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交通運輸部針對交通物流的成本降低、質量提升及效率增強召開了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的二級巡視員李永松詳細闡述了郵政領域的一項關鍵實施策略——深入且穩健地推進“快遞進村”項目。
-
12月5日15點39分,一件鮮花包裹,從云南昆明搭乘成昆高鐵快運專列,最后送達成都消費者手中。這是2023年我國第1200億件快遞,也是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連續三年突破1000億件后,首次達1200億件。快遞“小包裹”,映射社會“大經濟”。不斷增長的快遞量展示出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向好的態勢,彰顯經濟的活力,為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寫下生動注腳。
-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遞包裹42.72億件,日均處理量是日常業務量的1.3倍。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遞包裹5.52億件,是日常業務量的1.8倍。
-
近日,天津一女子就在一直直播間的營銷活動中很幸運地抽到了一個杯子,但是女子在收到貨之后就傻眼了,這個杯子竟然是碎的,隨后女子趕緊聯系買家,對方也答應給其補發一個新的杯子。結果一連發了三次,收到后都是碎的。網友紛紛表示:期待后續。
-
近日,消費者黃女士投訴稱,自己價值115萬元的奢侈品在申通快遞網點浸水損毀,經過一年多的溝通聯系,此事至今沒有得到解決。申通方面表示,由于沒有價保,愿意每件快遞賠償3000元,而黃女士表示可以接受的最低賠償是10萬元。
-
繼“寄丟20克黃金保價八千賠兩千”事件后,快遞公司順豐再次因保價問題引發爭議。有網友吐槽,自己花108元買了1.8萬的保價服務,結果物品在運輸中受損貶值,主張按保價賠付卻被告知只能賠500元,客服還理直氣壯回復:不是保多少賠多少。
-
近日,上海金山分局派出所接到居民反饋自己的快遞不見了,民警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一女子楊某在小區門口的置物架上6次偷取了12個快遞,原因竟是因為自己喜歡拆快遞“盲盒”,尋找刺激的感覺,令人費解。
-
消費者可以在春節檔期里多多注意各家電商平臺拿出的實惠活動。對于新電商來說,春節檔期是一個新的市場增長點。順豐、郵政等快遞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實行“春節不打烊”的服務承諾各公司還根據自身實際制定方案全力做好春節期間網絡購物及生活必需品的寄遞服務。
-
暴力分揀已經成了快遞行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媒體曝光可以起到良好的約束作用,監管部門的嚴加管制也可以有效遏制亂象;但是只有快遞企業不斷加強平臺管理,對相關操作流程進行規范,才能真正將亂象扼殺在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