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前后或谷雨節令播種。播種實行條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溝深10—20厘米,每畝用種500公斤左右。播種方法:1,畝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復合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 2,播前1小時左右澆底水,使土壤濕潤。3,將姜塊
家里買來的生姜沒多久就發芽了怎么辦,扔了可惜,吃了又擔心有毒。其實我們可以找一個盆 ,抓幾把土,做一盆生姜盆栽,又美觀,還可以殺毒。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生姜的種植方法!
用傳統方法栽培生姜,產量低,效益差。若采用“六改”新技術,能使生姜產量翻番,具體操作技術如下: 1、改東西行為南北行。先將地翻挖一遍,整平、開南北行溝。姜種擺放時,由原來的隨意排放改為東西排放,姜芽集中于內溝的中心,姜的扇面東西伸
操作方法
將家里買來的,已經發了芽的生姜切成幾個小塊(本來就比較小的不用切了),每小塊姜帶1,2顆芽。
你問的生姜種植技巧如下: 一、生姜的種植時間 在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生姜種植時間一般是在4月下旬到5月份的上旬。在種植上要選擇精良的姜種,,剔除霉變,腐爛,干癟的病弱姜塊,姜種要選擇50到100克,有一兩個壯芽的姜塊為好。 二、生姜種植技術
將生姜放進家里的小水盆或者陶瓷盆,可以用沙土來種的,埋進去就好了,適量澆水,避免陽光直射
生姜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攝氏度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攝氏度,莖葉生長適溫25~28攝氏度,15攝氏度以下停上生長,因此生姜的種植時間-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低熱河谷地區以3月上、中旬為宜,經過催芽可適當提早。 1
或者一般的泥土也可以種,埋進去就好了,適量澆水,避免陽光直射(種植生姜的盆子深一些比較好)。
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濕,怕強光直射。忌連作。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以上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為宜。ㄞ 栽培技術用根莖(種姜)繁殖,穴栽或條栽。秋季采挖生姜時,選擇肥厚、色
當莖葉長到6~7厘米時,就要搭架去頂,讓枝葉沿著架子向上生長。兩個月后,土中的塊莖開始盆膨脹,此時要給予充足的光照、水肥,提高產量。
栽培技術要點 用根莖(種姜)繁殖,穴栽或條栽。秋季采挖生姜時,選擇肥厚、色淺黃。有光澤、無病蟲傷疤的根莖作種姜,下窖貯藏或在室內與細沙分層堆放貯藏備用。南方于1-4月,北方于5月,取出種姜保溫催芽,然后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保留1-2個
特別提示
種植生姜的盆子深一些比較好
生姜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攝氏度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攝氏度,莖葉生長適溫25~28攝氏度,15攝氏度以下停上生長,因此生姜的種植時間-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低熱河谷地區以3月上、中旬為宜,經過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生姜高產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播種:選擇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整地施肥、選優良品種,切成小塊栽種,栽種施足底肥、澆透水,整地下種后,再噴灑新高脂膜土壤表面,可保墑防水分蒸發、防曬抗旱、保溫防凍、防土層抄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提高發芽率。
2、施肥、澆水,除草:生姜需肥量大,應及時追肥。為促進嫩姜根莖伸長,提高品質,培土結合澆水進行,保持濕潤即可,中耕除草(主要靠人工拔除雜草),噴施新高脂膜大大養肥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陽暴曬蒸發,能調節肥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3、成長期:生姜要達到產量高、品質好,在葉面噴施地果壯蒂靈,促使地下果營養運輸襲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壯,達到高產,提高品質。
4、防病蟲害:蟲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病即姜瘟,主要為害葉及根莖部,以高溫期發病最重,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換茬,選用無病種姜,增施鉀肥,保持合理墑情,在發病期前及時噴灑針對性藥物預防滅殺,并加施灑zhidao新高脂膜鞏固滅殺效果。
生姜如何栽培?
(1)播種方法
底水滲下后,即可按一定株距將事先準備好的姜種擺放溝內。擺放姜種的方法,各姜區也不一致。一是平播法,即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若東西向溝,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復溝,則幼芽一律向西。放好姜塊后,用手輕輕按入泥中,使姜芽與土面相平即可。爾后隨手扒下部分濕土,蓋住幼芽,以防強光灼傷幼芽。這種播種方法,種姜與新株姜母垂直相連,便制于以后扒老姜。二是豎播法,即將姜塊豎直插入泥中,姜芽一知律向上。這種播種方法,種姜與新株上的姜母上下相連,扒老姜時易傷根,操作也不方便。
南方有的姜區為便于扒老姜,將姜種倒放,該法雖便于收獲老姜,但影響幼芽出土,生產上不宜提倡。
(2)覆土
種姜排好后,可用镢或二齒鉤將壟上的濕土扒入溝內蓋住種姜,爾后用鐵耙子耬平耙細即可。一般要求覆土厚度為4~5厘米,不可過厚或過薄。若覆道土過厚,則下部地溫低,不利于發芽;反之,若覆土過薄,則土壤表層易干,同樣影響發芽。
嫩姜的種植技術有哪些
嫩姜的種植即生姜軟化栽培,是在正常栽培的基礎上;采取增加栽培密度,加強遮陽降溫的措施,從而達到采收嫩姜的目的。這樣嫩姜不僅收獲期長,產量高,且鮮嫩質脆,皮薄節稀,食用時有清香的姜味。種植方法如下:
1.選地:選擇連續3年沒種過姜的肥沃土壤。
2.選種:選擇塊大、芽多、無病蟲害的新鮮姜塊,每667平方米需300公斤姜種。
3.姜種處理:先用40%*100倍液浸泡姜種30分鐘消毒,再用麻袋悶3-6個小時,接著晾曬2天,并且每天早晚各翻動1次,然后在屋內堆放4天,溫度保持在15℃。這樣反復晾曬,堆放3次,有利于姜種萌芽。
4.催芽:將風干的麥殼谷殼等用1%石灰水噴濕(濕度以70%為宜),在棚室內的地上鋪10厘米厚作為墊料。在最后1次曬姜種后,趁姜種還熱時將姜種擺在墊料上,一層一層地排擺,堆高1米,最上層覆蓋5厘米厚的干凈稻草,再覆蓋地膜或塑料膜,溫度保持在20℃,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3376365濕度為75%,進行遮光催芽。待姜芽長到1厘米時,即可播種定植。
5.定值前的準備:先將催芽的種姜切塊,每塊留2~3個芽,切后將切口蘸上新鮮草木灰,一是進行消毒,二是可補鉀素營養。然后整地做畦,每667平方米施優質粗肥5000公斤,普施肥后深翻犯厘米,平整好土地后做1米寬的畦,隨后覆蓋地膜烤地,當地溫穩定在15℃以上時定植。
6.定植:按行距50厘米、株距15厘米開溝栽植,每畦栽2行。栽時芽尖朝南,深度以芽尖與地表平齊,然后噴溫水以潤濕姜塊為度,再覆蓋一薄層細沙,以蓋嚴姜的芽尖為度,隨后覆地膜保溫保濕以促芽生長。
7.田間管理:出苗前控制床溫為15℃以上,出苗后適當遮陽防強光照。姜苗長出3個側校時,要追肥澆水,每667平方米追50%大糞水1000公斤和尿素10公斤,莖葉生長盛期每20天追肥1次。
8.病蟲害防治:姜的病害主要是姜瘟,防治姜瘟可用復方姜瘟凈200倍液對姜塊消毒,發病初期每10天用復方姜瘟凈200借液灌根,每667平方米用液量300公斤。危害姜的害蟲主要有姜螟和地老虎,可每10天噴1次90%的敵百蟲800倍液進行防治。
9.軟化措施:一是培土軟化。一般每次追肥水之后,要對姜根進行培土,以防倒伏和促姜軟化,經過3~4次培土,姜畦逐漸變成姜壟,可進一步促姜軟化。二是遮陽軟化。在高溫季節來臨之前,在姜壟畦上支好遮陽棚,蓋上遮陽網,防止強光直接照射姜苗,這樣可降溫保濕,還起到遮陽軟化的作用。
經軟化栽培的姜不宜收獲母姜,只可收嫩姜。一般在4月份播種,8月份就可采收嫩姜,一直可采到10月底。每667平方米產嫩姜3000公斤。
反季節生姜種植技術
一、土壤選擇:生姜怕污染、怕旱怕澇喜濕潤。對泥土的要求不高,但最好選用沙壤土,因為沙壤土濾水性好,排后不漬水,又易保持濕潤,很符合生姜生長對濕度的要求。
二、建棚:用8米寬薄膜,覆蓋地面6米,中間膜高1.75米左右,不能太高,不然背風、保溫性下降,對薄膜損壞也較大。
三、栽植方法:每棚兩廂,按25厘米寬開四邊溝和廂溝,以利于灌排水。開好溝后,在廂面上按溝心對溝心50公分的標準起壟開播種溝,溝寬20公分、深30公分左右。
四、姜種選擇、播種時間:常規生姜一般在清明時節下種,而反季節生姜則提前在2月中旬左右,即農歷雨水到驚蟄這個時候下種。反季節種姜最好選用菜姜良種,地溫低的地方下種后還必須再覆蓋地膜,只覆蓋大棚膜,地溫還達不到生姜生長要求。
五、管理措施及病害: 在生姜芽尖頂棚時揭去地膜。立夏以后,在氣溫穩定在25度時就可以揭去大棚上的薄膜,下壟平溝。生姜在氣溫25至29度時生長發育最好,超過30度后就只長苗不長姜了,所以要及時揭去頂膜。
遠離化肥,搞好肥水管理
不能施用化肥,生姜對化肥敏感,用后易爛塊、引發姜瘟和炭疽病。一般畝用1000公斤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底肥,下種前畝用極清的稀糞水(小糞勺半勺兌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86166一桶水)60—80擔淋濕播種溝下種。生姜萌芽揭地膜時,用同樣方法再澆窩一次。在揭大棚膜時,畝用充分腐熟的堆肥30擔撒入,再澆60—80擔清糞水(一小糞勺兌一桶水),再下壟土平溝。兩周后再用濃糞水(一小糞勺兌大半桶水)60—80擔澆窩,并從原壟中提土給姜培土。這樣,先前的壟變成了溝、先前的溝成了壟。給姜培土兩周后用同前次濃度一樣的糞水灌溝。在姜出芽時,給四邊溝和廂溝灌水,通過水的滲透保持廂面濕潤,以利于出芽。出芽后注意下雨要排水、廂面干時灌水,總之保持廂面適度濕潤預防為主作好病蟲害防治姜的主要病害為姜瘟和炭疽。
姜瘟造成姜塊腐爛死苗,并且傳播速度快。
姜瘟重在防,一般用草木灰加石灰,按7:3的比例配好混勻,在出苗期、下壟平溝和給姜培土時,每次畝用15公斤撒窩,一般都可防住。如果發生,先用塑料袋包好捂緊病株輕輕進行拔除,勿用力過猛,以避免病菌發散感染。拔除病株后,再用草木灰與石灰混合物撒于上面,壓緊泥土即可。
生姜種植技術
(1)溫度 姜喜溫暖,不耐霜,幼芽在16~17℃開始萌發,但發芽很慢。在22~25℃生長較好,高于28℃則導致幼苗徒長而瘦弱。莖葉生長期以25~28℃為宜,高于35℃以上,則生長受抑制,姜苗及根群生長減慢或停止,植株漸漸死亡。根莖生長盛期要求晝溫22~25℃,夜溫18℃以上,方有利于根莖膨大和養分的積累,溫度在15℃以下則停止生長。
(2)光照 姜喜陰涼,對光照反應不敏感,光呼吸損耗僅占光合作物的2%~5%,為低光呼吸植物。其發芽和根莖膨大需在黑暗環境進行,幼苗期要求中等光照強度而不耐強光,在花蔭狀態下生長良好,旺盛生長期則需稍強的光照以利光合作用。
(3)水分 姜根群淺,吸收水分能力較弱,且葉面保護組織不發達以致水分蒸發快,因此不耐干旱,對水分要求較嚴。出苗期生長緩7a6431333365633966慢需水不多,但若土壤濕度過大,則發育、出苗趨慢,并易導致種姜腐爛。生長盛期需水量大大增加,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土壤持水量以在70%~80%為宜。若土壤持水量低于 20%,則生長不良,纖維素增多,品質變劣。生長后期需水量逐漸減少,若土壤濕度過高則易導致根莖腐爛。
(4)土壤。姜適應性強,對土質要求不很嚴,無論砂壤、壤土、粘壤均可種植。但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有機質豐富、通氣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栽培姜產量高,姜質細嫩,味平和;砂壤土種植的姜塊更光潔美觀。姜對土壤酸堿度的反應較敏感。姜適宜的土壤pH值為5~7.5,若土壤土層pH值低于5,則姜的根系臃腫易裂,根生長受阻,發育不良;pH值大于9,根群生長甚至停止。
(5)養分 生姜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從土壤中吸收養分,來滿足其生長的要求,養分中以氮、磷、鉀三要素最大。生姜屬喜肥耐肥作物;它對土壤養分的吸收利用具有一定的規律。生姜全生育期吸收的養分鉀最多,氮次之,然后是鎂、鈣、磷等。不同生長期對肥料的吸收亦有差別,幼苗期生長緩慢,這一時期對氮、磷、鉀三要素吸收量占全期總吸收量的12.25%;而旺盛生長期生長速度快,這一時期吸肥量占全生育期的8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