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我胃痛得難以忍受。”4月4日,在家人的陪伴下,楊女士步履艱難地來到杭州市中醫院脾胃病科求診。“我家每年只做一次青團,今年嘗試了新的餡料配方,口感特別好。”楊女士描述,今年她制作了咸味青團,內餡包含鮮肉、臘腸、咸肉丁、筍丁、酸菜和小蔥,美味得讓她欲罷不能。昨天她連吃了好幾個。
-
近期,社交媒體上涌現出眾多年輕博主紛紛分享挖野菜的經歷,涉及的野菜種類包括薺菜、蒲公英、野芹菜等多種。在杭州,有一位大媽因連續一周食用自己挖的薺菜,結果出現吐血暈厥的情況。經醫院診斷,大媽因胃潰瘍并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大媽本就胃部不適,患有炎癥和糜爛,再加上過量攝入薺菜、春筍、馬蘭頭等富含纖維的食物,這些食物的粗糙纖維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加劇了她的消化道疾病,最終導致了消化道大出血。
-
4月2日,網絡上熱議起了一個新鮮的話題——“公園20分鐘理論”。據國內媒體廣泛報道,近期的研究發現,人們每天只需在戶外短暫停留,就能顯著提升幸福感。更令人驚訝的是,即便不進行任何運動,僅僅是在公園中靜靜度過20分鐘,也能顯著改善心理狀態。
-
近日,我國多地氣溫仿佛進入了“隨機播放”模式,有的地方中午時分如春光明媚,早晚卻冷得讓人直打哆嗦;而有的地方則是前一天熱浪滾滾,隔天便寒風刺骨,讓人仿佛經歷了一場四季的快速切換。在這樣的天氣里,“亂穿衣”的現象再次上演,大街上時常可以看到短袖與羽絨服同時出現的奇特景象。
-
據最新報道,墨西哥某大學的研究發現,頻繁洗澡可能增加皮膚癌風險。這一結論源于洗澡過度可能導致皮膚受損,進而削弱免疫力,長期的炎癥反應可能誘發癌變。因此,專家建議每周洗澡2~3次為宜,不必過于追求清潔度。一些污垢甚至對皮膚有保護作用,洗澡時搓洗力度也不宜過大。
-
深圳的聶先生今年30多歲,得了一場流感后,雖然感冒癥狀得到緩解,但慢性咳嗽卻如影隨形,糾纏不休。春節期間,聶先生放松了對飲食的把控,過度的飲食使得咳嗽再次發作,且情況更為嚴重。更令聶先生震驚的是,咳嗽竟然導致了肋骨骨折。醫生表示,“這可能是由于他咳嗽時間過長,導致肋骨部位長時間受到牽拉,最終引發了疲勞性骨折。”
-
據報道,在加勒比海地區做煙草生意的楊先生,一年的純利潤可以達到兩億元。其工作所在的國家巴巴多斯盛產海鮮,而自己又比較喜愛吃魚,但因為一時不慎,竟將一根“筷子頭”一般大的魚刺吞咽了下去,導致了食管穿孔,肺部也受到了感染。他先后接受了6次手術,甚至不得不切除食管。他的體重從原來的200多斤驟減至70斤,整個人形容枯槁,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
-
近日,網絡上廣泛傳播了一則關于“十大致癌衛生巾黑名單”的消息,其中涉及了護舒寶、蘇菲、嬌爽、ABC等知名衛生巾品牌。該榜單聲稱這些品牌的產品中檢出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存在致癌風險,引發了廣大消費者的擔憂。
-
3月20日,國內多家媒體紛紛報道了一起因飲食不慎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病情惡化的案例。據報道,李先生因長期患有慢性腎臟病,在食用了大量未經焯水處理的菠菜后,病情出現了明顯的惡化。經過深入檢查,醫生發現其腎小管內存在大量草酸鹽晶體,最終被確診為草酸鹽腎病,需要接受透析治療。專家指出,高草酸食物的大量攝入是導致草酸與體內鈣結合形成草酸鈣,進而造成急性腎小管間質損傷的主要原因。
-
3月18日,被定為全國愛肝日,這是為了提醒我們關注肝臟這一人體內至關重要的器官。醫生分享過一個案例,一位年僅25歲的女生,因長期熬夜導致長出了老年斑。這主要是因為熬夜導致的內分泌失調。醫學專家再次強調,我們必須重視肝臟健康,調整不良生活習慣,確保充足的睡眠。熬夜不僅會影響內分泌系統,還會增加身體負擔,擾亂心臟節律,甚至可能誘發心梗、腦出血等致命的心腦血管疾病。
-
近日,央視“315”晚會曝光了淀粉腸行業的一系列亂象,其中包括使用雞骨泥代替雞肉、以次充好以及產品脂肪含量過高等問題,無專門國標的情況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一曝光使得曾經風靡一時的淀粉腸小吃迅速成為消費者避之不及的黑名單產品。記者實地走訪了多個城市的夜市和流動攤位,發現淀粉腸攤位的生意與之前相比明顯冷清。昔日熙熙攘攘的攤位前,如今顧客稀少,不少攤主都表示生意受到了嚴重影響。
-
慢性腎臟病,這一日益凸顯的健康威脅,已經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每年的3月14日,我們紀念“世界腎臟日”,旨在提高公眾對腎臟健康的重視,強調早期篩查和主動預防的重要性。高風險人群應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腎功能、尿常規以及腎臟超聲等檢測。
-
吃醬油既不會讓傷口留下深色疤痕,也不會使皮膚變黑。雖然醬油顏色深,但其色素來源于黃豆、麩皮等天然原料,并非黑色素。當醬油被人體攝入后,其色素在消化道中就會被分解,既不會沉積到傷口,也不會進入皮膚組織。因此,無論是否有傷口,吃醬油都不會導致皮膚變黑。
-
3月13日,一項最新研究在《柳葉刀》期刊上公布,指出在新冠疫情的頭兩年里,全球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縮短了1.6年,這一降幅超出先前預測,打破了多年來全球平均壽命持續增長的態勢。
-
3月12日,有媒體報道了一則關于42歲劉女士因視力下降就醫的新聞。經檢查,劉女士左眼視力僅為0.1,并已患有白內障。她透露,為了緩解眼部疲勞,她經常使用筋膜槍按摩眼眶。對此,醫生指出,筋膜槍利用高頻震動原理進行肌肉按摩,但眼睛作為人體非常脆弱的器官,并不適合這種按摩方式。筋膜槍的高頻震動對眼球產生的沖擊,就像用拳頭迅速擊打,有可能導致眼部受傷。
-
全國人大代表陳瑋在鳳凰兩會對話中激情呼吁,提出了恢復婚前醫學檢查制度的建議,并倡導推行免費婚檢,為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每一對新人筑起健康的屏障。
-
據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癌癥研究署2020年發布的數據,宮頸癌已然成為全球女性的第四大惡性腫瘤,發病率高達15.6/10萬,而死亡率則為8.8/10萬。
-
3月6日,世界青光眼日如期而至,這一眼病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青光眼,這一被喻為視力健康的“隱形殺手”,正逐漸展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專家呼吁大眾應更加關注用眼健康,守護心靈的窗戶。為了降低青光眼的患病風險,祁恩建議公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膳食搭配對于呵護眼睛健康至關重要。此外,加強體育鍛煉,保持規律適度的運動,有助于降低眼壓。充足的睡眠和正確的睡姿同樣重要。
-
近日,美國一家知名的睡眠評估平臺發布了一項涉及2000余人的睡眠數據調查。研究發現,感光視神經細胞受到手機屏幕發出的藍光刺激后,僅需約8分鐘就能使身體保持興奮狀態超過1小時,導致生物鐘的紊亂。除了對睡眠和視力的影響,手機屏幕釋放的藍光還可能對皮膚造成損害。因此,長期在睡前玩手機,不僅影響睡眠質量,還可能讓人變丑。
-
?近日,一位68歲的美國男子保羅·埃德蒙宣布,經過5年的骨髓移植治療,他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已基本治愈,同時他也成為全球第五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這一醫學奇跡引起了全球關注,埃德蒙的康復案例也被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