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魔方步驟第一步:白色十字架,另外4層兩個一樣。第二步:另外4層T字。第三步:一面二層(遠拆回回之后回到第二步)(遠指頂層。頂層往左,右上。頂層往右,左上)。第四步:十字架或魚頭:(公式)面對層順時針,右上,頂層順時針,右下,
新手玩魔方,要先練習湊齊一面,一面的學會了,就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再拼其他面,理解得就快了。
三階魔方一共有二十六塊,分為三個部分。六個中心塊,這是不動的。八只角和十二條棱。 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三種,分層法,角先法和棱先法。不過我認為還是棱先法比較簡單和實用的。 還原棱就是在每一個面上都拼出個十字,拼十字時不是按面來的,而
工具/材料
魔方
操作方法
準備一個魔方,這種魔方是最普通的,新手可以買這樣的魔方,開始學著拼。
1,三階魔方一共有二十六塊,分為三個部分。六個中心塊,這是不動的。八只角和十二條棱。 2,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三種,分層法,角先法和棱先法。不過我認為還是棱先法比較簡單和實用的。 3,還原棱就是在每一個面上都拼出個十字,拼十字時不是按面
如果你想拼哪種顏色,就看魔方哪一面上的中間那個塊是你想要的,確定了中間的這個塊,再拼就容易多了。下面以拼中間藍色的為例,加以說明。
這可是文字化的公式可比字母的好理解多了 三階魔方一共有二十六塊,分為三個部分。六個中心塊,這是不動的。八只角和十二條棱。 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三種,分層法,角先法和棱先法。不過我認為還是棱先法比較簡單和實用的。 還原棱就是在每一個面上
想好了拼藍色的,緊接著就要把中間拼滿,始終保持中間那塊不動,轉動它的上下兩行和左右兩列,尋找和它一樣的,直到湊齊為止。
第一步 對好第一面十字 第二步 對好第一面加上四個側面的T字形 第三步 處理第二層的四個棱色塊,對好前兩層 第四步 在新的頂面畫十字 第五步 調整頂層角色塊的朝向,對好頂層面 第六步 調整頂層角色塊順序 第七步 調整頂層棱色塊順序,
中間的一列拼滿了,接下來就要拼它相領的一列,還是中間那塊不動,轉動左右兩列和上下兩行,如果上下兩行已拼好的被轉走,還可以再轉動其他的面,再把它轉回來,直到右邊這列也拼好為止。
三階魔方有很多種還原方法,其中“層先法”是最適合初學者掌握的方法。 一個三階魔方,“從上到下”我們可以理解為“頂層”、“中層”、“底層”,所謂“層先法”就是逐層還原。 三階魔方“層先法”還原,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頂層十字,還原頂
中間和右邊的都拼好了,剩下的先轉動左邊一列,把碰到的藍色先挪過來,其余的可以轉動中下兩層繼續尋找,方法和以上相同,直到這面全部拼滿為止。
拼魔方步驟第一步:白色十字架,另外4層兩個一樣。第二步:另外4層T字。第三步:一面二層(遠拆回回之后回到第二步)(遠指頂層。頂層往左,右上。頂層往右,左上)。第四步:十字架或魚頭:(公式)面對層順時針,右上,頂層順時針,右下,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三階魔方第一面怎么拼?
三階魔方有很多種還原方法,其中“層先法”zhidao是最適合初學者掌握的方法。
一個三階魔方,“從上到下”我們可以理解為“頂層”、“中層”、“底層”,所謂“層先法”就是逐層還原。
三階魔方“層先法”還原,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頂層十字,還原頂層棱塊。
【第二階段】:還原頂層角塊。
【第三階段】:還原中層棱塊。
【第四階段】:對底層十字,還原底層棱塊。
【第五階段】:翻轉底層角塊,對齊底層顏色。
【第六階段】:調整底層角塊位置,還原完成。
拓展資料:
魔方,在中國臺灣省稱為魔術方塊,在中國香港特區稱為扭計骰,在國外稱為Rubik's Cube(魯比克方塊)。由匈牙利建筑學教授暨雕塑家魯比克·艾爾內于1974年發明的機械益智玩具,最初的名稱叫Magic Cube,1980年Ideal Toys公司于販售此玩具,并將名稱改為Rubik's Cube。
魔方在1980年代最為風靡,至今未衰。截至2009年1月,魔方在全世界售出了3億5千多萬個。
參考資料:魔方-百度百科
初學者如何拼4x4的魔方?
初學者不建議學四階魔方。
先從三階魔方開始。
三階魔方是基礎,
四階有很多三階不涉及的東西。
魔方第一面怎么拼口訣
三階魔方“層先法”還原,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頂層十字,還原頂層棱塊。
第二階段:還原頂層角塊。
第三階段:還原中層棱塊。
第四階段:對底層十字,還原底層棱塊。 ? ?
第五階段:翻轉底層角塊,對齊底層顏色。
第六階段:調整底層角塊位置,還原完成。
口訣如下:
上右下右逆左順——交換百上面相鄰兩頂點上的小方塊的位置 。
上左順下逆下——交換上面對角兩頂點上的小方塊的位置 。
上左下左上左左下左左——上面的三個頂點上的小方塊角度旋轉120度 。
上左上左上右下右下右——順次交換三條棱中間的小方塊,而保證其他所有小方塊不動 。
擴展資料
魔方的來歷
魔方,又叫魔術方塊,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筑學院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所以魔方的英文名字叫做Rubik's cube。
當初他發明魔方,僅僅是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增強空間思維能力的教學工具。
直到魔方在手時,他將魔方轉了幾下后,才發現如何把混亂的顏色方塊復原竟是個有趣而且困度難的問題。魯畢克就決心大量生產這種玩具。魔方發明后不久就風靡世界,人們發現這個小方塊組成的玩意實在是奧妙無窮。
我是魔方錯初學者,想怎么才能入門火山?魔方怎么拼?
我是魔方初學者想學魔方可以在火山中搜索魔方拼法。
會出現很多關于魔方玩法的視頻。
其實視頻是學習魔方的最好的方法,
比圖紙強多了。
你也可以在佰度中搜索。
怎么拼魔方第二層?
1、首先把拼好的一面向下,其中一面向著自己,雙手拿好魔方,左手抓著的一列稱為“L”,右手抓著的一列稱為“R”。(根據英文的Left,Right)?
2.觀察現在的底層(就是你剛剛做好的第一層),看看面對自己的一面,底層是什么顏色,右面的底層是什么顏色,例如:面對自己的一面底層是*,右面是藍色,左面是綠色,底面是紅色。使每一個底列和現在的側面的中心塊顏色相同的對起來(*的底列對好*的中心塊,其他的底列一般來說就對好了)?
3.找到*和藍色在一起的棱塊(每一面外圍的4列,每一列中間的一個構成塊叫棱塊),如果這個棱塊在頂層,看看是*的一面在頂面還是藍色一面在頂面。(旋轉頂面,使這個棱塊分次位于*中心塊和藍色中心塊之上。看到其中一種顏色的中心塊和這個棱塊同色連上了就好。)?
4.假如是*的一面和中心塊連上了,就把頂層順時針轉一次(90度)使之位于自己的左面(上面的過程中魔方對著自己的一面不要改變),然后按以下公式擰:R U R’U’F’U’FR=right(右)L=left(左)F=front(前,面對自己的一面)B=back(后,前的背面)U=up(頂層)** ’=**這塊逆時針擰90度,沒有“ ?’ ”的就是順時針擰90度。**2=**這塊轉180度。這些符號你都要好好記著,第三層的公式常用的。假如是藍色的一面和中心塊連上了,就把頂層逆時針轉一次(90度)使之位于自己的右面,然后就按這個公式:L’U’L U F U F’。就可以把棱塊弄進去了。?
5.如果棱塊在第二層,就使這個棱塊一面對著自己,一面對著自己的右面(不能擰動魔方除頂層的任何一列的情況下)第一層仍向下,按照上面第一個公式擰,棱塊就會到頂層了,然后按情況重復步驟4,就可以了。
魔方結構:
三階魔方核心是一個軸,并由26個小正方體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5643662組成。包括中心方塊6個,固定不動,只一面有顏色。邊角方塊8個(3面有色)(角塊)可轉動。邊緣方塊12個(2面有色)(棱塊)亦可轉動。玩具在出售時,小立方體的排列使大立方體的每一面都具有相同的顏色。當大立方體的某一面平動旋轉時,其相鄰的各面單一顏色便被破壞,而組成新圖案立方體,再轉再變化,形成每一面都由不同顏色的小方塊拼成。據專家估計所有可能的圖案構成約為4.3×10^19。玩法是將打亂的立方體通過轉動盡快恢復成六面成單一顏色。
魔方總的變化數為43 252 003 274 489 856 000。或者約等于4.3X10^19。如果一秒可以轉3下魔方,不計重復,需要轉4542億年,才可以轉出魔方所有的變化,這個數字是目前估算宇宙年齡的大約30倍。
1、中心塊(6個):
中心塊與中心軸連接在一起,但可以順著軸的方向自由的轉動。
中心塊的表面為正方形,結構略呈長方體,但長方體內側并非平面,另外中心還有一個圓柱體連接至中心軸。
從側面看,中心塊的內側會有一個圓弧狀的凹槽,組合后,中心塊和邊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邊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
2、棱塊(12個):
棱塊的表面是兩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長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棱塊嵌在兩個中心塊之間。
長方體表面上的弧度與中心塊上的弧度相同,可以沿著滑動。立方體的內側有缺角,組合后,中心塊和棱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棱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另外,這個缺角還被用來固定角塊。
3、角塊(8個):
角塊的表面是三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小立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角塊嵌在三個棱塊之間。
與棱塊相同,小立方體的表面一樣有弧度,可以讓角塊沿著凹槽旋轉。