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8日,中國婦女報再社交平臺上表示:3月8日不是什么女神節,也不叫什么女王節,最美好的名字是“三八”國際婦女節。這個節日得來不易,請勿娛樂,也勿消費!讓婦女節保持初心,是對婦女最好的問候與致敬。
-
3月6日,迎來了驚蟄節氣。驚蟄,又名“啟蟄”,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
-
近日,有網友針對女生買姨媽巾時,店家給用黑色塑料袋包裝,引起了爭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的一些事情被默認的進行著。類似于“黑袋裝衛生巾”原本就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很多網友已經在網上爭論不休了。
-
當地時間3月1日,多家英國媒體報道稱,國王查爾斯已將哈里王子和妻子梅根驅逐出弗羅格莫爾小屋。哈里夫婦也親自證實:“是的,我們被要求搬離”。一位熟悉王室的內部人士表示,“哈里和梅根在英國的時代結束了”。
-
全國兩會在即,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將3天春節法定假期增加至5天,加上一頭一尾兩個周末,取消調休制度,將春節假期延長至9天,以思維和形式的現代化,讓老百姓安定過年,過個團圓年。
-
2月27日,安徽亳州一位84歲的老漢在村里為自己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葬禮”,百余名村民參加。當事人表示,兒子女兒都不在家,自己平時比較孤獨,活著辦“葬禮”只為圖個開心。
-
今年的勞動節,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調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如果在5月4日到5月6日請假3天,加上5月7日周日,就可以形成9天的假期。
-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個法定節假日,就是我們的清明節了,今年的清明節是在4月5日,星期三,放假一天,不用調休。勞動節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調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
-
2月19日,一則題為《找老婆 包成功》的圖片及文字在網上熱傳,并引發了網友的關注。2月20日,涉事公司稱:只要你想找,能保證成功。該公司所在地四川南充市高坪區市監局清溪所回應稱:涉嫌虛假宣傳,將介入調查。
-
龍抬頭(農歷二月二日),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
閏二月,即農歷一年中出現兩個二月,則第二個二月為閏二月。2月20日,癸卯兔年二月初一,而在這個二月之后還緊跟著一個閏二月,這兩個農歷“二月”共計有59天。今年農歷二月生的能過3次生日。
-
近日一位重慶的00后女生譚春艷因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當“守墓人”的日常而走紅,優美的環境和清閑的工作讓網友們羨慕不已。譚春艷表示她不喜歡和別人打交道,自稱“實實在在的社恐”。
-
據媒體報道,陜西櫟陽城遺址考古工作傳來發現,其中出現了陶便器與彎管組合。考古工作者在3號建筑基址發現一處廁所遺跡:其由臺基上的室內廁位和房外排污坑兩部分組成,受晚期遺存破壞,廁位上部結構不存。
-
據美媒14日報道,美國前南卡羅來納州州長、曾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的妮基·黑利當日發布視頻,宣布了她將參加2024年總統競選的消息。這也意味著她成為首個正式向前總統特朗普發起挑戰的共和黨成員。
-
湖南長沙,一女生情人節前夕在垃圾桶旁撿到一積木城堡。她在分享的短視頻中介紹,自己是在宿舍樓下垃圾桶附近發現的,等了兩個小時沒見有人認領就拿走了。最終還是將6000多個零件還原,城堡效果非常漂亮。
-
今天是西方的傳統情人節,但隨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世界各地都有人在這一天過情人節。但也有國家對此節日表示抵制,印度更是呼吁將這一天定為“抱牛日”。印度動物福利委員會在聲明中宣稱這一行為將“豐富感情”,從而增加“個人和集體的幸福感”。還表示,擁抱牛是為了更好地宣傳印度教傳統以抵消西方文化的侵蝕。
-
2月7日,有網友反映在長沙乘坐地鐵的時候,一男子無視旁人的存在,抓著地鐵上的扶桿,不停地轉著圈圈,讓坐在周圍的乘客都看了一場精彩的“表演”。男子轉圈圈的視頻被發到網上后,也是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有的說:這是被生活逼瘋了嗎?還有人說:這是徹底放飛自我了嗎?甚至還有人說:這是在跳鋼管舞嗎?
-
今天是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意味著萬物復蘇,氣溫也逐漸的回暖。在立春這一天,也是有很多習俗的,比如躲春。而在2023年的立春需要躲春的生肖有兔、鼠、雞、龍、馬的人。
-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消息數據,2022年末我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但地方層面,各省份人口變動情況不一,有的人口是負增長,但也有5個省份宣布實現人口正增長。分別是青海、江西、甘肅、廣西、重慶。
-
截至1月27日15時,電影《流浪地球2》官方授權模型周邊的眾籌金額達3223.2萬元;據平臺顯示,該款模型周邊的目標金額為10萬元,眾籌期限還剩余26天;而就在26日,賽凡曾發文呼吁理性消費,但仍難抵消費者的“爆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