赴一線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并向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報告有關情況。
(5)有關部門或單位及時派出工作組檢查、督促和指導各地防臺風工作。
(6)解放軍、*部隊和民兵預備役及*消防等各類搶險救災隊伍做好搶險救災準備工作,根據當地政府和防指要求投入救災工作。
(7)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單位立即啟動防臺風專項預案,部署落實各項防抗措施。
(8)各級政府動員和組織廣大干部群眾投入防臺風工作,預報臺風登陸或嚴重影響區域的各級政府立即組織相關部門提前做好危險地帶人員轉移避險工作。
5.2.4 Ⅰ級應急響應
(1)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主持會商,政府有關領導,所有成員單位、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部署臺風防御和搶險救災工作,發出人員轉移指令,動員組織各方力量投入防臺風搶險救災工作。
氣象、海洋、水文、住建、國土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到防指會商室集中現場辦公。
(2)臺風監測預報部門加密臺風監測、預報和預警;通信、新聞等部門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出臺風預警相關信息。
(3)海洋與漁業、海事等部門全力做好漁業、海洋養殖業的減災及相關人員的安全救助工作,民政部門全力救助災民,衛生部門組織醫療隊赴一線全面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并向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報告有關情況。
(4)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要加強重要工程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檢查,落實各項搶險措施,及時修復重要基礎設施,特別應防范臺風帶來的暴雨、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
(5)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單位服從同級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指揮,根據臺風發展趨勢,落實各項防臺風應急措施。
(6)解放軍、*部隊和民兵預備役及*消防等各類搶險救災隊伍按照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要求,迅速投入搶險救災工作。防汛抗旱指揮辦事機構做好物資調撥的工作。
(7)有關部門或單位立即派工作組、專家組到臺風影響嚴重地區檢查、督促和指導各地防臺風工作。
(8)效能監察等有關部門組織對轄區內的各地各部門的防臺風工作情況進行督查。
(9)各級政府動員和組織廣大干部群眾投入防臺風減災工作,特別要全力做好受臺風直接威脅和可能影響危險地帶人員的轉移避險和救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